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与澳门的不解情缘

2017-03-16吴跃农

文史春秋 2017年1期
关键词:孙中山澳门

吴跃农

现今,澳门文第士街1号,是一座3层小洋楼,这里草木葱茏、花团锦簇,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矗立在绿茵茵的庭院里,后面衬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4个大字,苍劲有力,气贯长虹,铜像两侧有一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对联……这里是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被誉为孙中山的第二故乡,既是他青少年成长之地。也是他走向世界的出发之地,更是他酝酿革命、发表言论的思想阵地。

离开故土,结交志士

孙中山自小就与澳门结下情缘。孙中山的故乡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毗邻澳门,相距仅37公里。澳门历史上隶属香山县,两地血缘亲近。他的父亲孙达成16岁就在澳门鞋店当学徒。后在澳门板樟堂街当鞋匠谋生,32岁时才返乡结婚。41岁时生下长子孙眉(孙德彰),几年后又生下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少年孙中山不时从亲友处听到原来同属香山县的澳门的种种新鲜事,心向往之。

1878年,孙中山12岁,因为在美国檀香山创办农牧场、开商场的哥哥孙眉,回乡完婚并招募劳工。于是孙中山随母亲一起搭英轮“格兰诺克”号从澳门出海,到檀香山与长兄孙眉一起生活,并接受“欧洲式的教育”——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这是孙中山第一交离开故土,也是第一次来到澳门,看到了和家乡完全不一样的西化景象:街道两旁矗立西式圆拱型建筑和尖顶教堂,妈阁港内停泊着先进的葡国军舰和各国轮船。此次旅行使孙中山大开眼界,从这里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轮船驶向大海,孙中山胸怀壮阔,他说,“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1883年,孙中山17岁,在檀香山生活5年后回乡,去香港拔萃书院读书,也是离开家乡经澳门而去。次年4月转入中央书院(1894年改名皇仁书院)。1884年11月前往檀香山半年。返港后完成中学课程。并于1886年秋考入广州南华医学堂,1887年秋,21岁的孙中山抱着“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的理想。进入由维新派人士何启为主创办的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学制5年。就读期间。他除了学习专业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

期间。澳门成为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议的地方。他发表反对腐败清朝言论。公开提出“勿敬朝廷”的口号,与杨鹤龄、陈少白、尤列被人称为“四大寇”。经常大胆议政。抨击时弊和倡言革命。孙中山在澳门结交了维新启蒙思想家、洋务运动实业家、比他大24岁的郑观应。郑观应主张维新改革,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很大。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郑观应蛰居澳门,编著《中外卫生要旨》,于1891年出版。两人既是同乡,又同钻研中西医学,加上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志趣相投,孙中山常登门拜访,交流彼此对时局的看法,探讨学习西方的主张。

1892年春,郑观应在澳门编成五卷本《盛世危言》。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一书中。提出中国应走革新之路。孙中山其时写的《农功》一文,呼吁“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俱,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经郑观应修改润饰,以孙翠溪的笔名,收入《盛世危言》中。通过郑观应。孙中山认识了另一位香山同乡前辈、被李鸿章赏识成为其幕僚,办理洋务、外交,出使多国的清朝三品官衔大臣郑藻如。郑藻如主张政治上效法西方,进行根本改革。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早日富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序言乃邀郑藻如撰写,孙中山认为郑藻如“一邑物望所归,闻于乡间,无善不举”,于1890年写了《致郑藻如书》,向其建议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此文也于1892年发表在澳门报纸上。表现了孙中山在二郑的影响之下。对革命和建设的远见卓识。

孙中山还常为当时澳门的《镜海丛报》写评论,参与编辑工作,从事思想启蒙活动。

1894年6月,28岁的热血青年孙中山上书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改革,在孙中山的理想中,已经燃烧着变中国的封建王朝政体为西方君主立宪制的火种。全文达8000多字,主张以西方国家为榜样,提出改革教育制度和培养人才的主张,他认为建设国家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以促进祖国近代化而振興。使其“驾欧洲而上之”。这些主张,郑观应在1892年已经提出,孙中山引用了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观点。显然孙中山受郑观应的影响十分明显。

孙中山这篇《上李鸿章书》,可以说是凝聚了香山县与澳门两地的人文结晶。稿子写成于1894年1月。孙中山先回家乡起草,修改完成于澳门。同年6月,孙中山与陆皓东由澳门经上海到天津向李鸿章上书。为此,郑观应特地为孙中山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洋务派盛宣怀,请盛氏为之推荐,并为孙中山申请了由上海经日本前往檀香山的护照。

