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

2017-03-15张家亮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7年1期
关键词:己方损失率敌方

张家亮,张 猛

(中国人民解放军31002部队,北京 100094)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

张家亮,张 猛

(中国人民解放军31002部队,北京 100094)

陆上防御行动是联合作战中陆基作战力量坚守预定作战地域或要害目标,粉碎敌作战企图的作战行动。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从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对防御行动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检验最终实现作战目标的程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精确性。

陆上防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

陆上防御行动是联合作战中陆基作战力量坚守预定作战地域或要害目标,粉碎敌作战企图的作战行动。信息化条件下,作为陆基作战一种最基本的作战行动,陆上防御行动将更多地出现在联合作战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中,特别是对于己方重要目标或要害部位,必须通过一定的陆上防御行动才能确保其安全与稳定。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是指陆基作战力量对受领陆上防御任务是否达成作战目的进行的评价,目的是检验防御行动最终实现作战目标的程度,以此作为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主要依据。

1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内容及指标体系

能否实现作战目的是衡量完成防御任务程度的主要标准,也是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进行评估的根本依据。陆上防御行动的作战目的通常包括所要坚守的地域,坚守的时间(起止时刻或时长),保障上级进攻部队转入或实施进攻的条件等。陆基作战力量实施陆上防御行动是否达成作战目的,一般是以阵地的存亡、人员武器装备损失、消灭敌人的数量和规定坚守时间的实现与否等为外在标志。判断防御行动是否达成作战目的时,主要从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因此,本文选择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作为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的评估中,根据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建立多级的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指标体系要涵盖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所需要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反映陆上防御行动关键信息,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指标的数量,降低评估的复杂性,缩短评估的周期,以便及时准确评估战场态势,满足快节奏作战的需要[1-2]。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作为第一级指标,包括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等四个方面。第一级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第二级指标,如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包含兵力兵器完好率、指挥控制能力、后勤装备保障能力等指标,这些指标还可以继续细化,直到能够明确反映评估所需要的战场信息[3]。

图1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2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数学模型

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从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四个方面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2.1 阵地存失程度的评估模型

信息化条件下,阵地是陆基作战力量采取陆上防御行动的基本依托。阵地存失程度对陆上防御行动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防御行动效果的主要标志之一。

要点是己方防御地域内起骨干作用的支撑点或战斗阵地,通常是防御通道的关键目标和影响全局的核心目标。评估人员根据己方作战目的、敌我作战力量对比、敌方攻击部署、地形地幅等因素,对地域内的重要高地及主要居民地进行分析,依据其战术价值进行排序。在不同的作战阶段,同一要点的战术价值可能不同。根据战斗进程及要点的战术价值,赋予其不同分值,要点战术价值越高赋予的分值越高。己方控制的要点战术价值越高、数量越多,则越有利于达成作战目的。

阵地存失程度的评估结果为

其中,n为地域内要点的总数,m为己方当前控制要点的个数,ξi为第i个要点的分值,ηk为己方当前控制的第k个要点的分值。

2.2 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的评估模型

己方作战能力的高低是评估陆上防御行动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反映遂行防御任务的能力。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反映了在敌兵力、火力攻击后整体战斗力的下降情况。

己方作战能力的保持率,可以根据己方在进攻之敌交战后战斗力指数变化计算。根据J.F.邓尼根的武器指数法,一件武器的综合战斗力指数为w=f+m+s+r。其中,w为武器战斗力指数,f为武器火力指数,m为武器机动力指数,s为武器防护力指数,r为武器可靠性指数。己方防御力量战斗力总指数为ps=∑niwi。其中,ni为己方防御力量某一类武器数量,wi为该类武器战斗力指数。

战术兵团、部队在遭敌电子火力突击或与敌地面攻击力量交战后,己方部分人员伤亡、武器装备损坏,可投入作战的兵力兵器数量减少。各级指挥所、通信枢纽、油料库、弹药库等也是敌方重点打击目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失,指挥控制能力、后勤装备保障能力降低,导致整体战斗力指数下降。为了准确掌握己方作战能力的保持率,以避免出现顶点,陷入被动,在计算整体战斗力指数时,我们还要考虑部队体力士气、指挥控制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变化。

计算动态战斗力指数:

pz=ps×μsq×μzh×μhq×μzb×μfy

其中,μsq为体力士气因素影响因子,μzh为指挥控制因素影响因子,μhq为后勤保障因素影响因子,μzb为装备保障因素影响因子。μfy为防御任务影响系数,通常由经验判断得出,若执行进攻任务为1.0时,则执行仓促防御任务时为1.2,执行预有准备的防御任务时为1.5,执行坚固阵地的防御任务时为1.8[4]。

