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017-03-16吴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古典情怀

吴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感与所处的时代精神的渗透,是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结合。古典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颇有优势。

一、利用古典诗词中的审美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国当下的文化受文化传播方式转变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的高中生的审美观较为浅薄,呈现出世俗化与感性化。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教育。而古典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节和谐等形式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美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美好的意象、意境,可以让学生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可以先美读诗歌,分析诗歌中叠词的的音乐美,让学生在反复的美读过程中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凄楚婉转,让人似乎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女子在低声倾诉,还未开口就已经感觉到她的忧伤。通过美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品味词中的意象,感受意象在词中表达感情的含蓄美。

充分利用古典诗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好的诗歌是诗人的自己的,更是读者想象的。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中国古典诗歌以“诗中有画”作为写诗的特别追求。读诗词要利用诗画相同的原理,将诗词想象成画,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的目标。

二、利用古典诗词蕴含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儒家文化,使古典诗人身上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一些优秀的诗人创作的诗歌不仅抒发个人的情怀,也关注民族、国家这些大主题。屈原面对昏庸的楚怀王与黑暗的政治,自己遭受迫害,但仍坚持“美政”的理想和道德节操。“哀民生之多艱”,“虽九死而犹未悔”展现的是他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思想。南宋时期,外族入侵,山河破碎。陆游生于仕宦之家,时逢乱世之际,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渴望收复中原,统一大宋江山。他的《书愤》借北望中原,回忆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借景抒情。“以空自许”来抒发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之情。陆游的一身许国丹心,至死不渝。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爱国主义情怀。这些诗人身上有着深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浸润在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中,受到教育与陶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认同。

三、感受古典诗词中蕴藏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及生命意识

高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成熟,意志力脆弱,情绪容易波动,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独立个性。李白的第一次求仕失败了,天子虽然给了富贵,但是他不能忍受那种逢迎权贵的生活,因此辞官而去。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了很多首诗歌,这些诗表明,他用世的意志并没有消退。“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他虽已经不在朝廷,但仍然怀有拯救时代的责任感。李白尽管生命受阻,但却能化悲为健,表现出对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的人生价值观。《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该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是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丹邱处饮酒而作。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充满着无穷的生命活力。

更为典型的是苏东坡,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政治打击,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卒贬儋州。在不断地遭贬被黜中,苏轼没有被悲伤和痛苦压倒,而是及时调适心境,排解悲苦,以一种随缘自适、旷达超脱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处境。他的《定风波》就很好得说明了这一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借眼前经历抒写胸臆怀抱,而笔致轻松诙谐,表现了苏东坡一贯持有的豪放通达的人生态度。

古典诗词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包含着历代文人的理想人格,具有着独特的人格教育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古典诗词中的有益因素,不断地寻求教学创新点,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猜你喜欢

责任感古典情怀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责任感等2则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轻古典风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