行医济世,办报宣传革命

澳门开埠几百年,长期华洋混集。中西文化融汇,既得风气之先,亦敢领风气之先。天时地利,澳门注定要成为青年孙中山靠本业谋生济世的人生初始地。成为孙中山施展振兴中华宏愿的发端地。

1892年7月23日,26岁的孙中山在香港雅丽士医院附设的西医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孙中山学医5年。成绩连续获全年级第一。他获得港总督罗便臣亲自颁发的医学硕士文凭和毕业证书。

孙中山本来是要去北京行医的,他和另一位同学曾受港督罗便臣驰书推荐给北洋大臣李鸿章,已被接纳,“可来京候缺”。每人月俸暂为50元,授予“钦命五品军牌”。但赴广州领牌晋京时,却受到总督李瀚章诸多为难。孙中山气愤而返港,澳绅多次殷切邀请孙中山毕业后来澳行医济世。

于是,孙中山还是决定到熟悉的澳门立足,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开始使用“孙逸仙”这个名字。孙中山是被澳绅力邀来澳门行医的,这是因为他在港学医5年,每次返乡,澳门是必经之地。有一次他路过澳门,被当地绅士请去治病。孙中山此时虽还是学生,但他已学业有成,能手到病除,令多年久医不愈的病人很快康复,在澳门传为美谈。医术精湛驰誉濠江。澳绅曹子基、何穗田等人力邀孙中山到澳门行医,该年9月,他到已开办21年的澳门镜湖医院出任新设的西医局的首任义务医师。免费赠医,负责外科及助产科,开创镜湖医院乃至中国西医之先河。孙中山亦有记述:“此事有大可注意者一端:则自中国有医局以来,其主事官绅,对于西医从未有正式的提倡,有之,自澳门始。”后来获得澳绅吴节薇等人支持、担保,于同年12月向镜湖医院借款1444两银元,在草堆街80号开设“中西药局”。

孙中山成为澳门首位华人男西医,孙中山医术高明,擅长外科、妇产科和医治肺病。曾为一名病人切除一枚“大如鸡卵。重一两七钱”的肾结石,因此,门庭若市,需要预约。

孙中山在澳门有3个固定诊症地点,一是镜湖医院,二是草堆街中西药局,三是在澳门市中心开设的诊所“孙医馆”。“孙医馆”地址即仁慈堂右街写字楼,这是孙中山在澳门的寓所,位于议事亭前地14号。为居澳葡人民间慈善团体仁慈堂的物业,租与孙中山。

孙中山在澳门的医诊工作十分勤勉,善待病患,求诊者甚多,一天里在3个地点接连工作。晨早7时至9时,在中西药局诊症;10时至12时,则在镜湖医院免费赠医;13时至15时,在仁慈堂14号“孙医馆”诊症;15时后,还常应邀外出诊症;逢星期日10时至12时,还在写字楼“孙医馆”为人们种牛痘。孙中山医德高尚,“原不欲酌定医金,过为计较”,“在镜湖医院赠医。不受分文。以惠贫乏”。“凡外间延请。报明急症,随时速往,决无迁延”。除了诊治各种常见病,并延往救治难产和吞服毒药者,孙中山还专医奇难怪病,做一些外科、整形手术,包括补崩牙、崩耳、割眼膜、瘫疮、瘤、淋结等症。“孙医生”英名远播,“孙医馆”名扬四方,洋妇也来求治,港人也跨海而来。

孙中山在澳门积极投身疗救患者疾苦的崇高事业,但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治病良医,在澳门的岁月里,孙中山深感“医病不如医人。医人不如医国”。他深切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去除恶劣政府不可”。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第一年,就在澳门的中文报《澳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政治改革的文章,即《致郑藻如书》,这也是孙中山第一次发表政治性论著。

“籍医术为人世之媒,行革命为之实”。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于孙中山心中。为了针砭时政,宣传进步思想,必须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为此。孙中山积极参与创办《镜海丛报》的工作,这是他投身革命重视舆论宣传的重要标志。

青年孙中山以澳门为根基,通过《镜海丛报》,产生广泛的社会关系。《镜海丛报》亦是孙中山自我宣传的阵地,可以说是近代最早的“自媒体”。他在澳门的医务活动通过《镜海丛报》予以详实反映,他的行踪、以及患者对他高超医术的反映。是重要的新闻报道内容。广告中亦时有刊登“孙医生”的医务活动。

更重要的是宣传革命。《镜海丛报》“新闻纸第三年第十六号”。即1895年11月6日发刊的报纸,正是孙中山在广州首次武装起义失败后抵澳门的第二天。报上刊登了这次武装起义的“电讯”,并刊发了社论,还全文刊发了经修订过的孙中山《农学会序》。这一期《镜海丛报》,也是孙中山主理编务的最后一期。

