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纸媒改革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2017-03-16高龙
高龙
[关键词]纸媒改革;必要性;走转改
面对经济新常态,报业要有新作为。纸质媒体面对经济支出越来越高,单位创收越来越难,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困难,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打好手中的牌,是全体报人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报社领导在开会、学习时反复向强调,我们每个人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报社经济创收做贡献。
我个人认为,主业不兴、副业难为。双鸭山日报社现有日报、晚刊、网站、掌上双鸭山,还有与县、区、部门、单位联办的专刊、专版、专栏等。所有这些都与双鸭山日报密不可分,党报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想要达到主业带动副业、副业反哺主业的目的,必须加大报纸有用性的权重。“走、转、改”是解决双鸭山日报有用性的关键。我这里说的“走、转、改”,就是作为一名报人在双鸭山日报现有条件下可供参考的几点做法。
走基层,走出工作成绩,走出经济效益。记者永远在路上,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只有走基层,踏踏实实地走,多走、勤走,才能时时有新闻、处处有新闻,才能采写出鲜活的新闻稿件、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与此同时,与众多采访对象紧密联系、密切沟通,才能在采访对象有办专版、广告、印刷等业务的可能时,第一时间促成该项业务。在完成记者采编工作,做出工作成绩的同时,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比如在与饶河县工商局密切联系过程中,得知该单位要发100多个单位的注销公告时,马上向领导汇报,迅速把给予对方的优惠政策转达到位,一个15000元的广告业务谈成了。还有当得知饶河县委组织部需要印刷一些材料时,马上与印刷厂联系,并给出底价,一个17000元的印刷业务谈成了。当在双鸭山日报看到宝清县医院做出专版时,马上与饶河县医院联系,一个12000元的专版谈成了。当采访锅炉厂时,看到企业创办的《创新粹报》时,向马厂长提出与企业联办《黑龙双锅专刊》,经反复商议,25000元的《企业文化理性思考》专栏协议签订。在这里可以看出,走才能碰到机会,走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记者永远在路上,机会也永远在路上。这里只是举了几个成功的例子,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多没有谈成的业务,只是因为有了积极主动的心态和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行动,才增加了与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合作。这里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力很重要,但是态度更重要。能力解决的是能不能干的问题,态度解决的是想不想干的问题。
转作风,转变工作态度,转出社会效益。转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工作态度的转变,转变工作态度就是解决想不想干的问题、想怎么干的问题。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才能写出与百姓零距离的稿件,才能写出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让报纸的有用性得到认可,实现广泛的社会效益。记者不应该是一个让人怕,或者说让人讨厌的职业,而是一个通过传递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甚至喜欢的职业。让人接受、认可、喜欢的记者,才能有更多与之合作的可能。
改文风,贴近百姓生活,适应读者需求。越贴近百姓生活的稿件,越是读者需要的,越是能够得到百姓关注的。记者写过一个人物通讯《黄云娟的剪刀人生》,黄云娟姐姐的同学打电话:“你妹妹上报纸了”。家人拿着报纸说:“双鸭山日报还写咱们小人物啊。”改文风不仅是改变约定俗成的写法,还要改变写作对象,关注程度高的稿件才能体现报纸的影响力,让读者看到与之相关的内容,才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记者曾在饶河县农业局的帮助下,先后深入饶河9个乡镇10余次,经过40多天的走访、调查,采写出《农业发展亟待升级 土地集约任重道远》一篇通讯稿件,稿件刊发获得广泛好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篇好稿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是要花大气力和很多时间经过多次采写才写出来的。很多时候,花费大气力和很多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好稿。总的来说,让读者感兴趣,有参与欲望的报纸,才能增加更多经济创收的可能。
网站、掌上双鸭山是双鸭山日报社新的名片、新的亮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全体报人如何开发使用好新平台,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个人认为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走、转、改”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走、转、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走、转、改”提高新闻产品的性价比。一句话,“走、转、改”是报业发展的基础,是迈步向前不竭的动力。改革是温和的,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行的。改革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报业改革也是如此,改革要遵循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激进的话,有可能成为“炮灰”,墨守成规的话容易被淘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一个台阶迈进,我们要积极推进改革却又不能急于求成。
记者永远在路上,机会也永远在路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的是健康的、科学的制度来保证的。想要解决事儿的问题,首先要解決人的问题。再好的事如果没人做也不会成事,再难的事如果有人来想办法也会一点点解决。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每个人做一点,每个人多做一点,每个人用心地多做一点,让我和我的单位好起来、更好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