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

2017-03-17王宏艳

活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厌学形成原因表现

王宏艳

[摘 要]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是重中之重。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农村教育同样不能够忽视。农村的生存环境相对较为封闭,接收的新事物要比发展快的地区速度慢,所以观念相对落后保守。关注农村教育,能够帮助农村地区更好地与相对发展的地区相接轨,从而达到整体共同发展的目标。但是,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文章从对中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形成厌学的原因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希望进而能对中小学生厌学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厌学;表现;形成原因;对策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对于“厌学”的统一的标准定义。通过计算机检索可以发现,国外有对 “逃学”(truancy: hooky)、“辍学”(dropout)、“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 behavior)的研究,但没有直接对“厌学”进行研究。

在国内,傅安球(2002)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该定义具有代表性,在许多文献中,都被直接应用。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负面的情绪体现。是学生从最开始的不想去学习,发展成为不喜欢学习,最后发展为厌倦、厌恶学习,因而选择去逃避学习的一种心理态度。学习上的厌学情绪分为三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厌学。

最近,厌学情绪在中小学生的范围内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多数人眼中,中小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因为在中国有九年义务的教育体制,硬性的规则规范着中小学生去完成学业,再加上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学习是成功的必然途径,所以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才能成材,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在有些叛逆的中小学生眼中这恰恰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

一、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形成原因

五兴村附属于穆棱市,总住户约200户。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学生在上小学时可以在家里住,村里有一所小学,名为五兴小学。目前五兴小学在职教师数量是5名,学校共有6個班级,小学生人数共50名。但学生上中学阶段,要到城镇里的中学上学。这里人口和位置不能够满足建中学的条件。从当地人了解和实习中发现,五兴村中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现象。70%的学生在中学期间结束了自己的学业生涯,最后选择了辍学。对此情况产生疑问,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学校的教育因素

五兴村的交通不便利,环境相对较封闭。现在学校好多的体育教学器材连油漆都掉了,学生们课间做活动的运动器材有时对学生造成危险。教学时需要的运动器材无法满足。

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上课几乎不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无法在学校连接网络,班级没有配备电脑,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老师讲课只能通过书本研究课文,枯燥无味,学生常出现课上打瞌睡、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学校微机室里只有四台电脑,电脑少,学生多,学生使用电脑的时候只能轮流学习。电脑数量不够影响学生上课进度,学生厌学情绪因此产生。

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抽象的、学生难理解的知识,老师无法通过有效的教具进行很好的呈现和展示,只是通过语言叙述。尽管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历,但是教学方法不新颖,太守旧,上课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多采用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只是自己一味地讲解,忽略了主体对象是学生。

教师数量有限,老师授课班级跨度大,容易分心,对每个班级学生的关注度不高。虽然掌握丰富的知识,但专业性不强,不能把注意力投入到具体某一学科。

学校设施不完善,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先进,对学生的整体关注度不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不高。再者,老师在课堂对手工课、实践操作课不做练习,而是课下布置给学生作业。学生们每天除了家庭作业,还要做父母给自己买的练习题,另外还要包括其他手工任务。沉重的作业量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出现了厌恶学习的情绪。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最终收到的效果同样也是不一样的。在孩子还没有接受正式教育之前,父母就是孩子人生当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处人之道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分析不可以忽略家庭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育投资理念。收入的多与少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水平,一个农村家庭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满足的话,父母很难能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

父母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父母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每年把秋收的粮食卖掉以后,才能有家庭收入。每年的家庭收入的多少完全是取决于当年的自然条件如何,农村家庭的子女都不止一个,对农村父母来说,供一个孩子从小学上完大学得花费家里的一笔收入。父母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孩子多,就让家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上学。只好供家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上学,很多孩子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回到家帮父母做农活。

文化观念导致职业观念落后。五兴村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不太便利的交通,使得当地的村民少于外界联系,和城市相比,观念的更新速度慢,所具有的文化相对落后一些。很多老人们抱有“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农村人对职业有自己的观念,他们认为实体性的职业能够更实用。重男轻女的传统旧思想,保守的旧观念仍然存在。农村的这些中小学生常听到这些比较守旧的观念,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这些过时的不好的旧思想会告诉正在上学的农村中小学生,在以后日常学习中,会潜意识错误的自我判断:“哦,原来上学其实没有什么用。那就不用学习了。”

和现在的农村经济水平相比,父母那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还不如现在,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大多数只停留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文化知识少之又少。现在农村中小学生学的文化知识,要比他们学的知识难度要大,所以他们没有能力去给他们的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辅导。额外给孩子找辅导老师,费用同样不低。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就束手无策。

农村的父母多数认为自己现在不能改变目前的生活境况,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后的路,不用每天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母认为“学习是出路”。他们告诉孩子的道理就是“学习好就会有高收入”。无形的压力会反映到学生的心理层面,久而久之,会给他们造成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成绩、学习状态,进而出现不学习,逃课,甚至会得厌学症等。

(三)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因素

所谓自我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为传统,不够新颖,学生的学习固化,对知识不能很好地找到彼此的联系,只知其一,不能知其二。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好地发挥自我能动性,让自己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摆脱对别人的依赖,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厌学的原因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因素,问题的关键还应该是五兴村中小学生身上。他们对学习出现厌学,主要是因为对学习没有确切的认识,不知道学习对他们自己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不知道对学习如何付诸实践。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即:认知、情感、意志。

