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3-16苏秀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血压控制循证护理高血压

苏秀红

【摘要】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有效率(84.8%)明显优于对照组(6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AS自评分为(40.21±5.16)分,

SDS评分为(38.42±5.27)分,高于观察组的(28.5±4.14)、(29.45±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应广泛应用到社区护理中。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社区; 高血压; 血压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87-02

血压是指血液在人身体血管内循环流动时对血管产生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正常水平时,就形成了高血压。在人体血压升高时,会损坏正常的血管,最终导致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1]。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如未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极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情况,同时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多数患者均产生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2]。为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文选取2013年

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严重的脏器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等。其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43~76岁,平均(58.45±8.4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80±1.04)年。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血压控制,并提供常规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发放高血压知识宣传手册,指导患者正常进行药物使用、饮食及日常的常规锻炼等。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模式,由专业护理人员专门进行高血压知识讲解,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接着结合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调查统计表的结果与患者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如药物漏服、心理护理不全面、并发症护理不规范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制定严格的服药监督制度。对患者的服药情况与剂量进行记录,避免发生多服漏服的现象。同时开展高血压患者群体的娱乐活动,并利用这些娱乐活动来宣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与家属讲解更详细的高血压及并发症治疗知识,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

1.3 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两组患者的SAS自评与SDS自评的分值。以舒张压的降低情况进行评定,当舒张压降低20 mm Hg以上为良好,当舒张压降低10~20 mm Hg为尚可,舒张压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良好+尚可)例数/总例数×100%[3-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統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比较

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2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自评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SAS与SDS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AS与SDS自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发于高龄患者当中[6]。根据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管理规范要求,应该提高社区高血压的防治与护理,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更好地对社区的高血压情况进行控制[7]。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是指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充分掌握患者的病史资料,同时结合临床的检查结果,对护理内容进行分析[8]。从中找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风险,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主要运行模式是以客观证据为主,使护理研究与实际的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有效避免了护理中出现的盲目性或者主观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因此在护理工作的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9-11]。

本次研究中,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根据本次研究报告显示,观察组的高血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4.8%与6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病情有更深刻的掌握,并针有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社区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SAS自评与SDS自评的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中多数患者都存在着焦虑抑郁的情况,缺乏心理护理。而循证护理发现这一问题,并有效进行解决,采取病友会、主题活动、关爱诊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消除患者的寂寞感与孤独感,有效防止了患者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这与李文海 [10]的研究报告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改善患者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香.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90-91.

[2]陈桂云.循证护理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73-74.

[3]张红.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02-103.

[4]富丽岩.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151-1152.

[5]高爱梅,卢慧兰,李红,等.循证护理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45-148.

[6]吕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3):161-162.

[7]林珠.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3-14,16.

[8]邓亦超.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6):74-76.

[9]白凤兰.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102-105.

[10]李文海.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759-760.

[11]李翠梅,彭剑芳,霍红英,等.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及生活状态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55-56.

(收稿日期:2016-10-22)

猜你喜欢

血压控制循证护理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高血压界定范围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