表1 影响系数参考值

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的评估结果为

2.3 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的评估模型

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的作战力量,往往是达成陆上防御行动作战目的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估行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计算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分析敌我作战力量对比,可以合理把握战机,降低攻势行动的风险。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是通过统计战术兵团、部队杀伤消耗敌人数量,反映敌方作战力量的损失消耗情况。

在评估中,可以根据敌方战斗力指数的变化计算。根据战斗力指数法,敌方作战力量的战斗力总指数为pes=∑niwi。其中,ni为敌某一类武器数量,wi为该类武器战斗力指数,pes的变化反映了敌方兵力兵器的损失。在战斗中,随着敌方人员伤亡、武器装备损坏和作战物资消耗,以及指挥通信节点毁伤,敌方指控能力、保障能力也在下降,战斗力指数也在不断变化。计算敌方作战力量动态战斗力指数:

pez=pes×μezh×μebz×μjg

其中,μezh为敌指控能力影响系数,μehq为敌保障能力影响系数,μjg为敌进攻态势影响系数,通常由经验判断得出。

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的评估结果为

2.4 时间控制有效率的评估模型

时间控制有效率是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主要根据对阻滞敌行动时间长短的计算和对阻滞敌行动达成的目的进行评估。

陆基作战力量受领陆上防御行动任务时,通常上级明确规定完成防御地域或阻滞敌方行动的最少时间,这种时间规定是防御地域行动的时间依据。

因此,对时间控制有效率的评估,主要是看是否在上级规定的最少防守时间内迟滞了敌方的行动。当某一道阻击阵地的实际防御时间少于预定的最少防御时间时,在后续战斗中应依据各防御要点的作战力量,进一步修正其阻滞时间,确保总体达到上级规定的防御时间,实现作战目的。当前沿阻击阵地防御时间已大于预定的最少时间时,即使后面某一道阻击阵地防御不能达到预定的时间,只要己方总体防御时间超过或达到上级规定的时间,从战场全局来看,阻滞敌方行动时间达成了上级的要求。

根据作战目的和上级规定防御的最少时间,综合考虑敌我作战力量对比、敌方攻击部署、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各道防御阵地阻滞敌方行动时间。

时间控制有效率的评估结果为

2.5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的综合评估

评估人员要及时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总体评估结果。同样,使用层次分析法,根据指挥员的作战意图,对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并得出对应的权重系数。

陆上防御行动的目的决定防御行动的方式与方法,也决定了评估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从作战的目的分析,当陆上防御行动的目的是保卫重要目标或控制重要地区、地域时,阵地存失程度是指挥员首要关注的,其对应的权重系数ω1也最大。当陆上防御行动的目的是消耗敌方,为全歼敌人创造有利条件,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是主要因素,对应的权重系数ω3加大。当陆上防御行动的目的是迟滞敌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时,指挥员首先考虑时间控制有效率,必要时以一定的空间换取有效的控制时间,其对应的权重系数ω4加大。

根据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估方法,计算效果累积的综合评估值为

其中,ωi为Ei的权重系数,i=1,2,3,4,反映此方面陆上防御行动全局的影响程度[5]。

3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的结论分析

评估人员在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后,还要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结论,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包括战场情况判断结论和作战建议。

情况判断结论,是对战斗中某一阶段敌我双方的基本态势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对当前形势准确判断。基本态势反映某一阶段敌我交战情况的客观结果,是指挥员调整作战行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进行评估时,必须全面掌握战场信息,对当前的敌我双方的基本态势做出准确判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为指挥员正确调整决心和处置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首先,评估人员对敌方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是根据当前进攻之敌的战斗部署及兵力兵器损失情况,分析敌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等。其次,分析判断我情,主要根据阵地存失程度、作战能力保持情况及时间控制有效率,分析当前己方存在弱点及对己方威胁最大之敌。

当阵地存失程度E1大于80%时,说明己方完全控制主要阵地,即使己方前沿部分阵地被敌占领,但第一梯队的主要部署没有被敌突破,战场态势比较稳定。当E1介于50%~80%时,说明己方基本控制主要阵地,前沿阵地大部被敌占领,第一梯队的主要部署被敌突破,但纵深的核心阵地没有被敌突破,敌我双方围绕纵深的核心阵地进行反复争夺,战斗处于胶着状态。当E1小于50%时,说明己方已经失去对主要阵地的控制,第一梯队的阵地已被敌占领,纵深核心阵地被敌突破,虽有部分阵地在己方控制之下,但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阻止敌人的进攻,防御力量被敌分割包围,战术兵团、部队面临突围或退却的境地。

