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内多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社团活动研究
2017-03-15贾秦
贾秦
[摘 要]通过整理归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当中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文章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为例,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研究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生活动,如何具体运作学生社团活动,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营造民族团结、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多民族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社团活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242
学生社团活动作为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活跃校园气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成为弘扬悠久文化遗产的关键,也是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和本民族文化的最积极因素。面对优越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形式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民族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省内多民族院校的实际,提出社团活动的实施途径和对策,为创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路径做一点探讨,更重要的是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如何发扬光大提出新的观点和认识。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1000多名在校生和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是河北省内多民族院校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所学校,它的前身是1985年开办的河北师院附中西藏班。早在2000年,该院就组建了陀螺队、武术协会等社团,并带学生参加河北省民族运动会。学院每年组织的阳光体育节中,有毽球项目。曾经学院运动会中还有流传于西藏地区的民族文体项目“押架”,备受学生喜爱。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查阅
综合运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最新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1.2.2 问卷调查
针对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的体育教师、少数民族预科班的581名学生和西藏高中班429名高中生,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以及社团活动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1.2.3 实验法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和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找准定位,将学习和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选择两个到三个民族傳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学生社团活动的试点,应用于学生社团活动实践中。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民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
通过调查,多民族学生把提高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促进人际关系交往、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心理素质等作为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主要动机。非常喜欢和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高达74.9%;一般和不欢迎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25.1%。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对社团活动持欢迎的态度。多民族学生参与的社团中,体育活动类社团的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64%,说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调查显示,有58.15%和35.2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
2.2 多民族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类型及建议
调查中,有82.7%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兴趣,其中非常感兴趣并想参与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6.5%。非常希望和希望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占55.1%。说明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同学觉得学校社团活动类型开设并不多,希望学校可以增设相关社团,从社团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校本身的场地条件,开展适合的社团活动,如武术、射艺等社团,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
2.3 影响多民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因素
影响多民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缺少社团活动场地和器材、缺少活动时间、缺少指导教师。可见,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要为社团提供合适的场地和活动时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团活动,养成锻炼健身习惯。
3 多民族院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意义和优势
(1)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是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一种充实,是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第二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各民族团结稳定,推广民族体育事业,提高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多民族院校,在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中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担负着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站在多民族院校教育的角度,学生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出身,他们通晓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对本民族的体育项目耳濡目染,应当充分利用多民族院校得天独厚的学生资源,为开展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4 民族院校学生社团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实施途径的措施
(1)结合学院特色和实际情况,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为例,开设武术和射艺两个社团,由专业老师带领进行社团活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社团活动相结合,通过一种新的社团活动模式,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加强对社团的宣传力度。高校是信息传播、渠道和资源最丰富的地点。合理运用高校信息传播的优势,使少数民族学生都能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团。
(2)组建和管理社团要规范、符合规定,具备详细完善的社团章程和社团活动计划,由学院团委对学生传统体育社团进行统一指导和考核评定。通过开展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社团活动、积极的措施引导,来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了保证和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需要有经费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当安排相应的专业老师给予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经费方面来源于收取会费、报名费和学校拨款。而社团经费的用途涉及指导教师费用、活动场地费用、活动耗费品费用等各个方面。有时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以维持社团活动的正常运行,如何开源节流是摆在学生社团工作面前的重要问题。
(3)社团活动突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保证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的學习兴趣浓厚,应当主动联系兄弟民族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来校指导学生活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人力资源,积极聘请专业体育教师指导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高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也是相对完善的,这为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社团活动顺利可持续地发展。
(4)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活动和民族运动会。设立和拓展多民族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平台,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技术和理论水平,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提供有效路径;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以方便学生活动与教学科研。合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整合与使用多民族院校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钟海平,田祖国.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2001(2):70-72.
[2] 刘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普通高校探论[J].安顺学院学报,2012(5):67-69.
[3]李忠梅,王志杰.民族院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必要性与优势研究[J].教学探索,2008(7):40-42.
[4] 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探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5):63-65.
[5] 张斌,黄传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9-121.
[6] 梁威.在民族院校内如何更好地普及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J].教育论坛,2012(2):102.
[7] 丁鸿洋.西北少数民族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5):121-122.
[8] 张洪春.探析当今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及其创新性——以高校团委管理学生社团模式为例[J].文教资料,2008(3):201-202.
[9] 李敏,李汉超等.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市高校为例[J].百家论坛,2015(4):244-245.
[10] 张建新.湖南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2005(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