APP下载

建筑色彩功能与应用设计研究

2017-03-17高春玲王银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高春玲 王银芹

摘 要: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载体,建筑色彩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和提升城市个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丹阳古镇建筑色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建筑色彩的属性和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古镇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以达到增强建筑表达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色彩;荆楚文化;孝德文化;丹阳古镇

[課题项目:本文系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开放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K004;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gxky06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表征, 城市是建筑的群体组合,城市建筑色彩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的色彩,是城市视觉环境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是城市色彩最广泛、体量最大的载体,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和提升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对城市建筑物的外部进行装饰,同时又对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反映了这个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

一、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指的便是特定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一方水土”不仅可以养育“一方人”,同时也会对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个性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对城市建筑色彩的支配作用。

孝感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是孝感城市起源和一切城市活动的基础,并且以强大的自然力量对城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孝感丹阳古镇中国孝德文化第一古镇,是我们赋予古镇的发展定位,她以孝德文化、荆楚文化为灵魂,融合孝感乃至湖北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孝感位于江汉平原的东北部,南边与武汉相邻,北边与河南接壤,自古就是主要南北交通要道。孝感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气候特点对古镇建筑色彩的影响是巨大的,气压、湿度、雾日、风速、空气污染程度也会影响古镇色彩的取向与呈现。掌握了城市自然地理的这些规律,孝感丹阳古镇建筑色彩设计过程中互补因素、搭配色彩的存在便显相得益彰。

(二)人文历史

孝感作为我国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城市色彩设计的研究探讨。如何汲取民族和地方特色,如何将历史文化久远的城市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城”,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创新等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孝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区,其建筑风格属于湖北荆楚派建筑风格的一个分支,具有荆楚派建筑的部分特色。古代的荆楚建筑工艺精美,建筑风格浪漫、诗意且富有激情,反映了楚人张扬的性格。目前,楚地建筑特点保持较明显,荆楚建筑植根于中部地区,孕育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经初步提炼,荆楚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为“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美学意境为“庄重与浪漫、恢弘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六大风格特征则包括“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孝感作为荆楚派民居的一个分支,提取有价值的建筑符号,形成孝感建筑自身独有的风格对今后孝感新建筑提供指引。

孝感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孝感地区的特色和价值体现。在长期的发展史中,色彩语言逐渐沉淀和积累,并成为孝感城市的集体记忆痕迹,成为孝感人的生活背景。孝感传统文化成为古镇设计各个方面的灵感来源,尊重、珍视、探索、利用传统成为古镇色彩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孝感城市特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建筑环境

建筑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建成的,建筑艺术的追求就是建筑和环境的高度和谐,建筑色彩必须符合该地区的统一色彩规划。建筑色彩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制约。如建筑周围环境绿化、公共设施、户外广告、交通工具等人工要素都是该区域建筑色彩和谐的重要因素,设计师要根据该地区周围环境不同的情况以及功能定位,对建筑色彩要以宏观的角度进行引导性控制,以实现整体性融合统一。

二、丹阳古镇建筑色彩的属性和功能

(一)建筑色彩的实用功能

“色彩自身的种类多样,可以通过颜色搭配表达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采用的色彩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美感[1]”。建筑功能发生了变化,色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使建筑功能和色彩达到和谐统一。如幼儿教育类机构就应该色彩鲜艳明快,能吸引孩子注意力,使幼儿心情愉悦;大学校园色彩运用普遍重视突出自身特点、强调专业特色及营造“绿色校园”的原则;如公安局、检察院等执法部门就应该以深灰色为主,以稳重的蓝色和深红色为辅助色,从心理上给人以庄严、肃穆、公正之感。

孝感丹阳古镇以建设人文型、生态型居住环境为目标,让古镇内处处体现和睦、共融的特点。丹阳古镇建筑作为“荆楚派”民居的一个分支,整个古镇的建筑设计将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具有自身独有的风格。丹阳古镇建筑风格独特,将继承历史古镇风采,建筑色彩要相对凝重,以灰白为主;按照明清古建筑楚文化风格进行建设,兼容了中华孝文化、荆楚文化、民俗文化及红色文化,苏州园林元素点缀其中,古镇以建设人文型、生态型居住环境为目标,功能区划合理、建筑风格独特的宜居人文古镇。