1894年,孙中山离开澳门到海外,由一个业余革命者变成职业革命家。同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并领导开展反清武装斗争。《镜海丛报》刊登有关消息。在头版刊登孙中山在起义前发表的《农学会序》,并加上评述,介绍孙中山的事迹,赞扬孙中山“习知外译事态语言文字并精西医”“盖亦聪颖绝伦之士”“所志甚大”,文中“深叹其才之不用”而为之可惜。著名报人飞南第(世居澳门的葡萄牙人)还通过自己主办的《澳门回声》周报,宣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颇有推动作用。

孙中山于1895年领导首次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清廷重金悬赏缉拿孙中山等人。孙中山镇定地遣散起义队伍。然后乘轮船逃出广州。经香山唐家湾乘轿到澳门。孙中山抵澳后。即去下环正街找好友飞南第。飞南第已获悉清政府正在通缉孙中山,但他毫不理会个人安危,想方设法帮助孙中山躲藏起来。此时港英当局与满清政府狼狈为奸,禁止孙中山入境,为求安全计,由飞南第陪同,孙中山男扮女装,乘船前往香港,后转道日本,避过了清政府的搜捕。之后,他在海外流亡了16年,一直为反清革命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

孙中山早年反清革命活动在澳门开始,之所以没有夭折。一是清朝官吏都因为孙中山名气高、学问大,从来没把他作為怀疑对象,二是与飞南第悉力机智营救孙中山分不开。可以说,飞南第是助孙中山脱险的第一位外国人。

孙中山与飞南第心志相通,友谊深厚。1910年葡萄牙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孙中山致函飞南第表示祝贺: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任澳门议事公局议员的飞南第得此消息,马上写信向孙中山祝贺并表示支持。澳门市政厅接受了飞南第的建议,在市政厅举行青天白日国旗升旗仪式。在市政广场举行盛大酒会。隆重庆祝中华民国的诞生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21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当时他拟聘请飞南第当中华民国顾问,飞南第因年事已高,离开澳门北上生活也不习惯,婉言谢绝。

辛亥革命后三次回澳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回澳门3次。均作短暂逗留。第一次是1912年5月下旬,孙中山回到阔别17年的家乡香山,并顺道访澳门3天;第二次是1913年的6月,因家事回澳门逗留约1周,联合陈炯明支持“二次革命”:第三次是1917年7月,探望元配夫人卢慕贞。

第一次回澳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辞职后的孙中山决心致力于“社会革命”——宣传并努力实现民生主义。为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奔走呼号。1912年5月下旬。孙中山由香港取道澳门前往阔别了17年的故乡,这也是孙中山在外奔走几年后首回澳门。孙中山途经澳门虽仅3天,但受到澳门中、葡人士的热烈欢迎,飞南第一家及澳门总督、主教及乡绅名流等中葡各界100多人在他下榻的卢园集会热烈欢迎,孙中山对此行感到特别亲切。

第二次回澳门。孙中山1913年6月澳门之行,本意是家事。专为探视病危中的长女。孙中山长女孙蜒1913年春因病自留学的美国返澳门。孙中山来澳之前,曾于同年的2月11日由上海启程赴日本考察了一个多月。此时,加紧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1913年3月派人刺杀了热衷于责任内阁制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宋案”枪声惊醒了革命党人,孙中山大为气愤。举起了“二次革命”的旗帜,领导了长达10年的捍卫新生的共和制度的斗争。

孙中山于3月25日由日本返上海,准备策划“倒袁运动”。因长女孙蜒突然病危,孙中山于6月16日下午与眷属陈粹芬乘瑞泰轮船经香港回到澳门。在澳门逗留约1周。期间入住龙嵩街其兄孙眉家中。而孙科则亦赶来澳门,与父母、妹妹团聚。

孙中山此次澳门之行。本不想参闻政事。但踵门叩谒者络绎不绝。20日午,新任广东都督陈炯明乘坐江汉军舰。由省府启行。至下午8点钟抵澳门。孙中山应约与陈炯明、胡汉民等在军舰上会晤,主要商谈“讨袁”与支持“二次革命”事宜,商谈数小时之久。这次会谈是孙中山此次回澳门计划外的,却有重大意义,促使陈炯明同意“四省独立,广东同时宣布”,陈炯明于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力斥袁世凯违背共和主张。翌日,福建也宣布独立,与袁世凯北方政府脱离关系。孙中山于7月24日离开澳门。其女孙蜒25日不治而逝世。

