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7-03-16张延新张福华徐纪伟
张延新,李 甦,张福华,徐纪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及对策探讨
张延新,李 甦,张福华,徐纪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对我国75所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开设了护理、助产、药学等专业,部分院校还设有非医药类专业,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缺乏特色。建议政府参与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布局,加强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建设,引导学校打造特色专业,服务于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
高校专业设置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1]。参照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根据各院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及质量年报等,笔者于2016年对75所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2],希望能对各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
1.1 专业设置门类
75所院校共设置专业大类12个,专业类28个,具体专业75个(不含专业方向)。其中在医药卫生大类共设置专业类7个,具体专业34个,详见表1、表2。
表1 75所院校专业设置门类[n(%)]
表2 75所院校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分布
1.2 专业设置数量
75所院校开设专业数量不等,多为10~15个,最多的开设专业35个,最少4个。开设较多的专业为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学及医学检验技术等,开设较少的为心理咨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维医学、维药学及安全技术与管理等。开设院校数排在前20名的专业中医药卫生大类专业17个,非医药卫生大类专业3个,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开设院校数排在前20名的专业分布
1.3 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开设情况
75所院校共开设医药卫生大类专业34个,其中开设较多的专业为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学及医学检验技术等,具体情况见表4。75所院校中开设院校不足10所的专业有14个,分别为公共卫生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医学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卫生监督、放射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心理咨询、维医学、维药学、老年保健与管理及康复工程技术等。
2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门类过于宽泛
75所医药类高职高专共开设75个专业,涉及专业类28个、专业大类12个,个别学校开设专业多达35个。12个专业大类中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生物与化工、农林牧渔等和医药卫生尚有一定关联,而财经商贸、文化艺术、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旅游以及资源环境与安全等与医药卫生并无紧密关系。75个专业中医药卫生大类专业34个,占比不足50%。医药类院校开设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文秘、会计等专业,社会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也是该类专业招收学生较少或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表4 开设院校数排在前20名的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分布
2.2 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34个医药卫生大类专业中,开设院校较多的专业为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学及医学检验技术等,80%以上的院校开设,尤其是护理专业,开设率高达94.67%,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率也高达68.00%。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与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容易就业有关,如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与学生家长的观念有关,如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毕业后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存在较大困难,就业率并不高,但学生家长认为从事临床工作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出路,因而报名和招生人数也较多。
2.3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缺乏严格、科学的论证。一些院校看到其他院校某个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便匆忙设置,如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国控专业,但学校师资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等并不能充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还有一些院校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论证,就开设文秘、会计、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结果报名和录取学生较少,甚至从未招生又自动停招,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4 部分专业方向设置不规范
75所院校开设了75个专业,涉及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护理专业有涉外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老年护理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有戒毒康复技术方向等。但部分院校专业方向设置过于随意,如教育部明确规定国控专业不设方向,但有院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标识农村医学、麻醉、医学影像诊断等不同专业方向,有些甚至标识为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这可能误导学生及家长。
2.5 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部分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看到其他院校设置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招生好、就业好就设置什么专业,没有把专业打造成强势专业、特色专业。由于地域、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等不同,各院校应该能够挖掘出有特色的专业,但有些院校没有看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或没有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专业设置,这也是造成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如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可以开设民族医学专业[3],但此次调研结果显示,维医学、维药学、傣医学、蒙医学等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鲜有设置。
3 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措施探讨
3.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在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上,合理控制新增专业分布及数量,减少重复。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或者不符合专业设置条件而开设专业,应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监管不到位有关。政府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高校申办能满足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4]。
3.2 加强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建设
建设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依托国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加快建立本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信息资源库,定期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等信息,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信息服务与宏观建议。如上所述,临床医学本科近年报考人数已相对减少,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但部分区域专科院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报名人数仍持续上涨,与当地未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高校、社会有密切关系[5]。
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信息资源,跟踪并准确把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医药卫生人才管理部门、用人单位的意见,为高校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3 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做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层次与类型,并从制度上明确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差异性,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各高校定位准确,分工明确,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如独立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有所不同,医药类院校专业设置重点应放在“医药”上。部分院校专业设置过于宽泛,医药卫生大类以外专业设置数量过多,与没有做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有关。
各高校应从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战略要求、办学定位、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调整实施计划,扎实推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逐步优化专业结构。
3.4 规范管理,扩大高校专业调整自主权
适度下放专业设置审批权限,给予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更多的自主权,以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鼓励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设置改革,开设综合性、新兴专业。高校通过弹性学制、选修学制、先学习后选专业等途径扩大专业口径,开展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但增强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性并不是宽松管理,对专业办学条件、国控专业方向设置等还应加强管理。
3.5 打造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专业设置必须具有特色,并将特色专业建设成强势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增强就业竞争力。医药卫生院校需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特色人才培养探索。
如某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域可设置一些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有一定中医中药文化底蕴的区域可开设中医中药相关专业;有些院校某个学科人才储备较多,师资力量雄厚,可以结合教学改革将该专业办成特色专业;某些办学历史较长的专业也可因历史积淀而具有一定特色。
3.6 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目前我国专业设置缺乏社会参与机制,社会间接管理缺失,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足,也不能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对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新发展、新变化反应不灵敏,造成高校专业设置主观随意性强,脱离社会实际需要。
中介评估机构对高校专业设置也起着间接管理作用。中介机构对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估,能够反映出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
[1]万建明,叶锦龙.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开发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4(18):4-5.
[2]刘卷.广东省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设置情况的调查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6):146-148.
[3]陈明雄,郭劲霞,周志忠.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61-62.
[4]武建京,刘海燕,刘小龙,等.山西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5):6-9.
[5]王海.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137-139.
G420
A
1671-1246(2017)0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