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课一得”
2017-03-16汪俊安
汪俊安
孙绍振先生讲过:“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受到又说不出,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他的观点启示我们:语文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取舍,有突破。
一、善于追问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既是对学生的启发,又是对学生的点化,尤其是课堂生成的问题价值连城。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读到“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引导学生分析“牛毛”时,我问了学生:为什么不说“像狗毛”?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的思考,同学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大家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狗毛和牛毛近看都有“细”“密”之特点,但远看,狗毛的特点还在,而牛毛的特点却若隐若现。又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学生发现了两处荆轲的笑”:一处是“顾笑武阳”,一处是“倚柱而笑”。我顺势追问:这里的“笑”分别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于是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了“笑”的探究。
二、巧抓意象
梳理《赤壁赋》一文,我们不难发现,文中能体现作者“志”的“物”主要有月、酒、舟等意象。多數教师会抓“月”或“酒”入手进行教学。但抓“舟”人手教学就不落窠臼。如果把“舟”比作一颗树,“月”与“酒”便是树干上生长的树枝。纵观全文,我们发现文中写舟的词语有“泛舟”“一苇”“孤舟”“扁舟”等。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舟”的语句,通过诵读,品味赋文典雅、优美的语言;同时,通过描写“舟”的语句,探究苏轼要表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等。所以,从这点看,“舟”巧妙地成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抓手。
三、言文共生共融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有“言”无“文”、“言”“文”割裂的问题较严重,很多教师把文言文当成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来教,而忽视了文言文在“文”上的价值,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习《兰亭集序》,我给学生展示了明代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曲水流觞”是一种怎样的风俗,更使学生在文字之外,直观地感受到了兰亭聚会的“信可乐也”,对魏晋知识分子的不俗情调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欣赏了《兰亭集序》的书法,并引导他们试着去摹写,学生兴趣盎然。后来,一些学生还专程去宜宾流杯池公园游览了“流觞曲水”景观,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资料,并谈了很多自己的游览感受。
四、深度广度并进
深度与广度运用到教学中就是一个字——拓。但这类知识拓展指向的并不是应试目标,而是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这一人文目标,运用时最忌显摆“渊博”和盲目“丰富”课堂。记得一位老师在上《安塞腰鼓》时,整堂课热热闹闹,因为她在课堂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打鼓活动,可最后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却不知道“安塞”在什么地方?更有甚者不知“安塞”为何物?教学李商隐《锦瑟》一诗时,我展示了琴和瑟的图片,并请学生辨别何为锦、何为瑟,结果许多学生将二者弄混。其实,诗歌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教材注解,就清清楚楚地写着“传说上古时代的瑟有五十弦”。而琴,则是七根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天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其音悲不可禁,于是分其瑟为二十五弦。这个拓展不仅让学生意识到细读课文的重要,也对李商隐用“五十弦”来表达瑟音之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注重知人论世
了解某个人,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更要了解他的作品艺术特色。比如对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教学,都是写江河的。但我们却能一读便知,前者是李白的诗句,后者是杜甫的诗句。因为透过诗句,各自的艺术风格一目了然,这就是“知人论世”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铺垫对全文的教学是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主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六、开展语文活动
很多老师不愿开展语文活动,一是组织麻烦,二是怕浪费时间。其实,开展必要的语文活动会助推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也》后,我设计了“梁惠王与孟子”的角色朗读,即去掉文中旁白,让梁惠王与孟子直接对话,可加入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同学们在对话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学习了《琵琶行》后,我让学生三人一小组,轮流背诵全文,一人一小句,打乱了他们背诵课文的固有思维,既很好地检验了同学们的背诵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学习了《荆轲刺秦王》,我让同学们进行了课本剧表演,他们在角色体验中加深了对主旨的感悟。
七、多种形式的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多种方式,在高声诵读或默咏恬吟中,学生往往能逐步感知诗歌的气势与风格,进而打通品味作品内涵和神韵的通道。教学《蜀道难》时,因其形式灵活、气势豪迈,极其适合朗读教学。因此,我灵活设置了五次诵读,“五读”形式各异,学生在读中亲身感受了李白的豪放诗风,既充实了教学内容,每一次读旨在推进教学内容又上台阶。当然,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也得到提升。
八、抓标题关键词
“题好文一半。”文章标题往往关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结构等多个方面。因此,以标题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实际指向了文本内容、主题、结构、手法以及人物情感等多个领域,而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阅读教学的各项核心任务。比如在教学《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时,我就紧抓“思想”和“苇草”人手,在教学结束时,同学们自然感悟到了“苇草虽脆弱,思想却伟大”的真谛。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语文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