第三次回澳门。那是在1917年7月,孙中山携两年前在东京结婚、小自己27岁的夫人、秘书宋庆龄一同前往,主要是探望元配夫人卢慕贞。同年夏。孙中山率部分海军舰队南下广东,开展“护法运动”。国民党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许崇智随行主持军事。许崇智也随孙中山先生到澳门文第士街探望卢慕贞。

澳门,重要革命据点

在推翻帝制、缔造和捍卫中华民国的斗争中,孙中山把粤东和西南地区作为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澳门也就因其特殊地位而成为革命重要据点,发挥积极作用。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孙中山被推选为同盟会总理,他在《民报》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在澳門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虽然长期流亡海外,仍以澳门作为革命活动基地。9月初,孙中山委派冯自由、李自重等赴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开展工作。不久,他们在澳门荷兰园和隆街21号设立了革命机关,对外则以“乐群书社”之名作掩护。随后,在澳门白鸽巢由义巷11号建立了通信联络点。

1909年冬。同盟会澳门分会成立。地址设在澳门南湾街41号。由爱国侨领阮亦周、刘思复、郑彼岸等人负责会务,并以澳门为基地。策划武装反清活动。主要任务是开展宣传活动。秘密发展组织,积极募集经费。

辛亥革命成功后,澳门华侨经由镜湖医院捐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共捐款3,6万元澳币,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款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又委派得力助手朱执信长驻澳门,主持中华革命军广东方面军务。朱执信在澳门秘密设立了指挥机构,指挥中华革命军讨伐龙济光。

1916年1月,中华革命军首先在惠州发动讨伐龙济光起义,苦战后失败。3月又发动攻袭省城的战斗。在三路武装力量中。就有一路是来自澳门。并由朱执信亲自率领。中华革命军30多名战士。由澳门乘船至广州黄埔海面,袭击龙济光的“肇和”号军舰。虽然这次革命党人奇袭“肇和”舰以袭取广州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已造成很大影响。其后朱执信在澳门又与陈炯明共商讨袁大计,并策动广东钦州、廉州、潮汕地区的独立。云南人刘少延、周伯甘也以澳门为据点。按照中华革命党的指示,策动驻香山小榄的龙济光部旅长纳顺洪反正。一时间,广东省内外反袁护法斗争此伏彼起,澳门成了中华革命党领导武装反袁的重要基地。

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后不到半年。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死于北京,而接着把持北京政府的段祺瑞却继续毁弃“约法”和国会。于是,孙中山又义无反顾地领导了维护“约法”和捍卫共和的新的斗争。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海军舰队由上海南下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开始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年之后,孙中山没有再回澳门,但他情系澳门、关注澳门,并继续以澳门为根据地,积极开展革命工作。1919年5月2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护法宣言》,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同年,孙中山指派大元帅府秘书、参议院议长秘书、长子孙科以特派员名义回澳门成立办事处,号召在粤海陆军起义响应。孙科在澳门鹅眉街10号设办事处,接洽各方面派来的代表,并多次传达孙中山催促广东各部队发动起义的意见。

为了使广东成为第二次护法的根据地,孙中山策划驱除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1920年初。孙中山特电在澳门策划起义的孙科。催促广东省内各部分革命队伍先行发动起义。7月15日,“江大”舰起义,从广州驶抵澳门南湾被发觉,在路环九澳湾搁浅,起义终因对敌麻痹、措施不周而失败。

1920年初。孙中山派陈庆云到澳门筹组中国空军,此举受到澳门华人的热烈响应,以当地富商的捐款,购得水上飞机两架。在珠江口外三灶岛进行训练,以便参与逐桂斗争。9月27日,以澳门为基地,革命军人杨仙逸等驾机轰炸了广州观音山的督军公署及兵工厂等,是驱逐桂系军阀,维护“临时约法”的重要斗争。

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聘请当时在澳门定居的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又委派杨鹤龄为“港澳特务调查员”。

同年9月,澳门发生中葡武装冲突事件,葡兵枪击接连澳门广东湾仔一带的渔民船只,欲扩大占领我国领土。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派员赴澳门严正交涉。澳门拒绝广州政府抗议。10月2日,孙中山饬令加强边界巡逻防御,海军派军舰前往澳门近海警戒。广州成立了各种支援广东革命政府和澳门人民的后援组织。

