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措施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3-16王丽捷
王丽捷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措施应用在肺结核患者中对其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疾病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总遵医率和生活质量因子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遵医率(96.00%)高于对照组(62.00%),生活质量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结核;延续护理;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171-03
肺结核属于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病菌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扩散[1],由于环境问题的加重等原因,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由于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出院后的遵医行为不高[2],导致疾病难以完全痊愈。患者在住院时接受护理干预能够严格遵医嘱用药,但出院后由于无人监督,加上自制力较差,常出现擅自停药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下降[3],延续性护理是指将在院内的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通过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来提高护理效果[4]。本文为探讨延续护理措施应用在肺结核患者中对其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选取本院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8~75岁,平均(50.26±10.30)岁;病程1~3年,平均(1.89±0.50)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7~74岁,平均(50.18±10.21)岁;病程1~4年,平均(1.95±0.53)年。所有患者均与《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诊断标准相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跨度、性别比例、病程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的疾病护理和出院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心电监护、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例如出院后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此外,还需为患者建立个人回访登记表,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在表中。叮嘱患者出院后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以及要定期回院复诊,强调遵医嘱用药和复诊的重要性。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组织护理科相关护理人员成立延续护理小组,2~3名护理人员组成一组。延续护理小组中的成员必须具备制定护理方案、评估患者病情的能力,同时还需对患者出院后的生理状态、心理状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判断。选择专业能力较高的护理人員为出院患者制定后续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的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确定出院后的随访时间和频率,同时确定随访方式,包括QQ、微信、电话、MSN等。此外,还需为每位患者建立出院回访档案,该档案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护理专家的建议后制定,档案中除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需记录每次回访的结果,例如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改善情况、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心理状况、对肺结核知识的掌握情况、复诊情况以及患者的相关反馈等内容,根据上述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回访时间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1个月回访两次。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遵医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1.3.2判定标准
1.3.2.1遵医行为判定标准 ①患者在护理期间能够按时、按量服药,能够定期回院复诊,生活习惯良好,饮食合理,运动适当,无嗜烟酒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指数在>95%以上为完全遵医。②患者在护理期间服药情况、复诊情况、饮食情况、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情况较好,但心理状况指数在51%~94%为不完全遵医。③患者护理期间服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良好,每月可定时回院复诊,心理状况指数<50%为完全不遵医。总遵医率=(总例数-完全不遵医例数)/总例数×100%。
1.3.2.2生活质量判定标准 采用生命质量调查表(MOS-SF36)[5]进行判定,主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子进行观察,包括生命力、心理状况、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以及总体健康7个方面,总分为0~100分,除身体疼痛得分越低越好,其他生活质量因子得分均是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遵医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遵医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因子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MOS-SF36量表中各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肺结核具有耐药性高、发病率高、传染性高、致死率高以及治疗周期长的特点,由于该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过早停药和化疗不规律[6],患者若想要彻底治愈,不仅要依赖有效的化疗方案[7-8],还需自身具备较好的遵医行为,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十分重要。
常规的疾病护理加上出院指导主要是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基础的护理干预,出院时提醒患者要定期回院复诊,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保存,但由于护理人员无法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情况,患者出院后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无法维持在最佳状态,间接导致生活质量低下[9-10],可见,常规的出院指导效果不高。
延续护理是指将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通过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护理期间不断优化护理方案,可达到预期效果[11]。延续护理除了重视对患者生理功能和症状体征的改善外,还加强了患者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护理,通过随访的方式不断加深,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认知,使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在随访过程中监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用药习惯等,能够使患者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调节[12-13],通过延续护理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异常情况,以便尽快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4-1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遵医率为96.00%,而对照组的总遵医率仅为62.00%,两组总遵医率对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不但能使肺结核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还能提高自我身体保健意识,进而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占坤.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56-257.
[2]黄喜凤,蔡小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6,35(6):465-467.
[3]Behrman A,Buchta WG,Budnick LD,et al.Protecting health care workers from tuberculosis,2013:ACOEM Medical center occupational health section task force on tuberculosi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J].J Occup Environ Med,2013,55(8):985-988.
[4]李丽,郭晓娟,洪静芳.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5):4242-4243.
[5]何珂,董虹,闫明转.对出院后肺结核患者延续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7):769-771.
[6]杨筱蓉.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13-14.
[7]王翠花.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177.
[8]徐艳丽.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0):116-118.
[9]吴细英.延续性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3):477-478.
[10]王鲜茹.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63-165.
[11]莫欣,吴少兰,陈秋夏,等.延续护理在门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532-1534.
[12]茅红梅.延续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6):265-266.
[13]邹喜荣.延续护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27-128.
[14]李霞.延续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影響[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21-23.
[15]梁月贞,柳映霞.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68-369.
(收稿日期:2016-11-24 本文编辑:顾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