通常情况下,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E2,在敌电子火力突击后高于80%时,战场生存能力较高,防护效果较好,己方保持较强的作战能力完成防御任务。当己方作战能力下降达30%左右时,生存能力则为一般,防护效果不够理想,作战能力受到较大的削弱,需要对战斗部署进行一定的调整,确保完成防御任务。当己方作战能力下降达到40%~50%左右时,己方作战能力就受到严重削弱,防护行动就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必须调整战斗部署,加强核心阵地的防御力量,确保抗住敌人的进攻,逐步削弱敌方进攻锐势,维护作战体系的稳定。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E3,特别是当敌方进攻的坦克和步兵战车战损数量超过50%时,通常就失去继续攻击的能力;而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E3在30%~50%时,其攻击能力将明显下降。

指挥员将自己的判断和评估部门的判断进行融合,修正其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合理把握战斗进程,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作战行动。在实际作战中,当己方阵地丢失程度不大,而人员武器装备损失较大时,说明己方很可能出现顶点,必须调整战斗部署,以加强核心阵地的防御力量,确保抗住敌人的进攻;当己方阵地丢失程度较大,却仍然保持较强的作战能力时,说明己方必须适时展开攻势行动,大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以削弱敌方进攻锐势,维护战场态势的稳定。

评估人员在对敌我双方情况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陆上防御兵力兵器数量,与当面之敌进攻时投入的兵力兵器数量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己方防御或投入攻势行动的兵力兵器是否合理、够用,并向指挥员提出合理作战建议。敌投入进攻的兵力兵器数量,主要是敌方可能在作战地域正面投入的兵力兵器,以及其获得直接支援的兵器数量,减去敌先期作战中损失和消耗的部分。己方防御兵力兵器数量主要计算本级建制内和配属的全部兵力兵器,包括上级已明确规定的直接支援兵器,扣除己方损失和消耗的部分。在信息化条件下,当敌方的武器装备性能具有明显优势时,己方防御兵力兵器与进攻之敌的兵力兵器对比不应低于1∶1。当进攻之敌的武器装备性能与己方基本相当时,己方防御兵力兵器与进攻之敌的兵力兵器对比通常可达到1∶3。在实施攻势行动时,当敌方突入己方阵地时,己方反冲击力量与敌方兵力兵器对比至少应达到1.5∶1,保持相对优势;当敌方占领阵地时,己方反击力量与敌方兵力兵器对比则应达到绝对优势[6],即3∶1。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问题,从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等方面,对防御行动效果进行的综合评估,目的是检验所采取的防御行动最终实现作战目的的程度,以此作为调整行动的决策依据。评估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战场情报信息,科学评估,向指挥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指挥员分析战斗进程,及时调整作战计划,确保实现作战目的。

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对指挥员准确把握战斗进程和实现科学指挥具有重要作用。阵地存失程度、己方作战能力保持率、敌方作战力量损失率和时间控制有效率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正确认识相互间的关系,合理把握“度”,避免出现顶点,陷入被动,才能实现最终的作战目的。运用数学方法对陆上防御行动效果的评估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提高评估的精确性,为指挥员科学指挥作战行动提供参考依据,建立的陆上防御行动效果评估框架和评估模型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改进。

[1] Clinton R. Clark, Timothy J. Coo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ffects-Based Operational Assessment[J]. Air & Space Power, 2008(2):16-32.

[2] 刘建永,等.野战防御阵地效能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2,16(3):46-49.

[3] 安宗旭,汪亚夫,刘雅奇.电子战作战决心方案评估方法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21(4):31-35.

[4] 张俊学.作战运筹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5] 张猛,平志伟,郭明,等.陆军机动突击行动方法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6):41-44.

[6] 平志伟,王立杰.信息化条件下陆军精确战斗理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Assessment for Effects of Positional Defending Operation

ZHANG Jia-liang, ZHANG Meng

(The Unit 31002 of PLA,Beijing 10094, China)

Positional defending operation is the operation for the tactical troops to develop the comprehensive fighting effectiveness to defending the areas, to break down the enemy’s attack with indomitable defend and necessary attack.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aspects lik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ling the time and so on, the paper designs the assessing system and mathematic models to check the degree of accomplishment and then takes it as the decision references of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positional defending operation; assessment of effects; assessing system; mathematic models

2016-11-08

张家亮(1980-),男,辽宁营口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建模与仿真。 张 猛(1980-),男,博士,工程师。

1673-3819(2017)01-0052-05

E917

A

10.3969/j.issn.1673-3819.2017.01.012

修回日期: 2016-12-08

猜你喜欢

己方损失率敌方
少林韦陀十八手
红黄蓝大作战
4打5,敌方还剩几个人?
湿法炼锌除铝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
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情绪式表达让爱很受伤
基于语料库的日语授受表现的研究
水果大作战
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置敌方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