1922年5月29日,澳门葡萄牙军警开枪射杀澳门居民,造成死伤各百余人的惨案,澳门人民坚决反抗,全澳工人市民罢工罢市,澳葡当局下令戒严加紧镇压。澳门派出工人代表团赴广州请愿,要求广东革命政权派出军舰援助。孙中山6月2日接见澳门工会代表,支持他们反抗葡兵枪杀华工的斗争。次日,广州政府向澳门葡萄牙当局提出最后警告。并派陆军和炮舰赴前山一带,支持澳门华人。在广州,万人集会声援澳门人民斗争,呼吁“收回澳门”。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态度严正,处理得力,澳葡当局不得不对事件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态得以平息。

家眷大部分生活在澳门

澳门与广东香山的血乳关系,又是清廷治外的特殊定位,使孙中山与澳门关系更为密切,视澳门为安置家人的革命后方,根脉所系。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元配夫人卢慕贞、长女孙蜒、幼女孙琬和女婿戴恩赛博士。均先后居于澳门。孙中山长子孙科也经常来往澳门。他唯一的侄子孙昌。也是在澳门读书、长大。

孙中山的哥哥孙眉18岁时,其舅父和婶母把他从故乡带到檀香山做雇工,用传统农耕方法获取收益,获雇主慷慨赠给一点土地,依法向当地政府申请领地开垦农场,经营农牧场而致富。当兴中会成立时,孙眉是最早加盟的会员。孙眉一生倾家资支持孙中山的事业。以致几近破产,他曾说:“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吾弟奔走革命多年。应始终一贯。岂可轻易变更,前功尽弃。”听闻的人都认为孙眉一语道破天机,奉为至理名言。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期间。孙眉曾在澳门风顺堂街置有一栋房子,供孙中山及其家人居住。辛亥革命前后孙眉举家定居澳门,位于文第士街1號的一栋洋房,经改建成为孙中山家人长期居住的地方。孙眉于1915年2月在澳门鹅眉街寓所病逝。终年60岁。

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在与孙中山共同生活的20多年里,她承受了清政府对于“叛逆者”家属的种种迫害,曾不得不扶老携幼举家逃亡海外,1913年春。迁澳定居,以躲避袁世凯党人的迫害。1915年孙中山在日本与宋庆龄结婚,卢夫人深明大义,欣然支持。孙中山与卢夫人离婚后,对她仍十分关心,时有书信及生活费用寄赴澳门。1952年9月7日,卢慕贞以85岁高龄在其寓所“孙公馆”与世长辞。卢夫人有40年时间在澳门生活。

孙中山第二位夫人陈粹芬,是孙中山在香港读书时到澳门认识、生活在一起的。陈粹芬为人豪爽,是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孙中山流亡日本横滨之时,得她鼎力支持,常洗衣、做饭、传递消息;在南洋时,伴随孙中山左右,亲自印刷宣传品。陈粹芬以英勇、勤劳著称,是革命有功之士。孙中山结识宋庆龄后,她主动退让。陈粹芬曾定居澳门。与卢夫人一同生活。之后回香山县石岐,由孙中山的侄孙孙乾(曾任中山县长)供养。其养女与孙中山的侄孙结婚,亲上加亲。

孙科从小随母亲卢慕贞生活。由于母亲长期在澳门定居。孙科与澳门关系密切,常来往澳门。

澳门感念世纪伟人

澳门人民对孙中山怀着永恒感念和崇高敬意。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澳门各界人士于3月29日冒雨集中镜湖医院。隆重追悼孙中山。当时澳门全城人口10多万,来镜湖医院参加追悼的人却逾2万,澳门同胞对“手创民国之大伟人孙中山先生”深切悼念。之后每逢孙中山的诞辰和忌辰。澳门都会有纪念活动。

澳门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世纪伟人,并为他在澳门建立和留下的光辉业绩而自豪。用各种方式来感念:不到8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有3座孙中山全身铜像和一座“国父纪念馆”,有一条大街取名为“逸仙马路”,一所学校取名为“孙中山纪念学校”,最大的一所公园为“孙中山纪念公园”。镜湖医院也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堂。1986年,澳门电信局还应民众的要求。特别发行一套“纪念孙中山”邮票。澳门历史最悠久的“东兴火柴厂”将孙中山的像印在火柴盒上。此外,澳门回归前,澳督府发行的十元纸币上。也印上着“国父纪念馆”的全景。在葡萄牙出产的一种白兰地酒,用孙中山的相片作商标,由此受到了澳门人的青睐。

1996年。澳门回归前夕,一条新建的宽阔的孙逸仙大马路,从海边纵贯澳门凼仔岛……这条大道仿佛与民主革命先驱浴血奋斗之路相连结,展望着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孙中山澳门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新探》序言
孙中山的绰号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澳门回归日
澳门医改难题也很多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