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7-03-16姚立杰张晓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遗体解剖学资源共享

姚立杰,姜 杨,孙 权,张晓东,廉 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以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姚立杰,姜 杨,孙 权,张晓东,廉 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为改变医学院校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我们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形态学展馆作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弘扬大爱精神的实践场所,以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为信息传播媒介,从而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路径。

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科普教育基地;人文素质教育

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现象严重。要改变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漠视现象,必须克服现代医学对人性的冷漠,不断促进医学与人文的结合,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医学生。为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高尚职业精神、初步执业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我院于2011年正式提出构建并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按能力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包括人文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身心健康模块。实施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医生[1]。将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则是建设医学院校生命文化的重要途径。

1 科普教育基地在推动医学教育方面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普教育工作者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把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变为生活常识,有赖于各种途径的科普宣传活动,如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培训、讲座、演讲等,起到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随着我院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形态学展馆展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成为学校展示内涵、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提升在校师生及社会大众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强化科普教育基地职能,加强内涵建设,使形态学展馆成为广大师生及公众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参观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异常、变异与畸形,更注重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提高城市文明与健康水平,推动医学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2]。

2 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办法和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医学院校师生提供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建设重在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思想。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方式。将职业情感和执业能力融入课程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发挥形态学展馆的文化渗透职能,使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医学生和社会公众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优质资源,延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3]。

3 在解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道义和大爱理念,强化学生职业情感

在国外,医学伦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始终,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被视作实现医学模式转变极为重要的一环,医学生也深知医德医风是关系自己能否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因素。与之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医德医风内容很少,授课教师也较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医德医风教育,考核评价标准中也较少涉及医德医风及敬业精神内容。为弥补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我们把职业精神贯穿于相关课程教学,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医生[4]。

解剖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人体标本匮乏,遗体捐献是其唯一的来源。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唯一一家接受遗体捐献的单位,我院多年来接受了多次社会爱心人士的遗体捐献。迈入医学院校大门后,每一位学生都要经历进入解剖学实验室向“特殊老师”(遗体捐献者)学习的过程。解剖学第一次实验课,任课教师会带领全班学生鞠躬默哀,以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和感谢,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理念[5]。

4 学生早期职业体验教育

4.1 借助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优势

解剖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解剖实验用剩的材料制成一件件精美的展品,陈列在形态学展馆。展馆内藏有近两千件标本,包括具有观赏价值的透雕技术标本,展示相应部位的血管、神经及内脏等结构,灌注标本、灌装标本、干性标本、湿性标本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的九大系统,人体断层标本通过矢状面、冠状面与水平面展示了人体在三维断面下的各个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涵盖一百五十多个病种的病理学标本,其中罕见标本二十余件。这些标本大部分来源于遗体捐献者,展馆中央的心形展台与两侧手指形排列的展柜共同诠释“双手托起一颗爱心”,以感谢遗体捐献者对医学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弘扬大爱精神,参观形态学展馆成为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当中招募志愿者参与科普教育基地的接待、讲解、展品维护和制作等日常工作,使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其“爱科普、讲科普、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为使更多医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将形态学展馆网站地址链接到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每学期平均点击率见表1。充分发挥形态学展馆承载我校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优势,并以此丰富和完善科普教育内容、形式,实现科普教育宣传工作的网络化,为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优质网络平台,迎合国家提倡的高校普及受众人群重点建设工作,突出课程建设的社会实践性[6]。

表1 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使用情况

4.2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使学生在实践中受益

为缅怀对医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遗体捐献者,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志愿者,每年参加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清明节公祭仪式。学生志愿者把象征爱与奉献的红丝带系在爱心墙上,肃穆在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聆听遗体捐献志愿者代表和捐献者家属现场讲述他们对遗体捐献的支持、对奉献社会和奉献爱心的认识以及对一个人价值的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现场的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公祭活动让他们终生难忘,始终铭记奉献爱心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真正意义,用充满大爱的理念、精湛的医术技能、良好的身心素养回报社会、服务人民。为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医学教育的艰辛与医生职业的崇高,我们将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的网址链接到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

总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形态学展馆作为实践场所,以解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为信息传播媒介,从而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路径[7]。让学生从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开始,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具备基本岗位胜任力的医生;让学生积极成为科普工作志愿者,从尊重遗体捐献者开始,懂得尊重生命、关爱病人,成为具有高尚职业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1]王国军,郭冬梅,马英,等.特色应用型医学院校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0):41-42.

[2]刘晓柳,熊彦娥.发挥标本陈列厅在人文解剖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解剖学研究,2013,35(6):468-470.

[3]潘惠英,方志美,李佳,等.围手术护理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67-68.

[4]钟震亚,扈清云,赵勇,等.国内外社会解剖文化现象初探[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3):56-57.

[5]任银祥,宋焱峰,王德贵,等.解剖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尸源匮乏的问题[J].当代医学,2014,20(1):17-18.

[6]刘荣志,程田志.新形势下收集人体解剖教学标本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209-210.

[7]张知非,李利生,黄海霞,等.将生命文化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3):314-316.

(*通讯作者:廉洁)

G420

A

1671-1246(2017)03-0006-03

注: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规划办重点项目(GJB1316110);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1105)

猜你喜欢

遗体解剖学资源共享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