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2017-03-16李淑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材研究

李淑鹏

研究性学习也称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尝试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其探索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造就独立人格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面临的问题

目前研究性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学习与研究相割裂

目前,有些学校和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题研究,于是教师和学生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在远离教材的课题上,贪大求全,不切实际。如某校高一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民俗与宗教研究”“乡土文化的传承与碰撞”“著名历史^物研究”“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研究”等这样大而空的“研究”,不但背离了学科学习的正常秩序,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

2.学习与研究倒置

有些教师将学习和研究本末倒置,认为“研究性学习”就应该研究,更有甚者,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的。诸如“3D建模的研究与实践”“乡土文化研究(中西方文化)”之类,让学生去研究,并且一定要有成果。殊不知,“研究性学习”,其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研究性”只是针对传统的“接受性”而言的,重在学习方式的改变。

3.零散阅读、思考肤浅与学习资源整合不足

现行教材的编排,使许多名家名作散乱的出现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内容分割,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阅读造成知识遗忘、思考重复或不深入的问题,也给研究性学习带来极大不便。例如,我们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杜甫进行阅读研究。整合的资源有:初中学过的杜甫诗,高一必修教材中学习了杜甫诗三首,高二选修教材中学习了杜甫人物传记。学生围绕专题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寻找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单一的教学结构便向多元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结构展开,既解决了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阅读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4.研究主体不明确

由于受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影响,有些教师还没有彻底改变“包办”的习惯,课题给了学生,却又不放心学生自主研究。因此,对学生研究的每一个环节总想亲自过问,越俎代庖,把本属于学生的研究变成了自己的研究。这种结果有悖于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要实现从“接受性”到“研究性”学习的转变,我认为关键是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表达欲求,营造学习语文的互动环境,拉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增长。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专题研究打造新特色

专题研究是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和开展阅读研究的学习方法,核心要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专题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和探究。

专题是依赖教材和问题形成的。“专题中的问题”是专题学习的核心,它是教学的切入点,语文能力的整合点,语文素养的提升点。专题学习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问题、学习伙伴、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学生基于共同问题组建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选择网络学习、实地考察等。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重组和集体阅读讨论,并做出了价值判断,达到语言与思维共生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善于辩论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理应具有思想和感情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认识和好恶,就应允许和引发他们去争辩。有了争辩,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这样不仅积累了知识,完善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祝福》时,可设置“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这一辩题,举办专场辩论会;在学习《项链》时,探讨“马蒂尔德的性格中仅仅是爱慕虚荣吗?”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就会认真阅读文本,查找相关资料,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讲解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有序地开展。

当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并影响其思想时,教师及时开展课堂讨论一“我看网络文学”;当日韩的青春偶像剧成为同学们饭后茶余的谈资时,老师及时组织专题演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

4.放手让学生勤于写作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是感悟和感受的融合。学习语文离不开写作,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更要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创作小论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前者如“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以夏四奶奶、祥林嫂、水生嫂为例,谈谈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后者如在学《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以“谈谈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为题进行练笔。当然,论文完成后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在创作中分享研究的成果,感受研究的乐趣。

5.静观学生讨论

新课程提倡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结论更准确全面。语文课本中许多的人物形象带有不确定性,观念不同,角度不同,讨论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设置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认识事物的全面性、深刻性。

在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知识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研究性学习,便是与21世纪相伴而来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模式,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的、全新的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材研究
教材精读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