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采血预防晕针的研究进展
2017-03-16韦红霞黎燕清
韦红霞,黎燕清
门诊静脉采血预防晕针的研究进展
韦红霞,黎燕清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3)
从病人,护士,环境等综述了门诊静脉采血导致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对晕针的全面分析及探讨,提高护理同仁对该现象的认识与重视,从而有效保护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门诊;采血;晕针;研究进展
晕针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实为各种因素引发的头晕、心悸、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据相关资料报导,采血时一般人群晕针的发生率是2%~30%[1]。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其发生原理是一种疼痛刺激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反应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其发生过程一般为:针痛刺激→脉搏加速、血压上升→周边血管扩张→代偿性功能失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脉搏下降、血压降低、周边血管阻力迅速下降→脑部血流不足,造成意识障碍→晕厥[2]。在门诊静脉采血时均可发生,如不及时干预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护理同仁在预防静脉采血晕针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晕针发生机制及临床分期
晕针又称血管性晕厥,是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引起血管扩张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脏的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3]。临床为三期①先兆期:患者多述头晕、心悸、恶心欲吐,四肢软弱等症状。②发作期:患者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血压偏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症状,严重者瞬间晕倒、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③恢复期:患者神志清楚,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温,心率脉搏正常。患者诉全身乏力、四肢酸软,头晕,轻者或先兆期发作后及时处理干预可直接进入恢复期[4]。
2 影响晕针各种因素
2.1 患者方面
2.1.1 心理因素
晕针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多数患者一进入医院,就会害怕恐惧,特别是做一些检查治疗如静脉采血时,就引起条件性反射。如陈绮雯[5]以72例发生晕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显示多数晕针患者医学知识欠缺、抽血经历少,由于对抽血担忧,认为血液是维持自己生命的基础,抽血后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或使病情加重,当看到自己的血被抽吸到试管中就有强烈的心理反应甚至情绪失控。
2.1.2 机体因素
马珂等[6]以56例晕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大部分晕针者体质先天或后天虚弱、营养不良、体重偏轻、经常失眠或睡眠或空腹或饥饿劳累疲倦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急阶段易诱发晕针的发生。
2.1.3 疼痛因素
静脉采血时因针头刺入皮肤及血管对皮肤神经末梢刺激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也不同。有些病人对抽血时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是对刺激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痛觉常产生负性情的影响,一个被放大的影响会提高对疼痛本身的敏感度,且痛觉会受到生理与心理的双向调节,由于预期性的恐惧和担忧,使肌体痛苦超过其所能承受时,疼痛的刺激就会促使晕针发生。
2.1.4 体位因素
采血时的体位对晕针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站立位易发生,坐位次之.卧位较少发生。门诊抽血室病人数量多,流动性大,病人采血的体位一般是坐位,其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促使晕针的发生。有统计表明,卧位较少发生,但卧位晕针的症状多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2.1.5 年龄因素
年龄对疼痛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具有明显差异。林美梅[7]对晕针患者统计显示年龄20岁~40岁的中青年人抽血时更易发生晕针现象,此年龄段心理反应较为敏感,对疼痛感受就更加敏锐使痛觉加剧,易出现血管迷走反应和过度换气综合征,导致晕针的发生。
2.1.6 性别差异
据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抽血晕针率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一般痛阈低于男性,而对疼痛的耐受性也较差,有些女性的机体处在经期,孕期、产后或身体虚弱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加上静脉抽血的刺激更容易晕针。
2.2 护士方面
2.2.1 护士技术操作
少数抽血为实习护士或新上岗护士,因采血技术不熟练也会促使晕针发生,武清芳[8]统计在他院体检中心共发生晕针32例中14例为实习护生穿刺操作中所发生,说明操作技术不娴熟,是诱发晕针因素之一。有些新上岗的护士在未找好采血静脉的情况下盲目来回穿刺血管,也会促使晕针的发生。
2.2.2 护士仪表及服务态度
护士不按规定着装比如浓妆艳抹或衣衫不整、工作服脏旧有血迹都会影响到病人对其工作上的认可。在采血过程中护士言行举止不稳重,态度冷漠生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耐烦或冷言冷语的解释都会给病人造成不安全、不信任的感觉,这些都会对病人潜移默化加速晕针的发生。
2.3 其他方面
2.3.1 时间因素
一般静脉抽血要求是前晚上空腹8~12个小时至第二天早上采血前。由于空腹时间较长在受到刺激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易出现虚脱且饥饿或空腹时机体的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加上机体的应激能力较差,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针。
2.3.2 环境因素
梁文彬[9]对三个不同环境中对受检学生进行静脉抽血体检统计显示在环境较好中抽血晕针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狭小拥挤,声音嘈杂,空气闷热的环境会使体检者较为压抑影响到他们的心情或加重他们烦躁、焦虑的情绪,促使晕针发生。
2.3.3 首次抽血因素
第一次抽血的病人一般都会紧张有所顾虑,在心理上已形成疲惫状态,心理适应性相对多次抽血经历者较差,陈玉芳等[10]曾经做过调查发现首次抽血晕针的发生率明显偏高,且晕针的症状较严重。
3 预防晕针措施
3.1 心理干预
实施人文关怀进行安慰鼓励。采血前,护士掌握体检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变化,并根据体检者的年龄、职业、就诊的信息及爱好兴趣,因人而异做一些相应的鼓励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比喻或幽默笑话进行心理疏导,使其紧张情绪气氛给以缓解,让他们放松心情,让被动变为主动愉快的配合进行采血。
