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轰折戟巴黎东
2017-03-17宝丁
宝丁
就某种程度而言,盟军的诺曼底战役在登陆开始前就已经打赢。1944年的头几个月,英国和美国轰炸机对法国北部的德军交通线、仓储站、部队集结地和火力点等目标实施了连续不断的饱合轰炸,大幅削弱了德军的综合战斗力。只试举一个德国方面的材料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原本活动在法国北部的2 000台火车机车中,到6月初已经有1 500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开动,6月份德军军需运输量只相当于1月份的13%……自然,盟军空中力量所取得的突出战绩,是以轰炸机和机组成员的牺牲为代价的。
两个大队、三个投弹点
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在二战中给人留下了德国城市毁灭者的印象,确实,在战争的大部分岁月里,英国重型轰炸机不停飞临德国上空,把科隆、纽伦堡、汉堡等诸多德国名城变为巨大的火场和瓦砾堆。不过在1944年的头6个月里,空袭德国这项任务却近乎空白——英国轰炸机大多都被派去为即将到来的诺曼底登陆“开路”了。
盟军采取美国重轰白天出动,英国重轰晚上出动的车轮战法,日以继夜地对法国北部的重要目标实施“软化”,几个月下来,已经取得了显著实效。而到了5月初,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当家人哈里斯上将在法国北部新一轮空袭项目的清单上,又把一个名叫马伊勒康的地方给圈了出来。
被列入空袭优先序列的马伊勒康,乃是一个位于巴黎以东128千米处的小村,地处上马恩和沙隆之间,本来平淡无奇,却因为小村附近的军事设施而受到关注。二战之前,法国陆军就在此处建有一个包括机修厂和车辆演练场在内的兵站,及至法国沦陷后,德国人以此为基础将其改造为一个装甲部队训练和整补营地,按照法国抵抗组织提供的情况,1944年4月这里的驻军人数不少于1万人,并且有大量作战车辆。
可能对诺曼底登陆场发动逆袭的德军装甲部队,自然是盟军空中打击的重点关照对象,在分析天气资料之后,哈里斯上将认定5月4日至5日的夜晚非常适合空袭马伊勒康。他决定派出自己6个重型轰炸机大队中的2个,也即第1和第5大队,执行这次任务。这两个大队经验极其丰富,而且全部装备着当时英军最好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兰开斯特”。
空袭目标是马伊勒康的德军驻地,而不是附近的马伊勒康村本身,因此这次夜间空袭有两项基本要求:首先,必须对德军驻地精确定位,这样重型轰炸机的投弹才可以避开附近的村庄;第二,行动必须迅速,要赶在德国人进入防空掩体之前完成投弹,赶在德国夜间战斗机大举出动之前完成投弹。
不用说,这两个要求是说易行难,哈里斯立即召集两个大队的指挥官们会商,经过几小时的推演,最终确定了行动方案。轰炸机群将于4日晚间出发,于午夜时分——情报表明德军部队的训练归营时间——开始投弹。确定了三个投弹瞄准点,两个分别位于兵营建筑的两端(A点和B点),另一个在位置稍远的坦克修理厂(C点)。第一波空袭针对A点,执行者是第5大队的150架“兰开斯特”;10分钟后的第二波空袭针对B点,执行者是第1大队的150架“兰开斯特”;空袭B点的同时,第1大队的另外46架“兰开斯特”将向坦克修理厂的C点投弹。
此次任务的弹种确定为4 000磅(1 814千克)的“巨型炸弹”和500磅(226千克)标准航空炸弹,不使用燃烧弹,每架“兰开斯特”携带1枚“巨型炸弹”和15~16枚500磅炸弹。
“标定完成!”
