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2017-03-16唐柏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龄患者麻醉

唐柏成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6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在麻醉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补液扩容方式(常规补液扩容和快速补液扩容)进行补液。结果:采用快速补液扩容的观察组在麻醉过程中的T2、T3、T4阶段心率、血压值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补液扩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麻醉中采用快速补液扩容具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快速补液; 扩容; 高龄患者; 麻醉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38-03

麻醉补液扩容是指为保证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循环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措施[1]。由于患者在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或手术前的累计缺失和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术中失血失液等导致患者液体缺失,因此需在麻醉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补液方可达到维持有效血容量,以确保氧转运量、凝血功能和水电解质正常及酸碱平衡,并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避免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伤[2-3]。由于高龄患者的身体功能出现明显下降,自身补充恢复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对高龄患者麻醉中进行快速补液扩容尤为重要,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进行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6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在麻醉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补液扩容方式进行补液。对照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62~75岁,平均(68.2±3.6)岁;观察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61~73岁,平均(65.8±3.4)岁。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排除麻醉禁忌证,为自愿选择补液扩容方式,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补液量计算 按照患者的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计缺失量、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术中失血失液量等计算。计算方法为:(1)体液补充量可按微小创伤补液4 ml/(kg·h)、中等创伤补液6 ml/(kg·h)、大型创伤补液8 ml/(kg·h)进行估算;(2)根据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尿量、动脉血氧及pH值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血容量,补充原则按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3或HCT低于20%时必须输血(血制品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当TBW不足、有效血容量也不足時,先纠正后者的不足,以维持循环的稳定,补充液体应兼顾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成分注意电解质平衡情况。

1.2.2 补液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补液扩容方式进行补液:根据血压、心率、尿量、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综合分析决定患者术中的数量和种类,采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尽量少用)及乳酸林格液等根据计算缺失量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进行补液扩容,补液速度按等容稀释速度进行。

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补液扩容方式进行补液:与对照组患者一样确定好患者的补液品种和补液量后,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30~45 min将所补液体全部输入与患者,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

1.3 评价指标

将麻醉效果、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麻醉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麻醉效果评判按常用的Ⅰ~Ⅳ级方法进行;心率及血压评价情况分为5个阶段(T1为麻醉前10 min,T2为插管时,T3为切开后,T4为拔管时,T5为拔管后15 min)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时间段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在T1及T5时间段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3个阶段(T2、T3、T4),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麻醉过程中补液扩容对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及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液体状态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于术前评估,继而是术中评价和纠正[4]。高龄患者由于年龄原因而普遍出现肌体及器官功能下降的情况,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伴有多种原发或合并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如肺部疾病等,给手术的麻醉增加较大的风险,正因高龄患者的特殊性,在手术时进行麻醉中的补液扩容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重要[5]。

在以往通常采用常规补液扩容来保证患者麻醉手术期间的正常循环血容量,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的稳定[6]。但由于高龄患者的体内循环系统退变严重,因此往往出现不理想的效果,为此大部分研究认为对高龄患者应采用快速补液扩容的方法来维持患者的正常循环血容量[7]。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对高龄患者在麻醉中采用快速补液扩容确实取得较好的效果,正如结果所示,患者的麻醉效果、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麻醉出现的不良反应指标值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补液扩容的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充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研究中同时发现,虽然采用该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计算补液量时较为困难,由于高龄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和患者自身伴有的一些疾病等因素都严重影响到补液量的准确计算,表现在无法准确计算患者手术前因禁食而造成的体液缺失量。并且高龄患者对失血及低血容量耐受力较差,因此为保证术中稳定的血压而需及时给予输血补液以利于保持循环功能的动态稳定,如当老年患者术中失血达到一定量,血红蛋白<1.5 g/L时,为保证患者适当的血氧含量和足够的氧转运量,必须纠正贫血或补充红细胞[8]。适当的血液稀释可以减低血黏度,从而减低后负荷,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组织灌流量。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虽然输血能够补充和维持循环的血容量,能够改善末梢循环,提高血压防止休克,恢复有效的细胞体液量,防治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增加具有带氧能力的红细胞量,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供给补体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输血又能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输血反应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输血的恐慌。因此要采用个体化方案对输血有所限制[9]。因此研究认为对高龄患者进行快速补液扩容时需仔细谨慎,以降低可能出现的如心动过速等风险。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对高龄患者麻醉中采用快速补液扩容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在进行快速扩容时应根据个性化原则进行,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新华,陈堃,代金贞,等.补偿性扩容在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前的作用[J].中国医师进修雜志,2013,36(20):132-134.

[2]王子薇,李彤.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93-3194.

[3]谭剑.快速补液扩容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16):50-51.

[4]杨建春,沈浩.麻黄素和急性扩容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循环功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3):59-62.

[5]秦钟,张兆平,孙国华,等.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1):54-55.

[6]陈志斌,金孝梁,吕佳,等.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扩容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805-806.

[7]黄光梅.不同液体预扩容防止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J].临床医学,2011,31(1):29-30.

[8]卢正义,徐鹏,吕机生,等.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75-177.

[9]许铁翼,张瑞霞,张玉龙,等.不同时机胶体扩容对腰-硬麻醉下高龄患者低血压防治效果的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15):2291-2293.

(收稿日期:2016-10-08)

猜你喜欢

高龄患者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关于麻醉你了解多少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麻下高龄患者腹腔手术体温护理对照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