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引资政策差异与企业的区位选择
2017-03-16邓文轩
邓文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地方引资政策差异与企业的区位选择
邓文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不同的地方引资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不同引资政策的比较研究有待完善。本文以Okubo(2010)作为基础模型,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研究定额补贴政策之间的时机差异。研究发现引资政策的效果与其实施的时间有紧密联系,定额补贴在资本流动前实施的效果,比资本流动后实施的效果要好。但随着补贴额不断提高,定额补贴政策不能吸引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使外围地区成为行业中心。
地方引资政策;企业区位
一、引言
随着全球技术进步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跃居世界前列。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形成了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心,广大中西部地区为外围的经济格局。这种“中心-外围”模式不仅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更导致了城市拥堵、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以Okubo(2010)的模型作为基本理论,研究补贴政策实施的时机差异。本文认为,由于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政府的财政实力与目标期望不同,以及补贴政策和公共投资政策的效果存在差异,导致了中心地区倾向于实施公共投资政策,而外围地区倾向于实施补贴政策。本文试图通过这种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不同的政策偏好,为解释中国地区间公共资源差距巨大的现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企业区位选择的研究一直都是区位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的热点。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空间经济学理论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新的解释。P. Krugman(1991)提出的C-P模型认为,在要素流动、垄断竞争市场和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要素为了追求高收益而集聚在中心地区。由于C-P模型的不易操作性,P. Martin & C. Rogers(1995)提出的FC模型假定资本收益回到所有者归属地消费。R.Baldwin & T.Okubo(2006)把企业异质性引入FC模型,发现企业迁移存在空间分类效应,高效率企业离开中心地区的成本更高,因此政府的定额补贴政策也具有分类效应,难以吸引高效率企业。Okubo(2010)同时考虑企业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发现最高效率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迁移到中心地区。然而,这些理论关注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忽略了地区适宜性在企业区位决策中的作用,难以分析公共投资政策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同时,把Okubo(2010)的理论作为基本模型,把地方适宜性作为扩展,研究补贴政策的实施时机问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比较不同时间实施的效果。
本文研究定额补贴引资政策的时机差异。本文假定地方政府只能选择在资本自由流动前或者资本自由流动达到均衡后两个时间点实施引资政策。对于地区适宜性的处理,本文把地区适宜性货币化为要素在所在区位获得的额外收益。其他假定与Okubo(2012)的异质性行业模型一致。
(一)基本假定
(1)经济体由南北两地区组成,生产部门只由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构成,生产需要流动要素资本K和固定要素劳动力L,两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均无弹性;流动要素K可以在地区间流动,固定要素L不能在地区间流动;K和L的名义报酬分别为π和w。本文带*的符号代表南方变量,否则代表北方变量。
(2)农产品是同质的没有运输成本,生产只需要投入劳动力且服从规模报酬不变,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工业部门有m个行业,行业间产品不能相互替代,行业内产品是异质的可以相互替代,工业品在地区间运输需要支付冰山成本τ (τ>1),企业生产需要根据其生产率ai投入hm(ai)单位资本作为固定投入和ai*qim单位劳动力作为可变投入,其中qim是该企业的产量,行业内工业品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
(3)企业在地区间迁移需要支付固定成本χ。
(4)地区适宜性的货币化额外收益总量为Vwm,存在行业异质性。北方在行业m中所占Vwm的比例为svm,南方则为s*
vm=(1-svm)。经济体总收入为YW,设Vwm=pmYW,pm为行业参数。
(5)北方的资本和劳动力份额占总要素的比例都为s(s>0.5),南方的收入份额为(1-s)。
(6)在不失代表性的情况下,两地区的人口总数以及农产品价格单位化为1;各行业的企业数量单位化为1,即Nm=1。
(二)引入地区适宜性的资本分布
假定经济体中消费者的偏好相同,效用函数如(2-1)式所示:
其中CM、CA分别是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消费,Cm是行业m所有产品的消费总额,xkm表示行业m中第k种产品的消费量,N为行业m内的产品种类数,σ是行业内任意两种产品的相互替代弹性,μ表示行业工业品占总消费份额的比例,θm表示行业m的产品在工业品消费份额的比例。
农产品的价格单位化为1,考虑地区适宜性的额外收益v,预算约束如(2-2)式:
生产者方面,企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需要投入ai单位的劳动力L作为可变成本。边际成本ai代表企业的生产效率,服从帕累托分布,其分布函数为G(a)=(a/a0)ρ,0≤a≤a0≡1,ρ≥1(Melitz,2003)。企业需要投入hm(ai)=2- aiγm单位的资本K作为固定投入,企业生产率越高,需要投入的资本K越高,因此hm’(ai)<0(Okubo,2012)。
通过效用最大化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推导,推导出产品的需求函数(2-3)式以及企业的定价公式(2-4)式:
根据(2-3)和(2-4)式,以及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北方企业的单位资本利润如(2-5)式所示:
同理可得,南方企业的单位资本利润为:
若pm足够小,此时南北方企业的利润差πim-π*im>0。在不存在引资政策的情况下,没有北方企业迁移到南方;南方企业迁移到北方的条件为πim-π*im-χ >0。当γm>σ-1时,πim-π*
im对ai呈U型。把πim(as)-π*
im(as)记为χs。当χs>χ时,南方企业全部迁移到北方;当χ>χs时,生产率分布在两侧的企业迁移到北方。
根据上述分析,不实施地方引资政策时,加入地区适宜性对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分布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Okubo(2012)行业异质性模型中的基本结论没有发生改变。在下一部分,本文将会讨论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补贴政策的效果会存在差异。
(三)定额补贴政策的时机选择
(1)假设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后,南方政府才对企业实施定额补贴S
根据第二部分的研究,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后,生产率在区间(0, aL)和(aU, 1)的南方企业迁移到了北方,北方企业不迁移。而在南方地区政府实施定额补贴政策后,北方企业迁移到南方的条件为π*
im(ai)-πim(ai)+S-χ>0。根据迁移条件可以知道,补贴S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吸引北方企业迁移到南方,即S >πim(ai)-π*im(ai)+χ。根据πim(ai)-π*im(ai)在ai=as时达到最小值,最小补贴额S0=πim(as)-π*
im(as)+χ=χs+χ。在南方政府的补贴S > S0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北方企业迁移到南方。
当南方政府补贴额度S大于S0时,生产率处于as附近的企业率先迁移到南方。根据第二部分的讨论,生产率处于(aL, aU)区间的北方企业都来源于北方资本。因此,北方资本首先被吸引迁移到南方。
然而,由于生产率处于中游的北方企业首先迁移到南方,在补贴额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南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并不能吸引高效率的企业迁移;迁移的北方企业生产率在南方也是处于中游,此时补贴政策不能提高南方地区的生产率水平。只有在补贴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吸引比南方本地更有效率的企业迁移。
(2)假设资本还没有开始流动,南方政府已经对企业实施补贴S
和资本完全流动后不同,在资本流动前实施补贴S,会导致北方资本迁移到南方的同时,也会导致南方资本迁移到北方。这两种资本流动同时发生。南方资本迁移到北方的条件为πim(ai)-π*im(ai)-S-χ>0,北方资本迁移到南方的条件为π*im(ai)-πim(ai)+S-χ>0。根据之前的讨论,只有补贴大于S0,才能导致北方资本迁移到南方。
假设均衡时北方资本迁移的生产率边际为aNL和aNU,南方资本迁移的生产率边际为aSL和aSU。其中生产率在区间(aNL,aNU)的北方资本迁移到南方,生产率在区间(0,aSL)和(aSU,1)的南方资本迁移到北方。
根据的定义,其决定方程如下所示:
通过式(2-11)除以式(2-13)、式(2-12)除以式(2-14),可以证明aSL <aNL≤ aNU <aSU。由于本文只通过迁移企业的最高效率比较政策效果,因此变量aSL是衡量该补贴政策的重要依据。根据式(2-13)可以看出,在资本流动前补贴,等同于把南方资本的迁移成本从χ提高到χ+S,从而促使更多的南方资本留在本地。
综上,补贴政策存在先动优势,实施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补贴政策的先动优势,对外围地区政府的分行业引资具有指导意义。
(五)结论与启示
如今,中国区域间经济差异十分明显。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不能靠经济的自身发展,需要外围政府实施引资政策,吸引企业迁移,提高外围地区的经济实力。本文比较了补贴政策与公共投资政策,在资本流动前后不同时间点实施的差异。主要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
(1)补贴政策无法把外围地区改造成中心地区;
(2)补贴政策存在先动优势。由于迁移成本的存在,补贴政策实施的时间越早,企业在迁移到外围地区所需要的迁移次数越小,因此其迁移成本越小。此时外围政府不需要支付更高的补贴来吸引企业迁移。
[1] Baldwin,R. and Okubo, T. (2006a), Heterogeneous Firms,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Spatial Selection and Sorting,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6, 323–346.
[2] Baldwin, R. and Okubo, T. (2006b), Agglomeration, Offshoring and Heterogeneous Firms,CEPR Discussion Paper no. 5663.
[3] aldwin, R. and Okubo, T.(2009),Tax Reform, Delocation, and Heterogeneous Firms,Journal of Economics 111(4), 741–764.
邓文轩(1991.10-)男,汉,广东佛山,研究生,单位:武汉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经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