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骨及其连结”说课设计与教学实践

2017-03-16李雪甫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椎骨解剖学椎间盘

陈 培,李雪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椎骨及其连结”说课设计与教学实践

陈 培,李雪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以“椎骨及其连结”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目标确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和教学反思7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交流探讨,为更好地打造智慧课堂积累经验。

椎骨及其连结;说课设计;教学模式;信息化

人体解剖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一门形态学科,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并培养对医学课程的兴趣是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现以“椎骨及其连结”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究与实践,为更好地打造智慧课堂积累经验。本次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拓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目标确立

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临床护理岗位能力标准以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准确辨认各部椎骨及其重要结构,准确辨认连结椎骨的椎间盘及5条韧带。(2)能力目标,在人体上准确定位相关骨性标志,联系护理临床实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提高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持良好姿势,维护脊柱健康;加强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职业自豪感。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各部椎骨的结构特点和椎骨的连结,其中椎骨的连结由于较抽象,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笔者采用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对于椎骨的连结这一难点,通过手工制作和联系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让学生将枯燥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进一步突破难点。

2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沈宗起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该教材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贴合紧密,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将抽象的理论描述得更加直观、具体,我们对教材内容做了立体化处理。

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系统,该系统构成了人体的基本外形轮廓,是学习其他系统的基础。椎骨及其连结构成人体的脊柱,是运动系统的重要内容。临床上该部分相关疾病常见、多发,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而且椎骨及其连结解剖结构也是学习临床基本操作——腰椎穿刺的重要基础,可见本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此外,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椎骨的连结这一重、难点,本次课联系了临床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强化知识运用,又与岗位对接,体现了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

3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新生。人体解剖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运动系统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系统,椎骨及其连结又是运动系统的第一个内容,学生充满好奇,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性强。另外,经课前调查得知,全班50名学生生活中均听说过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也是因为首次学习专业课,学生专业基础欠缺。而且入校之初心理测试结果显示,班级中70%的学生空间想象力一般或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4 教学设计

本次课教学环境为数字解剖教室,教室内不仅有所需的标本、模型,而且每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可通过局域网登录人体解剖学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实现在线学习、检测和资料上传与下载。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拓展一体化教学模式[1],即理论、实践相结合,并拓展临床相关内容,服务专业,对接岗位,强化知识应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同时,课前将教学目标细化制定考核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考核客观即时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5 教学实施

整个教学按以下流程展开:学案领航—新课导入—新知构建—巩固提高。新知构建包括椎骨及其连结两部分内容。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以生活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引导,并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融教、学、做、评为一体。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1 学案领航

课前教师设计并提前一周分发学案,此学案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于一体,学生可根据学案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如人体解剖学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和精品课程网站等)开展针对性预习,做好课前准备。此外,本学案还是课堂自主学习的铺垫和即时评价的载体。

5.2 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发病的视频,提出问题:椎间盘在哪里?为什么会突出?如何预防?设疑激趣有效导入新课。

5.3 新知构建

(1)椎骨。本内容相对枯燥,为使知识生动、直观、形象,笔者自主开发了大量信息化资源,将虚拟学习、实物学习、活体学习相结合,完成基础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可通过三维立体动画全方位观看脊柱全貌,通过人机交互动画自主探究椎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结构和5部分椎骨各自的结构特点(见图1)。学生可自由点击,反复观看动画,自主掌握进度,开展针对性学习。在这些信息化资源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源进行学习,虚实结合。学生协作互相活体定位第七颈椎棘突等骨性标志,由于在未来岗位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活体学习至关重要[2]。在拓展环节,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比椎孔和椎间孔,并结合实物进行辨认。

最后,即时评价,根据考核标准,通过认骨、知骨、辨骨和摸骨4种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认骨,要求学生在骨架上讲解椎骨的位置和组成;知骨,通过填图游戏完成对椎骨一般结构的考核;辨骨,以竞赛方式要求全班学生从标本中选出与教师要求相符的骨;摸骨,全班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活体定位相关椎骨。

图1 虚拟学习

(2)椎骨的连结。椎骨间的连结较为抽象难懂,不仅是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首先通过虚拟学习和实物学习攻克难点,完成基础理论与实践学习。利用三维立体动画展示椎间盘的位置和结构,利用Flash动画展示连结椎骨的5条韧带与关节突关节,学生在这些信息化资源的引导下,小组合作,自主在脊柱标本和模型上辨认相关结构。手工制作(见图2),手工制作椎间盘和韧带将散落的椎骨模型连结起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同时提高操作能力。另外,作品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

图2 手工制作及作品展示

拓展环节安排了3个内容:①什么是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观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过程的三维立体动画(见图3),学生自己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②姿势和椎间盘压力的关系。利用动画(见图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同姿势对椎间盘压力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人群。③如何维护脊柱健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教师将预防措施以动画形式编排,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点击,边观看边实际操练,轻松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自我保健及指导他人,而健康教育恰恰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即时评价。根据考核标准检验学习情况,具体如下:通过填图游戏考查椎骨间各个连结结构的位置和名称,完成后系统自动评分;通过询问腰椎穿刺时经过哪几条韧带,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在线游戏(见图5)让学生分辨日常生活中坐、立、行、劳动的正确姿势,强化保持良好姿势、维护脊柱健康意识。

图3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过程3D动画

图4 姿势对椎间盘压力的影响动画

图5 在线游戏

5.4 巩固提高

课后,小组合作制作电子画报,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预防保健措施,并上传至人体解剖学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为社团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料之一。

6 资源整合

笔者自主开发了大量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如人机交互动画的使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三维立体动画的运用利于突破难点,Flsah在线小游戏的应用使评价更加即时、有效。这些资源均已上传至人体解剖学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和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更利于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制作和使用了大量标本与模型,有效利用了学生自身这一活体资源,充分体现了形态学特点。

7 教学反思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医学课程的基础。本次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拓展一体化模式,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可视化,符合形态学课程特点,利于学生构建立体思维,而且还服务专业、对接岗位,体现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实现整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1]虞琴,陈洪,钟纯.浅谈地方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2,35(1):122-123.

[2]林穗金,黄焱.活体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2006,8(2):135.

G424.2

B

1671-1246(2017)01-0053-03

猜你喜欢

椎骨解剖学椎间盘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蓝玉簪龙胆
寰椎骨折临床特点分析
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