为了避免误伤马伊勒康的法国百姓,此次夜袭务求精准,这就对飞在机群之前的号称“探路者”的先导飞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名技术过硬的军官领导“探路者”,被选中的乃是第5大队下辖第617中队的中队长乔弗里·切谢尔中校。
这当然是恰当之选,差不多一年之前,切谢尔带领着他的中队成功炸毁了德国的鲁尔大坝,第617中队由是以“水坝破坏者”而闻名,而27岁的切谢尔也展示了他的过人本领。这一次,切谢尔中校将带领4架“蚊”式轻型轰炸机低空掠进马伊勒康,向几个投弹点投下定位标靶,而来自第83和第97中队的几架飞机将在旁投掷闪光弹配合“蚊”式的行动。
至于空袭行动的指挥,则交由第83中队的迪恩中校负责。身为轰炸总协调的迪恩,将在收到切谢尔“标定完成”的信息后依次向两波机群发出投弹指令,对三个瞄准点的整个投弹过程计划用时29分,不过切谢尔和迪恩有“视实际情况改变时间表”的权力。
5月4日22时过后,2个重轰大队的346架满载炸弹的“兰开斯特”从位于林肯郡的机场陆续升空,当晚果然天气很好,能见度极佳,346架飞机在顺利升空后全部完成编队集结,没有一架发生意外或事故。
“兰开斯特”机群朝着迪耶普方向飞越英吉利海峡,然后在3 600米高度上越过法国海岸线,之后折向东南,逐步降低至1 500米高度逼近马伊勒康。飞进过程中,重轰机群只是在巴黎东北的贡比涅附近遇到了数架德国飞机的拦截,不过编队完全未受影响,倒是打下3架敌机,自身则无一损失。到那时为止,这次空袭真是进行得顺风顺水。
飞在最前面的切谢尔的4架“蚊”式在午夜到来之前8分钟飞抵目标区域,在第83和第97中队的几架飞机投下的闪光弹下,他看到“每幢房子都清晰可见”。切谢尔压低机头俯冲至450米,朝最高的那幢兵营大楼投下了2枚红色标志弹,但却飘落到了目标的西北面。于是他指示另外1架“蚊”式重来,这一次标定成功。切谢尔立即呼叫迪恩:“标定完成!”这时是0时06分,只比时间表落后了4分钟。
这时,第5大队的150架重轰正在马伊勒康以北20千米处的1 500米高度上盘旋待命。得到切谢尔的通报,迪恩下令第一波“兰开斯特”冲向目标。然而麻烦出现了。只有少数“兰开斯特”收到并响应迪恩的指令,其它飞机则完全一无所知。原来,当晚迪恩座机上的电台出了故障,发送指令断断续续,意识到问题的迪恩让无线电报务员尝试改用摩尔斯码,同样无效。
那些收到了断续指令的“兰开斯特”飞行员如计划那样冲向马伊勒康,并发起投弹,在目标区域被点燃的情况下,另外一批飞行员也“自行其事”,驾机冲向了马伊勒康。炸弹零星落下之际,正在低空盘旋观察的切谢尔觉得有必要改变计划:第一波飞机的投弹明显落后于时间表,他建议迪恩立即召唤第二波飞机提前投入轰炸。可是,迪恩雖然收到了这道信息,却依旧无法对外发出指令。
“不要投弹!等待!”
切谢尔下令另外2架“蚊”式降至900米并投下光标,准备迎接第二波“兰开斯特”的到来,他当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只是徒劳。
在距目标20千米远的地方,第5大队的许多“兰开斯特”因为没有收到指令而仍在盘旋,而第二波第1大队的150架“兰开斯特”也已到达,同样打起转来。马伊勒康引人注目的光亮,加上超过300架重轰的到场,自然吸引了德国夜间战斗机的注意力。
突然间,夜暗的天空中爆出一团火球,第一架倒霉的“兰开斯特”被打着了,Ju 88夜间战斗机到场了。这时,有一个人需要站出来,那就是第83中队的斯帕克斯少校。行动之前,斯帕克斯就被指定为迪恩中校的副手,一旦迪恩无法履职,就要由斯帕克斯代行全权指挥之职。现在,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这位代理指挥的决定是再等上几分钟。
于是受到惊扰的“兰开斯特”机组们听到了这样的指令:“不要投弹!等待!”一名第83中队的“兰开斯特”后部机枪手事后回忆道:“没有新的指示,我们不断绕着圈子。德国战斗机变得越来越活跃,天空中到处都是曳光弹划过的痕迹,我们身边不断有飞机变成火球下坠,但还是没有新指令。能听到的就是那一句,不要投弹!等待!”