认知,是指人们在对某种新事物的一个初次感知,是对某种新事物进行的初次接触。即“什么是什么”,指的是对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规律进行首先认识,之后再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五兴小学的学生,多数在英语方面表现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三年级以前,这里的学生完全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英语学习。刚学习英语的他们,对英语的感觉是陌生的,通过询问学校的英语老师,了解了目前在上六年级的学生中,近10%的学生连基本的26个英文字母还没有背过。学生对英语最初没有一个很好地认知,发展成了不想学习,最后对英语选择了放弃。

情感,是指人从意义的角度对事物进行的认知。主要是指人们通常会联系自身情况,考虑做某件事后是否对自己有价值,就是对事情进行价值评定。这里很多中小学生不知道学习英语究竟对自己有什么作用,在他们看来,不需要学习英语,也可以去任何地方。另一方面,对英语的学习没有热情。对学习没有热情,学生的潜能无法激发出来。日常生活里,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生们觉得自己和英语之间存在太远的距离。教师的讲课方法学生也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常做些和学习毫不相关的事情。

意志,指的是人针对事物某一特质以及对自己是否有价值,从而采取的某项具体活动。情感方面对某件事做出价值判断,随之付诸行动。对学习的渴望度不高,没有求知欲望。学生们只是每天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学习,背着书包去学校,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真正的原因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五兴小学的多数学生对英语所持有的态度就是陌生的,对自身来说是无用的,他们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在行动上更多地表现出不喜欢学习英语,反感、厌恶。

二、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模式

改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设施是基础。对于设施的缺少和落后,学校应该通过向教育部申请一定资金,购买一些器材,还可以找工作人员对已经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这样做,保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具的需要,顺利地进行课程,抽象的知识可以用教具尽量转变为形象的,成为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避免厌学情绪。

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五兴小学的老师是经验很丰富的老师,但老师本身与学生之间存在年龄差距,上课的模式过于模式化,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无法吸引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就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完成老师所给的问题。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五兴小学的学生对英语多数出现厌学,原因也包括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能够与学生做到融洽地相处,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分为,让学生对学习英语变“厌学”为“乐学”。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任务。前面原因提到,学生每天作业任务繁重,是学生对学习出现厌恶。减轻作业量,不是完全不给学生留作业,教师应该调整上课形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结合。学校可以购买一些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和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教材。

(二)文化观念与时俱进

经济收入是家庭满足生活的基础。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话,父母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乡政府可以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交通设施,吸引外来资金,来提高农村人民的收入。

想要改变农村父母保守的旧观念,需要农村居委会的帮助。农村居委会应该组织农村群众,进行集体宣讲,告诉他们学生九年义务的重要性。如果农村父母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却不履行监护人的责任,不让学生接受教育,就采取相应的法律予以制裁。

父母应该做一个明事理的父母,不要总是将自己过多的观念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不要对自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亲力亲为。中小学生同样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自己父母的替代品。改变旧的思想和观念,不能因为是父母,而对孩子的未来做出所有的规划。要多与孩子进行真的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是平等的,而不是对他们的想法进行全部否定。多听他们的想法,必要的时候给他们做出一定的建议,干涉太多,会适得其反。

(三)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出现厌学,自己是出现问题的根本。避免厌学情绪,应该自己努力克服。要找到自身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中小学生不知道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獲得的是什么,没有求知的欲望,就不会学习。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习,需要有明确的认知。没有求知的欲望,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动力。中小学生在学习某项内容时,要明确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有明确的界定后,对于较难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如果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给自己一定的奖励。

明确自己的任务,满足自身的需要,要对学习采取具体的行动。有以下的要求:

约束自我。很多农村中小学生进入网吧,玩手机游戏,用手机看小说,自我不能进行约束,长时间的沉浸于这些娱乐中,耽误了学业。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可以几个人一组,相互监督,让好朋友监督自己,与同学一起学习,大家一起合作学习。

学会独立。要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给自己空间,让自己一个人思考问题,自己锻炼着解决自己的事情,反复练习。这样对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很有益处。不排斥新环境,适应能力强,利于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学生应该保持一个真诚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害怕别人嘲笑,如果遇到的学习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自己进行习题训练时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有问题的这部分知识。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是多方面共同造成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学生自身,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相关的因素。帮助学生摆脱厌学问题,是一个缓慢、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中小学生厌学不仅仅只在农村的范围里,在其他地区以及不同阶段都会出现。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学生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帮助学生找到真正的厌学原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正确地进行引导,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霞.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

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46.

[2]吴军.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D].苏州:苏州大学 ,2007:1-53.

[3]张爱玲. 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

因及对策分析[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08:1-73.

[4]张清.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及

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4.

[5]陆筠.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1-66.

[6]肖林春.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农村小学

“学困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J].科

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7:37-38.

[7]陈俊,李想. 民族地区中小学贫困生厌

学心理分析省略疏导研究—以湖南省

湘西自治州为例 [J] .当代教育论坛,

2013,258(6):77-82.

[8]张高产.教师与家长导致学生厌学心理

的言行分析 [J] . 企业导报, 2014, 23 :

162-163.□(編辑/刘佳)

猜你喜欢

厌学形成原因表现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