(二)建筑色彩视觉的审美功能

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色彩最重要可变动性元素。“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会存在视觉上的差异和审美上的享受,色彩可以说是我们感知事物信息的一种途径,而通过感知建筑色彩可以感受和记忆相应的建筑[2]”。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被广为运用,为提高建筑美观性,色彩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的处理,以达到与之功能相适的色彩。建筑色彩可增强人们对建筑物的心理认同感,如中国古典建筑素以色彩丰富、用色鲜明、设色大胆而著称于世界。例如北京故宫中建筑色彩设计使得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运用金碧辉煌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处理,如枣红色的宫墙,黄色的琉璃瓦,绿色是梁柁和门楣,汉白玉色的楼台梯级,强烈的颜色对比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在建筑的外部色彩设计上达到巅峰。

丹阳古镇建筑风格独特,古镇建筑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和楚文化建筑特色的仿木质建筑元素为主,古镇在建筑色彩搭配中采用色彩的两个极致色黑和白,具有极强的显明性。瓦主要由黑色来体现,墙面主要由白色来表达。古镇建筑的屋顶由黑色的瓦所覆盖,高处俯视古镇建筑,瓦面叠落有致,大面积的黑色深沉而厚重。墙面具有高高的马头墙,马头墙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远看为一段一段的黑色线条。白色的墙面干净清爽,在平视时,大面积的白墙呈现在眼前,层层叠叠,马头墙上的黑色瓦片和白墙边缘交替呼应,层次感很强。远观丹阳古镇,层层粉壁,在春季油菜花开的背景下,耀眼而淡雅,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近看民居建筑,片片白墙一尘不染,恍然如梦境般纯洁。古镇建筑采用较多木质建筑元素,雕饰图案大多寓意吉祥或为忠孝仁义的教化,采用各种雕刻技法,创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饰”界,在阳光照射下木色愈发“老道成熟”,与建筑内外的黑瓦、白墙极为协调,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反映出古镇人民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倾向。

三、丹阳古镇建筑色彩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创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

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及精神感受。建筑色彩设计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对一个城市建筑色彩进行规划时,与周围环境、人文特色的协调必不可少。首先,丹阳古镇要结合自身的定位,以建设人文型、生态型居住环境为目标,体现和睦、共融的特点,找出古镇自身的基准色调;其次,要结合古镇各功能之间的构成要素,丹阳古镇秉承“楚风尚孝”的运营理念,构筑一个集“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商业都市、绿色宜居、休闲娱乐”万千荣宠于一身的孝文化第一古镇,在这基础上对古镇的色彩旋律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达到丹阳古镇整体协调、和谐美观的效果。

(二)符合整体设计的要求

建筑色彩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色彩的设计是多元的对象,不仅受地理环境、植被绿化及其他人工要素等色彩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才能整体把握众多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其使用和设计原则必须符合建筑整体设计的需求。建筑色彩设计中“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丹阳古镇以楚文化和孝文化为依托,建筑设计和建筑色彩风格独特,继承了古镇风采,符合现代城市规划的“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的和谐统一。

(三)符合特色和地方性的需求

能够让人喜爱和记忆深刻的城市一定有其显著的个性特征和地方特色。“一个城市只有靠其特色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才能为其旅游、招商、承办会议赛事提供保障,带来效益”[3]。丹阳古镇的城市之根、民族之魂——丹阳楼,设有孝心名人馆和叶家庙遗址博物馆以及王新亭将军纪念馆。通过古今孝文化对比,展示24孝和现代孝子,叶家庙遗址博物馆将带领人们进一步探寻孝感的“城市之根”,王新亭将军纪念馆让人重温王将军一生戎马、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激情岁月;整体气势磅礴,德孝德阁,采用荆楚建筑风格,彰显巍峨气势,每年花灯节上整个孝德阁流光溢彩,照亮整個古镇,通过灯光把孝德阁营造成千上万种“孝”字型图案,寓意福禄延绵,与古镇孝文化完美契合。丹阳古镇建筑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时下中国发扬国学文化的重要践行地。

总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充分对建筑色彩的整体环境进行把握,保持该地区建筑特点,结合其使用功能,利用审美原则和色彩应用规律对建筑色彩进行分析设计, 以达到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张文睿.浅谈建筑色彩与建筑美[J].林业科技情报,2004,(01):7.

[2]左睿,杨永良.建筑色彩功能与应用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4,(03):13-14.

[3]张友政.建筑色彩功能与应用设计[J].建材世界,2014,(S2):83—84.

[4]王赫南.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民营科技,2013,(10):79.

[5]毕海洋.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高春玲,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银芹,教授,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新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