在“等待”中,不断有“兰开斯特”被击落,令人吃惊的是参与攻击的甚至有德国人的昼间战斗机。第460中队1架“兰开斯特”上的乔治·格里提上士目睹1架单发战斗机向本机发动攻击,在皎洁月光下,一望可知那是1架通常应该出现在白天的Fw 190。格里提的飞机随后起火急坠,只有他自己和另外两个人跳伞成功。
在当晚的拦截中,德国空军第4战斗机师的Bf 110和Ju 88双发夜间战斗机是绝对主力,不过没有安装雷达、只借助于探照灯、月光和轰炸机自己中弹后发出的火光来寻找目标的单发战斗机Fw 190也至少打下了4架“兰开斯特”——这就是可怕的“野猪”肉搏战术。
斯帕克斯终于决定结束这场“该死的等待”,他号令全体飞往目标上空投弹,这时是0时24分。“兰开斯特”立即行动起来,在德国战斗机的弹雨中飞向目标,按照一名飞行员的说法,“投弹令下,简直有如打开了赛狗场的道栅。”
4 000磅和500磅炸弹纷纷坠落,目标区域化为一片火海,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兰开斯特”并没有接收到斯帕克斯的指令而未能投弹。这次空袭于0时44分终告结束,这时距离指定的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15分钟,而最后一个掠过目标上空的就是代理指挥官斯帕克斯少校。
重轰折戟
延迟15分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给更多德国夜间战斗机的到来“争取”了时间。当英国重型轰炸机开始返航时,德国人便在月光下紧追不舍。
追击者中的一位,乃是驾驶着 Bf 110G-4/U1夜战机的马丁·德鲁威斯上尉,他从距离马伊勒康105千米远的拉昂赶来,得以加入战斗。他的座机是当晚少数几架装有号称“斜乐曲”的斜向上射击双联30毫米机炮的飞机之一,这让他可以有效地避开“兰开斯特”的机尾火力,从其柔软的下腹部发起攻击。
德鲁威斯的无线电报务员汉克详细记载了当晚的战斗:“火光指出了英国人的方位,我用SN-2雷达指引德鲁威斯接近,到达距离目标600米处,敌机目力可及,视野很好。它只飞在2 400米高度,我们钻到它肚子下面,从下方打中它的机翼,它立即起火,紧接着就跌落下去了。
“我又锁定西面2 000米高度上的另一架‘兰开斯特,飞到它下方500米。敌机开始升高,这一次我们发炮打进了它的机腹,因为可以确定那里面空空如也已经没有炸弹。又一个巨大的火球跌落了。”
那位下令“等待”得过久的斯帕克斯少校也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他刚刚驾机离场,就被4架德国战斗机盯上,按照斯帕克斯自己的说法,“我看到了1架,它向我的右翼打进了一连串子弹,蒙皮立即起火。我见过许多机翼起火的‘兰开斯特,清楚现在距离机翼主梁折断顶多只有2分钟,然后就要失速下坠了。于是我立即下令跳伞。”落地后的斯帕克斯没有找到自己的机组,他幸运地被法国抵抗组织救起,于7周后返回了自己的中队。
英国人值得庆幸的是德国飞机并没有越过海峡追击的打算,于是大队“兰开斯特”得以在明亮月光的指引下回家。可是,在当晚出击的346架“兰开斯特”中,有多达42架没能返回,另有2架返回后因受损太重而报废。第一波的第5大队损失了14架,第二波第1大队的损失正好是其2倍,这样的战损率远高于夜袭德国的平均水平。
以如此高昂的代价,“兰开斯特”一共向马伊勒康投弹1 500吨,这些换回了什么呢?根据此后搜集的情报得知,空袭造成德军218人死亡、156人负伤,另有大批建筑物和102辆车辆被毁。由于第二波投弹“等待”过久,包括1个装甲团团部和3个装甲营在内的当地驻军的大部分人员都及时进入了防空掩体,战斗力只受到了轻微损失。
在“兰开斯特”机组损失了将近300人的情况下,只炸死218名德国人。这一报告,自然令哈里斯和轰炸机司令部倍感失望。不过,这次重轰折戟之役至少还有一点是值得称道的,那就是没有一名法国当地平民被误炸身亡。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