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时期广西第一位女留学生

2017-03-16陆欣

文史春秋 2017年1期
关键词:容县梧州广西

陆欣

陆书蕉(1887-1955),清末广西梧州府容县石寨乡龙胆村人。陆书蕉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清末时期广西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留学生。陆书蕉在日本留学时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从一个辛亥革命志士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进入县城明伦女校读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既是禁锢不化的封建伦理。更是民间根深蒂固对女子的歧视。受中国历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女子教育一直没有受到重视。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也只是把女子教育包括在家庭教育之中,中国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陆书蕉的父亲陆爱唐和伯父陆宠廷、陆德纯,先后北上京城国子监读书,他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走仕途之路,但他们选择了从事“教育救国”的道路。相继从京城回到家乡,三兄弟决心在家乡推行新学教育。他们的共识是,首先抓女子教育。把女子教育的兴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最重要的标志。他们率先在广西乡村创办女子学校,在家乡龙胆村义勇祠创办了广西乡村第一所女子小学,后又在容县县城创办了明伦女子学校。在广西开创女子教育的先河。

送女儿上学校读书,很多村民都迈不出那一道沿袭了数千年的封建门坎。陆家三兄弟在村里做大量的宣传工作,让家家户户都知道,家庭的兴旺、国家的兴旺,离不开女子教育。陆书蕉的父亲陆爱唐,带头把女儿送到女子学校读书,于是村里人也纷纷效仿,把适龄女童送到了女子学校读书。她们的童年也和陆书蕉一样,赶上了读书的好时光。

陆书蕉从小就在女校中学到很多知识,女校坚持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国学经典名著为载体,开设女性艺术及气质修养课程。不仅教会女子学习文化。还教习武术,旨在培养文武双全的女学生。陆书蕉和堂妹陆菱绢在容县女子学校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不仅文科成绩好,武科的骑马、武术、兵器也样样精通。陆书蕉和陆菱绢等一批女孩子从小就在这两所女子学校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们成为当年容县乃至广西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式女青年。

通过官考东渡日本留学

在女性教育未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清末时期。女性出国留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她们的留学行为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这给当时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很大的震撼。戊戌变法前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开始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国内兴办女子教育的呼声兴起。日本的一些教育学者也极力主张中国应派女子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的新知识。日本教育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欲获人才,须造良家庭;欲得良家庭,须造良母亲。贤妻良母养成之道,在教育女子而己。日本教育学者最认同的是,国家百年之大计,女子教育是教育之根本。是巩固国家基础之法也。在中日两国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女子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女子留学也因此应运而生。据当时中国驻日本东京的有关人士调查称:1905年前,中国女子在东京留学者有100多人,全国各省相继有女子到日本留学,女子留日形成了第一个小高潮,但广西女子出国留学还是一个空白。

打破这个空白的是陆书蕉和她的堂妹陆菱绢。1904年秋天。陆书蕉的堂哥陆更存、陆涉川跟着老师胡汉民到日本留学,他们在日本看到国内各省相继派出女子赴日留学,于是立即给陆书蕉写信,“你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到日本留学”。在堂哥们的鼓励下,陆书蕉对父亲陆爱堂说。我也想去日本留学。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为了让陆书蕉和堂妹陆菱绢能顺利通过出国考试。陆爱堂让陆书蕉和陆菱绢到梧州国民学堂出国班学习。为她们做好出国前的培训准备工作。

1905年9月,陆书蕉和陆菱绢到广州参加出国留学生考试。很快就通过了,姐妹俩成为了广西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当时在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二卷第九期中记截:“广西容县,龙瞻女学堂学生陆书蕉,年十八岁;陆菱绢,年十七岁,均于普通学略有根板。且著尚武精神,驰马放枪,并能朔习。近结伴同行赴东游学。”

陆书蕉比陆菱绢先一个船次到达日本,考进了东京实践女学校。东京实践女學校于1899年建校,该校校长下田歌子热衷于中国留学生教育,当时的中国女留学生大都就读于这间女校。为了使中国女留学生“以短少之时日得能尽其天职之技能”,日本实践女学校专门为中国女子留学生设置了速成师范科(一年)和速成工艺科(半年)的课程。速成工艺科有9门课程,在半年制的课程学习里,要学完修身、教育、理科、算术、术科(编物、造花、图画、刺绣)、体操、唱歌、日语、汉文这些课程。有些中国女留学生学完速成工艺科的课程后。马上又报考速成师范科。速成师范科有12门课程,每周共28个学时,有修身、教育、心理、理科、历史、地理、算术、图画、体操、唱歌、日语、汉文。为中国女留学生进行系统的西方文化、知识教育、音乐教育。以及师范或工艺科教育。

陆书蕉和陆菱绢在日本留学期间,先在学校里读速成工艺科,认真学习理论课,还学习了手工科目,后来又考取速成师范科继续学习。陆书蕉和陆菱绢不仅把12门课程全部学完,而且各科考试都取得好成绩。陆书蕉、陆菱绢和其他中国女留学生认真读书的精神受到了当时日本学界较好的评价,实践女学校的校长下田歌子也给了很高评价。

陆书蕉在学习过程中,从爱国走向革命,政治素质有了新的飞跃。她和陆菱绢在日本留学期间。跟着梧州国民学堂的老师胡汉民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跟着堂兄陆更存和陆涉川积极参加国民学堂老师刘崛在日本主持开展的广西同盟会的各项活动,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辛亥革命战士。

