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平衡
2017-03-16陈洁
陈洁
课堂教学系统就好比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由平衡到失衡再到新平衡的过程。当教学中失去平衡发展状态,课堂教学系统要素就会遭到破坏,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系统的失衡,就会违背了课堂发展理念,使课堂的天平倾斜,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与效率低下。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平衡性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直观表现就是课堂非平衡状态。例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强度过大、教学模式和评价单一,以及师生互动程度较低等现象,而这些问题都不得不让语文教师必须强调平衡性的运用。那么什么是语文课堂的平衡性呢?
生态系统中各种因子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必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保持生态平衡。在语文课堂系统平衡的状态下,课堂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课堂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达到高度协调,要素的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理想的语文课堂的状态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要素之间要保持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是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也是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调整。
二、语文课堂教学平衡性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堂的平衡性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平衡性、教学过程平衡性和教学评价平衡性3个部分。教学内容的平衡性是指多种教学内容能够各自占据一定的比例,打破现有教材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的平衡性是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多样化,改变讲授法一家独大的局面,学生拥有一定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评价的平衡性是指采用多层次、多种形式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多个评价主体,教师、同学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加入到评价过程中,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以文言文《马说》的教学实践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平衡性的实现还是需要语文教师做一些大胆改革的。这里以笔者对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的教学实践为例。
传统文言文教学,以教师圈划关键词句,课上强调词句含义,督促学生背默为主要手段。语句翻译,也由教师讲授,学生个别回答提问为主。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课堂主要内容。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是建立在课后教师大量的督促背默,抽查测验基础上的,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够,互动就更不要提了,整个课堂没有“活”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各方面都未能实现“平衡”。
在多年的摸索探究中,笔者渐渐发现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与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合作的方式息息相关的。《马说》是一篇篇幅不长的文言文,文言词句的理解上,学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内容主题的把握只需教师稍作点评就能够理解。
因此在备课时,既备课文本身,也备学情状态,将学生按照能力大中小编排成学习小组,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的合理分配,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在组内得到帮助,让优秀学生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组。
在文言文教学中,关键是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语句的疏通翻译。因此在设计《马说》课堂教学思路时,课前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借助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参考书,在预习本上完成个人质疑作业,汇总自己不能理解的字句。这一学习成果的检验将由组长完成。课上首先组内交流质疑的字句,先解决一部分疑难字句,不能解決的再由组长汇总全班交流。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动,把疑难字句再解决一部分。这样经过组内与组际的互动学习,不能理解的词句就所剩不多了。全体学生的疑难问题必然是共性的问题,再进行师生互动,由教师启发指导,彻底解决。在字句解决的前提下,再如法炮制,通过自学——组内——组际——师生交流的程序,对课文语句翻译进行疏通。
整个课堂,都始终有充斥着研讨的氛围,因为人人课前都进行了自学,所以在课堂上都有对课文的发言权,实在有不会的问题,稍微求助组内同学,就能基本解决。组内和谐,组际竞争,针对一个个问题纠错、研讨、补充、解决,适当的时候教师出来点拨启发,整个课堂良性循环,有的时候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所以这样充满研讨氛围,有着和谐气氛的课堂,处处都有惊喜,课堂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这就是语文课堂的平衡性。
在这节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实现了多方面的平衡。第一,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平衡。教材本身的宣读和讲解并没有占绝对主导,而是让学生接触到了文言文多样化的学习内容;第二,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平衡。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打破了传统文言文教授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自学、质疑、交流,完全改变了讲授法一家独大的局面,学生拥有极大的主动权,师生之间成为学习共同体,形成了一种平衡;第三,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平衡。这节课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充分结合,教师、学生、小组都成为评价主体,全面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构建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多种要素,要让这些要素之间形成多样性的平衡,给予语文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保障,推进教学任务顺利高效的完成,圆满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