3.2 行为干预
晕血恐惧症是在面对血液刺激时,呈现典型心里身体“逃跑”的反应特征。如在行为上加以干预能减少晕针的发生。成昌盛等[11]对47例晕针患者采用抱头扶持法进行静脉采血研究显示晕针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抱头扶持法避免了直视采血的过程,减轻心理负担和紧张、恐惧心理。王憬等[12]在静脉采血时采用“三扎止血带”的方法也有效减少晕针的发生,其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其对疼痛刺激的恐惧,有效减少晕针现象。
3.3 体位干预
患者在饥饿、空腹、虚弱状态时机体处于应激阶段,对刺激就会显得相对的敏感,容易出现暂时性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流血量不断减少,从而引发晕针的情况,郭兰英等[13]以婚检抽血晕针者56例研究,研制出一种适宜成年人的小躺床,采血时躺在小躺床上有效的减少晕针的发生。郑蜀芳[14]也做过统计得出平卧位采血比坐位采血晕针率明显减少。平卧位采血时机体处于平静放松状态,都能改善脑的能量供应,对防止晕针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3.4 环境干预
采血室舒适、干净、整洁,实现采血环境人性化有效减少晕针的发生。郗颖选取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 003例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宽敞整洁的抽血室内安置空调并随机播放轻松的音乐,结果显示抽血时间缩短,晕针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满意率及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轻松舒适的环境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减少患者晕针的发生。
3.5 规范服务态度
语言是展示护士个体形象及认真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语言的灵活与变化是护理的精髓。胡红等对体检进行静脉抽血晕针的患者58例进行研究,显示护士在操作中语言生硬,态度冷漠,当体检者对抽血的恐惧及对抽血各项目有疑虑不能及时给予安慰及有效的解答时都会增加患者痛苦及不良的情绪,使发生晕针现象19.30%。张艳霞等对献血者768人采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使献血者晕针率从5.79%降到0.53%,由此可见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注重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态度,采血中热情主动实行灵活个性化语言与患者沟通,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在最佳状态中接受护士的静脉采血操作,有效减少晕针的发生。
3.6 提高技术水平
在采血操作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陈尊文等对29例抽血晕针患者统计显示由于穿刺技术不佳导致6例患者晕针,因此护士应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操作前准确选择好穿刺部位后,熟练快速的进行一针见血无痛穿刺。
4 小结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晕针反应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心理及护理行为因素影响最重要,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的晕针反应,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有一个充分地认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刘新燕. 健康体检静脉采血延迟重度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20):3189-3190.
[2] 俞倩. 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1:25-27.
[3] 唐梦辉. 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4(8):18-1.
[4] 刘萍,邓彩霞. 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3,(26):63-64.
[5] 陈绮雯. 72例健康体检中静脉抽血晕针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J]. 中外医疗,2011,30(29):163.
[6] 马珂,朱金燕.浅论健康体检中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126-127.
[7] 林美梅.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2012,10(9):2327-2328.
[8] 武清芳. 体检晕针的防治与护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1):85-86.
[9] 梁文彬. 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环境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10] 陈玉芳,冯欢.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7):120-121.
[11] 成昌盛,龚秀琴. 门诊患者采血晕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2):57-58.
[12] 王憬,张亚超. “三扎止血带”抗晕针方法介绍[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147.
[13] 郭兰英,刘雪凤. 小躺床防治门诊抽血晕针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14,5(14):81-82
[14] 郑蜀芳,陈丽勤. 静脉采血避免晕针改良方法的探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5):552-55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Wei Hongxia,Li Yanq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Nanning Guangxi 530003,China)
from the patient,nurse,environmental review related factors of venous blood lead to syncope,and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yncope,raise awareness and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nursing staff,so a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persons.
clinic;blood;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
课题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立项《应用穴位按压加发音疗法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的观察研究》(项目编号:Z2015013)
韦红霞,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