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与创新—王耀辉博士的固执追求
——泛亚太在酶制剂领域的价值引导

2017-03-16

中国畜牧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泛亚酶制剂当量

研发与创新—王耀辉博士的固执追求
——泛亚太在酶制剂领域的价值引导

文/赵 楠

“从1997年回国,到2017年已整整20年。我常常在想,这些年我都做了什么?也有人问我,放弃科学家的光环转型做企业,到底值不值得?我觉得,判断值不值得,有一点足够说明:做酶制剂这件事尽管很有挑战,但我每一天都充满激情。”

——王耀辉 博士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众多饲料添加剂品种中,王耀辉博士认为做酶制剂特别有意义。这一点在他2004年创建泛亚太(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就深信不疑。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植酸酶的引入,我国饲用酶制剂行业开始起步。尽管到目前为止,饲用酶制剂商品化应用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其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数据显示,2010—2014年,全球饲用酶制剂行业产值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中国复合增速为25%,现阶段国内饲用酶行业整体规模大概在15~20亿元左右。但更为重要的是,酶制剂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自身价值。

酶制剂产品一开始进入中国,客户对其认知主要以概念认识为主。尽管在此之后国内一些企业纷纷进入酶制剂领域,通过低价低活性酶制剂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国内酶制剂企业掌握的资源、技术开发能力有限,对酶制剂产品的应用研究始终缺乏创新。在此时期,除植酸酶因具有明确的功能而被客户接受之外,其他酶制剂产品有多大效果,大多数使用者都比较模糊。

直到约2005年以后,国内一些优秀的酶制剂企业意识到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做研发,才使得饲料企业对酶制剂菌种、功效认知等方面逐渐接受。

2004年,泛亚太进入酶制剂行业之际,国内从事酶制剂生产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市场百花齐放,大家都对酶制剂产品抱持较高期望,雄心勃勃。即便当时的市场竞争已经较为激烈,泛亚太的复合酶制剂产品一经推出仍然被市场迅速接受和认可。成立短短3年,泛亚太主要产品“保来康”就获评“中国酶制剂十大知名品牌”、“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其后又荣获“猪用复合酶制剂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一等奖”和“肉鸡专用高效复合酶制剂产品技术开发及推广一等奖”。

王博士将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于泛亚太对酶制剂产品研发的重视。自公司成立开始,泛亚太始终重视产品研发,逐年加大应用研发力度,不断去测试和验证产品功效,并率先在国内应用模拟动物消化道进行产品试验。如今,泛亚太饲用酶实验室已拥有国内最完善且独立的酶制剂测试体系,包括应用酶制剂检测实验研究中心(拥有体外仿生消化系统、能量测定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分光光度计、蛋白质纯化系统、NIR近红外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冷冻离心机、电转仪、烘干箱等专业设备)、饲料生产厂以及大型养殖场(猪场、肉鸡、蛋鸡场)实验基地,用于进行产品的筛选、初试以及终试。

“研发作为发动机,一直支撑泛亚太的发展。这是泛亚太成立之后在销售方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王博士说,“泛亚太每推出一个产品一定是通过研发,带着坚实而有效的科学数据生产出来的。所以,泛亚太的产品虽然不算便宜,却很有竞争力,因为客户会去验证产品的功效,我们是用产品效果来说话的。”

王博士举例称,目前国内大部分酶制剂产品只能够做到每千克饲料有30~40 千卡的能量释放,但是泛亚太的产品却可以达到70~100 千卡。

泛亚太在酶制剂领域的价值引导

影响饲用酶制剂行业关注应用研发

在我国饲用酶制剂行业,像泛亚太一样始终如一关注应用研发的企业并不多见。

“2009年,我在广州参加一个酶制剂方面的会议。期间,几家国内知名的酶制剂企业老板坐在一起聊天。我当时提到,酶制剂行业要发展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改变。第一,拿来主义;第二,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太低,整个行业的研发力量太薄弱,所以跟国外相比,我们的竞争力太差。我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随后,几家企业老板开诚布公地报了下各家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我记得最多的只有5%。而泛亚太从成立开始,每年至少拿出10%~12%的销售额用于研发投入”,王博士说,“近几年,国内酶制剂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产品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上市公司也开始公布研发投入,对于行业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事情。在这方面,泛亚太一直在引领着行业的研发及技术创新。今天,国内酶制剂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跟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在最初几年,泛亚太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但王博士坦言,必须要这样做,否则泛亚太的产品没有任何竞争力。

