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2017-03-15孙淑娅国长青王亚群于枚
孙淑娅?国长青?王亚群?于枚
摘要:近年来事业单位经济业务逐渐增多,让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临国家整体强化经济管理、加速经济变革的形势,事业单位只有积极适应新要求,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稳步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变化的重要方向就是健全公共财政职能,规范资金运作。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在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事业单位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社会再生产以及社会生活都不能够正常开展。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强化内控建设等政策的推进实施,在企业会计改革的促进之下,我国财政部也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财务管理也不单单局限在预算资金收支这个层面。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各项事业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逐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逐渐推进,事业单位财务推广落实国库集中核算以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构建了相对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收支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颁布的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对单位资金的分配、使用、考核等财务工作予以组织和控制,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同时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高效开展。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能够概括为在确保事业单位科学使用、管理以及分配资金的前提下,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进而促进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1]。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囊括资金筹备、投资以及资金分配这三项内容。由于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财政资金的供给和事业单位资金需求之间往往会存在必然的矛盾。所以,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筹资渠道,除开财政资金外还应当自己积极主动的筹措。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实际收入逐渐增多,怎样科学有效对事业单位内部成员收入进行分配与调节,通过相对较低的分配成本来激发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对事业单位所提出的新目标与新任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可以说是财务活动的预期结果,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效率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因为事业单位主要是向社会各方给予公共服务,而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应当与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总目标保持一致性,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来确保总目标的最终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属于双重目标:进行社会公益服务工作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而唯有确保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其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对于事业单位来讲,财务管理工作应当要确保财政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单位资金能够换取最多的社会效益,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绩效的不断提升,不仅要能够达到增收节支的目标,同时还必须要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机制的优化[2]。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收入管理为公共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有效开展收入管理工作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类别来有针对性的实施。针对政府类型的事业单位以及完全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来说,做好收入管理工作即是要求其有效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完全经营类的单位,做好收入管理工作即是要求要有效管理与使用经营收入;针对准公益型事业单位来说,做好收入管理工作即是要求有效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经营收入或者其他收入。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做好收入管理工作是实现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属于社会初级发展阶段,未来的公共服务必然会更为复杂和繁重,事业单位所需求的资金必然会越来越多,资金筹措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开展好收入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在未来得以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成本管理实现全流程和动态化管理
在目前的财务制度之下,事业单位仅仅需要针对经营性业务展开成本核算工作,其他非经营性业务则不需实施成本核算。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并不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经营性业务,所以很多单位也没有开展好内部成本核算,没有主动树立成本意识。一些同时包括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业务的单位即便是对部分业务实施了成本核算,但由于两种类型的业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难以清楚的划分,费用的集中和分摊无法科学有效的处理,就不能够更加清楚的对成本进行计算。如果不能够主动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其他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科学的进行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无法促进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导致资产的损失。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进一步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尽可能的把全部业务都纳入其中,积极主动的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对各类业务进行资金投入、使用、回收的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注重非经营业务的资金使用管理,从而让相对较低的投入来获取更多的效益[3]。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属于我国部门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确保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其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在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方面,都需要兼顾财务管理需求和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2016年的预算编报较以前年度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增加了2016到2018年单位三年项目支出滚动规划和预算,这体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管理,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事业规划提出了长远的、有发展意义的项目申报要求,体现了预算编报中会计目标的综合性、全面性。新《预算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预算的严肃性,强化了事业单位在预算中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较早之前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了基本建设支出合并在单位统一的事业帐套中核算,这样既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可以为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为监督财政、审计等方面提供方便,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要抓好预算编报,包括项目支出文本的编写。继而做到节约资金,合理、合规开展事业活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绩效管理保证预算制度实施效果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并非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环,然而绩效管理和财务工作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首先,绩效管理属于一种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贯彻落实预算制度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够促进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绩效管理必须要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换句话说,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绩效管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都必须要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借助于科学全面的绩效考评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绩效考核关系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类绩效考核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内容,对财务管理来说,一般是对财会工作人员的能力、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质予以考核。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制定、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这些内容事业单位都能够从一些优秀的企业中寻求一定的借鉴[4]。
四、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与完善,借助于更加全面的政策法规,对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予以改革创新,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等方式,努力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成果,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梅.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7(02):4-6.
[2]徐爱英.试论新预算法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2):86.
[3]李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新财务制度下的财政思考[J].财会学习,2017(01):15-16.
[4]张广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解析[J].财会学习,2017(01):75.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