当年与陆书蕉一同到日本留学的女同学们,她们回国后有的从事师范教育,有的创办女报,有的成立妇女团体,倡导女权运动,有的甚至组织参与革命派活动。这批女留学生对促进近代中国女子的觉醒、培养中国妇女界的精英以及对近代中国女子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同盟会的情报联络员

陆书蕉的父亲陆爱唐是中国同盟会会员。1908年,孙中山让陆爱唐和刘崛到东南亚多国去为辛亥革命筹款。后又派他们回梧州发展广西同盟会。陆爱唐回到梧州后,他让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陆书蕉到梧州参加辛亥革命活动。陆爱唐对女儿说,现在广西同盟会的工作还不能公开,你是一个女同盟会会员,做情报和联络工作最合适。1910年,李铁汉、陈济桓奉香港的同盟会南方支部之命。在梧州塘基街(今大中下路)由义巷开设名利客栈,作为革命的秘密机关。陆书蕉就曾在这个革命的秘密机关工作过,当一名秘密联络员。

1911年4月。刘崛与陆爱堂再次潜入梧州,在石鼓街沈公祠(在今梧州市第十四中学校址)正式设立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这个机关由容县人徐志翔任秘书,主要成员有区笠翁、甘绍相、蒙经(蒙民伟)、黄宏宪、苏无涯等30多人,他们有的是留日学生,有的是士绅,以广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生为多。当时的同盟会会员当中只有一名女会员,就是留日归来的陆书蕉,她经常利用女性的特殊身份做情报联络工作。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有时在陈桂川家里碰头,有时在西医院的菜地见面,有时则在市郊集合开会。每次开会,都是陆书蕉做联络工作。广西同盟会梧州机关经过多次研究。一个关于梧州独立的计划逐渐形成。陆书蕉跟着刘崛、陆爱堂。为梧州辛亥革命起义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为梧州辛亥革命起义作出了一定贡献。

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再深造

“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是陆书蕉和留日的中国女学生们的一致共识。她们通过自己从封闭无知的女子一跃而成为现代女性的切身经历中。认识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更应该坚守教育阵地。提升国人的素质。为尽快地把旧式臣民改造为具有新知识、新道德、新文化的新国民,为变革社会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贡献力量。辛亥革命后,陆书蕉回到容县明伦女子母校当老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女子教育方面,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15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陆书蕉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新式女知识分子。当年她从日本留学归来,还想继续到国外去留学。陆书蕉给当时在美国的哥哥写信说,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到美国去继续深造。陆书蕉为了寻求再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她一直坚持学习。陆书蕉得知金陵女子大学在国内招生这个消息后。马上到南京准备报考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向有知识、有理想的女子敞开大门,陆书蕉如愿以偿走进了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融合中西两种文化。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强调要有高尚的理想。用“厚生”的校训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业勤业、坚韧执著、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终身。学校用这个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陆书蕉在金陵女子大学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她深深地懂得,女子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

创办学校致力幼儿教育

陆书蕉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当上一名小学教师,从此走上了人民教师的职业生涯。陆书蕉的丈夫江季子。是一个既当教师又当记者的新式知识分子。在当时上海的报界中小有名气。1937年8月间,日本侵略者入侵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江季子带着陆书蕉和女儿沪生、儿子庆生转移到了四川。1938年,陆书蕉带着女儿沪生、儿子庆生回到广西容县。

离开容县老家20多年的陆书蕉。走进当年陆家前辈们创办的容县中学。这所学校在创办的近40里,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人才。特别是从容县中学走出来的容县籍军人,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很多学生也纷纷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陆书蕉在国难当头时期,真正理解到当年前辈们倾家救国、倾家办教育的含义。

陆书蕉下决心要把前辈们致力于办教育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陆书蕉看到,当时容县的幼儿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而她在东京实践女学校、金陵女子大学读书时,对幼儿教育很有研究,于是她下决心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幼儿事业作贡献。

陆书蕉通过积极筹款,创办了容县第一家幼儿园,自己亲任园长。陆书蕉一边办幼儿园,一边培养幼儿园师资,她告诉幼儿园的老师们。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獲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容县幼儿园当年的办学风格,在广西的幼儿教育中树起了一面新旗帜。

陆书蕉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良好家风教育子女,告诉他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女儿沪生大学毕业时,陆书蕉动员女儿回到家乡广西省立容州中学当英语教师,为容县家乡教育事业多作贡献。1949年,陆书蕉的女儿沪生调到浙江湖州中学教书,她跟随女儿到了浙江湖州,依然支持女儿做好教师工作。

1955年,陆书蕉在浙江省湖州市病逝。陆书蕉走后,女儿江沪生继承母亲的遗志,一辈子兢兢业业献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人才。

陆书蕉的前半生是辛亥革命志士,后半生是幼儿教育家。她坚信,家庭的兴旺,国家的兴旺,离不开女子教育,离不开幼儿教育。陆书蕉以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幼儿教育、妇女教育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猜你喜欢

容县梧州广西
中共梧州城工委
优秀小画家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以广西容县为例
学习用品(一)教学设计
广西广西
广西:玉林“容县沙田柚”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西尼的呀
梦梧州(外两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