“没有这样的投入研发,就没有今天泛亚太的发展。尽管回顾过去,泛亚太也有一些研发投入效率的问题,但研发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王博士说,“泛亚太建立研发体系是双刃剑,用得好就是发动机;用得不好,就会变成企业的累赘,因为研发部门是个烧钱的部门。但我始终认为,研发投入肯定是值得的,关键是你怎么花这个钱,怎么去建立研发体系。”

引导饲料企业关注酶制剂的营养当量

国内饲料企业对酶制剂产品的认识跟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区别。王博士总结为,国内饲料企业用酶制剂是不用不放心,用了又不知道有多大的效果。

“目前,国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酶制剂企业大约20家,但很大一部分企业对于酶制剂有多大的功效并不清楚,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但是欧美国家不一样,用户需要生产企业清楚地告知:产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释放多少能量,也就是这个产品的营养当量是多少。有了营养当量的要求,就需要酶制剂企业提供营养数据,所以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尤其是动物试验来证明”,王博士说。

王博士认为,中国饲料行业也需要学习欧美国家,关注酶制剂产品的营养当量。如果一个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营养当量数据,就证明这个公司做了很多的试验。未来3~5年,引导行业关注营养当量,是王耀辉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从2011年开始,泛亚太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饲料企业管理与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希望为大型饲料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最先进的饲料技术与管理进行对接、学习及交流的平台。

“我们希望把新的技术,特别是基础的技术运用带给我们国内的饲料企业,所以泛亚太在母猪营养、饲料生产方面做了很多的推广工作”,王博士说,“2012年以前,有很多饲料企业只知道生产成本怎么控制,从没有想到从生产工艺上去提高产品的性能。2012年开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研讨会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引导饲料企业从生产效率和工艺方面关注饲料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最近两年,泛亚太又进一步加强了终端的研究,为行业带来许多新的、有意义的产品和理念。王博士说,泛亚太会不遗余力地为行业带来价值,不只是产品的价值。

酶制剂行业正在酝酿着新的变革

中国饲料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期初至今,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饲料工业的发展,包括酶制剂在内的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10年里,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以及对各个应用行业的引入和实践,促使酶制剂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最近两年,传统酶制剂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产能过剩50%,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酶制剂行业的发展。

对此,王博士坚信,未来3~5年,客户对酶制剂的使用会有一个新的认识,饲用酶制剂行业正在酝酿着新的变革。

“因为酶制剂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提高饲料的营养利用效率,因此最为迫切的就是,要用营养当量来明确酶制剂的功效,这是目前为止客户认知中最为模糊的部分。而弄清楚酶制剂产品的营养当量,对产品的研发会有更高的要求,一个营养当量的数据是否准确,需要大量的研究科学实验和动物生产测试,否则,营养当量的数据会带来生产应用的错误结果。目前,饲用酶制剂主要有2个研发方向。第一,酶制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饲料中有1/4的能量是不能利用的(大约1 000 卡)。而国内的养殖动物主要是单胃动物,如猪、蛋鸡、鸭,等,它们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非常低。除了种畜禽,我们饲养的大多数动物都是在幼龄阶段就屠宰掉了——猪养到150~165 d出栏,刚好到青年时期;肉鸡养到35~45 d,消化系统刚刚完善就上市。如何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也可以被利用?酶制剂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通过酶制剂每千克饲料提高100千卡的能量利用,全国每年的饲料用量就可以节省1 000万t。第二,酶制剂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国内一些专家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呙于明教授已经做了很多很好的研究,证实了酶制剂对肠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王博士说,“所以,在未来3~5年,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酶制剂可以每千克饲料提高250~300 千卡的能量利用,整个养殖业每年至少可节省2 500万~3 000万t饲料的成本支出,这意味着600亿以上饲养成本的节省!而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酶制剂企业和饲料企业一起进行更多的研发。”

