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017-03-16张洁
张洁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即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努力让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精神。在此,笔者以几则案例,浅析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一、用语文去升华品格
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上课突然晕倒了。我急忙赶到教室,看见同学们手足无措。我赶紧让班长背着生病的同学去医院。此时,班级里面传来一阵莫名的哄笑。我当时就感觉到,学生们缺乏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关心他人。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过多地追究。
接下来,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准备和孩子们谈一谈做人的道理。在上《离骚》的时候,我拓展道:“我们想象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汨罗江上披发行吟,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前几天我们班级发生了一件小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同学的周记,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是否清澈?”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同学生病了,却还在开心地笑。是他们做了滑稽的动作?还是说了什么搞笑的话?在我看来,都不是!是他们的思想出了毛病,他们把别人的痛苦表情看做搞笑,他们把别人的热心帮助看作荒诞的行为。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在今天看来,应该是“没素质,真可怕!”我不希望自己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更不希望自己的班级是这样的。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自己难受的生不如死的时候,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却得到了同学的讥笑,你是作何感想……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过于敏感,只是一件小事,却被自己说得言过其实。总之,我只希望我们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互相关爱,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读完后,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他们有的在指责、有的在反省、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自我解剖……好几个调皮的孩子一个个都低着头……
最后我作了小结:因为缘分我们相聚在这里。学习上,我们为做真实的自己、为将来的不后悔而努力;做人上,亲情不可缺失,爱情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洁白无瑕的友情是弥足珍贵的。假如我们仅仅追求学习上的得与失,人生路上的名与利,那么我们便忘记了生命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友爱、信念和拼搏。
二、用语文来培养情操
感恩教育是做人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我们往往停留于表面或者很被动地强调。仅凭空洞的说教式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的情感出发点,触及学生的心灵。
开学初,我深知仅凭军训期间的风雨相随,是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也一直在等待机会,试图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教授《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文时,我感觉到到机会来了。随着课文讲授的展开,我话锋一转:诗人艾青身陷囹圄,看见茫茫一片的雪花想起了她的保姆,那我们呢,我们还记得妈妈的生日吗,我们为妈妈的辛劳流过泪水吗,我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牵起妈妈那沧桑的双手吗?
相对来说,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要更为自私一些,他们过着完全依赖父母的生活。所以平时生活中唯我独尊。班级有位同学犯了错,我把他妈妈请了过来。当时,他的母亲痛哭流涕,那位同学也深感惭愧,泪雨磅礴。
不由得想起杨青松老师的励志演讲,数千学生在操场上随着那低沉的音乐,和杨老师对双亲生活点点滴滴的描绘,有多少学生泪流满面,甚至嚎啕大哭。我想,学生的叛逆和不懂事都是暂时的,他们心中有着闪光的人性。他们不是不能体会父母的殷切希望,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动。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感、价值感,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三、用语文来成就情怀
我在教授《小狗包弟》一文时,拓展延伸道:“纵观社会,人类前进的历史其实是一部灾难史。面对滔天罪行,有的敢于正视,有的却蝇营苟活。诚如面对法西斯的暴行。勃兰特的下跪,让我们知道了他灵魂的高大;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让我们知道他灵魂的卑微。同学们,请牢记冯骥才的话‘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那么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用语言来解剖自我,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每一堂语文课,每一次走进语文教学的世界,总觉得有一些伟大的智慧、情感、人格在闪耀光芒。有几多感悟散发着智慧的馨香,有几番寻觅思索启迪着心智。一次次耕耘只为将感动我心的梦想去感动更多的学生,只为将使我迷恋的美去迷恋我所面对的学生,只将片片灵感化为丝丝雨露去浸润更多的心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時,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