毫无疑问,未来整个饲用酶制剂行业对研发的投入会更大,对研发投入更多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泛亚太也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12年来,我觉得最欣慰的是,泛亚太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率的研发体系,我们有30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创新研发、应用研发和分子生物技术开发3个部门,每个部门有不同的功能,支撑整个体系的运转:创新研发部门研究未来2~3年的产品需求,把关键的指标定下来,再寻找解决方案;应用研发部门把创新研发做出来的东西去检测、验证,验证好之后,分子生物技术开发部门进行商业化生产。我相信,未来泛亚太的研发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这是我们十多年主导研发的结果”,王博士说。

2017年,泛亚太要推出2个新产品,这2个新产品将会针对不同的动物生长阶段,有每千克饲料150~200 千卡能量释放的营养当量,而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和产品推出的时间在一年多前就已经确定。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王博士的体会是,企业首先必须把目标定下来,然后倒逼各个部门,这样效率才会更高。

“泛亚太过去12年来的发展或多或少走过一些弯路,但我相信,未来我们10%~12%的研发投入会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值”,王博士说。

饲用酶制剂一直是饲料添加剂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其被公认为目前唯一能同时有效解决养殖领域中饲料安全、饲料原料缺乏和养殖污染等三大问题。由于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酶制剂产业对于推动我国养殖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酶制剂产业已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近五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饲用酶制剂的市场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球市场增速达10%以上,国内更高达20%以上。根据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饲用酶市场报告,2014年全球饲用酶市场的估值为8.99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饲用酶市场总值将达到13.71亿美元,2015—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3%。

泛亚太2004年进入酶制剂行业,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凭借对于研发创新始终如一的重视,如今已在这一领域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要的市场地位。但在王博士看来,目前整个行业对酶制剂的研究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正因如此,泛亚太在酶制剂行业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目标。

未来,泛亚太会更加关注饲用酶领域,引导客户认识营养当量,判断酶制剂产品的价值。按照王博士的计算,酶制剂每释放200 卡的能量,就能节省100元/t的饲料成本。

在食品酶、纺织酶领域,泛亚太正在积极攻克技术难关,酝酿革命性的突破。

在生物质能源等其他新兴领域,酶制剂也有着潜在的市场需求,解决秸秆焚烧污染、潲水处理的问题都是泛亚太的目标。

小目标意味着大发展。技术一小步,都将影响产业一大步。对于企业家而言,除了经济指标上的收获,他们更在乎的是改变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或许就是王博士每天都充满激情的原因。

对酶制剂行业,王博士还有话说……

关于酶制剂产品的质量评价

王博士:目前,饲料企业考量酶制剂产品好坏的因素五花八门。理性的企业知道需要通过动物试验来评价,但很多企业不具备试验场所、人才、设备设施等,无法进行评价,所以他们把产品拿给客户做试验,但做完试验对产品的功效仍然不了解。事实上,大部分酶制剂产品的测定都没有一个标准。国标仅有部分酶种有推荐标准,但也存在很大争议。酶活是考量指标吗?事实上,追求酶活是不科学的。酶活只是一个质量指标,不能证明酶制剂产品是好还是坏。我们对于酶制剂的使用误解了酶本身是蛋白质,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化工产品。以木聚糖酶为例,最容易分解的是可溶性的木聚糖,但玉米里,95%的木聚糖都是不可溶性的,木聚糖酶必须跟其他一些附加的酶一起作用,才能把玉米的木聚糖分解。

关于不同酶制剂企业之间的差异和差距

王博士:目前在酶种方面,不同酶制剂企业之间差异不大,即便与国际酶制剂巨头相比也没有太大弱势。不同酶制剂企业之间真正有差距的地方在于一些国内酶制剂企业以及国外小型酶制剂企业在推出新产品的严谨性方面非常糟糕。这跟泛亚太有非常大的区别。美国只有100多家禽料企业,要采购一个产品,必须要告知其完整的数据,所以酶制剂产品推出市场之前,要做起码2~3 个严谨的科学试验,证明产品没问题。但国内有很多企业一个试验都没做就推出产品,很不负责。泛亚太每天都会对市场上的酶制剂产品做验证,很多产品根本就没有效果。

必须承认,国内酶制剂企业与国外酶制剂巨头相比,依然存在一些研发方面的差距,一旦国内的酶制剂企业认真去研发、产品测试之后再推出市场,我们的产品还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泛亚酶制剂当量
酶制剂在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
长庆油田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8 亿吨
浅析酶制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泛亚玩具實業有限公司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壁面喷射当量比对支板凹腔耦合燃烧的影响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中国饲用酶制剂行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