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煤村庄搬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7-03-15曾琦杨耀淇
曾琦+杨耀淇
摘要 我国的煤炭资源开采大部分都是采取井下开采的方式,该种开采方式在进行过程中容易引起覆岩层的原始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同时伴随冒落、断裂或者弯曲等移动变形的情况出现,并最终涉及地表。到目前为止,由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表开裂,已经导致了大量建筑物被破坏,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扰,减少了耕地,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地区的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压煤村庄搬迁能改善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村庄搬迁引起的耕作半径增加,改变了从居住区到田地的距离,引起机械化程度、耕种方式和农业劳动力需求等变化,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山东省是重要的产煤发展基地,村庄搬迁后远离耕地,为农民的往返与出入带来了不便。本文以兖州市已搬迁的八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将调查后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回归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Logit模型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主要生活来源和田间道路修建两个因子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交通工具的变更与大型机械的配备对其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该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村庄搬迁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压煤村庄搬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102-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15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压煤村庄搬迁改变了从居住区到田地的距离,引起机械化程度、耕种方式和农业劳动力需求等变化,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深入调查压煤村庄搬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事求是的了解搬迁居民的态度与想法,能够为未来村庄搬迁所采取的模式与方法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更加符合广大农民的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压煤村庄搬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没有系统的研究,但是对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压煤村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搬迁过程中用地指标的占用、新村庄选址问题和搬迁所造成的农业和土地补偿等方面的研究。
王良辉以铜山区柳新镇为研究对象,对压煤村庄搬迁选址进行了综合评判。他通过分析研究和实地调研将村庄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几个因素。包括了能流物流方面的影响因素,如交通是否发达、耕作距离的远近和邻近中心城镇的影响度等;在地质因素方面选择了村庄搬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子;还包括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与劳动力结构的转变、经济社会制度、社会保障措施等;还有开采沉陷的范围、房屋的破坏程度等特殊的因素。并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区位五个方面选取了不同的指标,建立了评价体系,对各因素的分析进行条件约束来确定可选方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最佳的方案[1-3]。
李英祥对新村址的复垦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以开滦精煤吕家坨矿业公司井田为例,在研究中采用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三下”采煤方式与挖深垫浅、表土剥离等土地复垦技术相结合,并根据采矿区域的地质条件,通过影响函数法建立概率积分数学模型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准确的预计,通过最终得出的下沉深度来确定复垦标高的大小,采取矸石充填的方式对稳沉的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通过碾压、夯实、平整后建造新的房屋作为新村址,该方法选择在原地建房,缓解了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紧张程度[4],为塌陷区压煤村庄的综合治理开辟了新的方法。
韩荣俊认为压煤村庄搬迁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是针对选址问题可实行就地回填搬迁的方法,提出新村址用地问题可以通过以地换地的办法解决。煤矿占用新村址要按采煤塌陷地的性质办理相关的征用手续,等将原來塌陷的土地复垦到可耕种标准后,置换的土地仍交给村民使用。并由煤矿企业交纳各项税费,如耕地占用税等,取消粮油减购差价等。搬迁补偿可采取按房屋补偿和按人口补偿两种办法[5]。
淮北市作为全国重要的才没基地,一直以来很重视村庄搬迁的模式研究,根据国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要求,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搬迁模式即:依镇建村型、城郊社区型、矿村结合型和中心聚集型,对村庄搬迁安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既解决了搬迁村民的安置问题,又维护了矿区企业的合法利益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放宽廉租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塌陷区的建设和发展[6-8]。
本文以兖州市兴隆庄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理论研究,分析压煤村庄搬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研究区概况
兖州市位于鲁西南平原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9′30″,北纬35°33′10″。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三孔”,西靠梁山,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是济宁市结构大城市组建过程中的经济中心[9]。兖州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其中,煤田的储量达到200多亿t,年开采量约为2 000万t,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地下水含量为20亿m3,水资源丰富,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域中唯一尚没有大量利用的地区;已探明铁矿储量为10亿t,为钢铁工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境内分布有兴隆庄煤矿、杨村煤矿、古城煤矿、田庄煤矿和新驿煤矿等大中型煤矿,是我国八大煤炭开采区其中的一个。
3 研究区压煤村庄布局
兖州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30多亿t,潜在经济价值约7 000亿元,境内及附近地区共有7对矿井采掘兖州辖区内的煤炭资源,年产量近3 000万t[10]。兖州市人口密度大,单位面积人口超过900人/km2,人均耕地只有1.12 亩,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断加大,“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矛盾愈发突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兖州市中长期规划搬迁主要集中在新驿镇和兴隆庄镇两个地区。兖州市自有搬迁工作以来,至2010年底,已有八个村庄完成搬迁,分别是小南湖村、澹台墓村、北湖村、王家楼、前小疃、后小疃、道沟和汪家庙,这八个村庄均属兴隆庄镇管辖[11]。
小南湖村是兖州市因为压占煤炭资源最早进行搬迁的村庄,但是因为搬迁时尚未做好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新村址的建立继续压占煤炭资源,需要进行二次搬迁。通过实地调查得知,当地居民知道村庄要进行二次搬迁,为了多得一些补偿,所以在原来的房子上新增加了一层建筑物。澹台墓村新村址的选址考虑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大部分村民不愿意离自家田地太远,所以选择就近建新村,新村址规划合理美观整齐,村内道路平整,但是由于离其他村庄和城镇较远,且村外道路设施比较落后,存在村民出入不方便等问题。北湖村和王家楼新村址临近兴隆庄镇,交通发达,且建房模式选择二层别墅的形式,虽然占地面积较多,但是选址建房模式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肯定,也是调查期间满意度最高的两个村庄。道沟社区是由原来的前小疃、后小疃、道沟村和汪家庙按照《兖州市压煤村庄搬迁中长期规划》的新思路新模式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建成临近兴隆庄镇的道沟社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但是由于土地利用的紧缺性,在建房模式上选择建成四层楼房,原来旧村址上的菜园子、牲畜圈的消失打破了以前村民蔬菜瓜果以及肉蛋类自给自足的局面,增加了生活开支,具体搬迁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兖州市压煤村庄搬迁搬迁中长期规划》得知,截止到2025年,兖州市需要搬迁村庄主要集中在兴隆庄镇和新驿镇,其中,由于新驿镇煤矿煤炭开采的需要,后文兴坡和前文兴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需要搬迁,涉及居民409户,1 371人。总体来说,2011—2015年规划搬迁村庄数量为6个,其中5个位于兴隆庄镇,2个位于新驿镇。2016—2020年规划搬迁村庄数量为8个,均位于兴隆庄镇。2021—2025年规划搬迁村庄数量为3个,均位于兴隆庄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南湖村第一次搬迁選址不当,新村址继续压占煤炭资源,需要进行二次搬迁。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耕作便利度的影响
耕作半径指从住宅区到耕作地尽头的距离。耕作半径太大,农民下地的往返消耗时间较多,不利于精耕细作和田间管理。村庄搬迁后耕作半径有了显著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便利程度就会下降,为了缩短从居住地到农耕作业区所消耗的时间,需要改进出行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路途时间,有些农民会选择在农田一劳作就是一天,午饭也选择自己带饭就地解决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在调查问卷中对耕作便利情况做了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耕作半径增加后,交通工具需要更新,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往返费用增加了。为了减少路途消耗时间,农民只能减少往返的次数,在该次调查中往返次数增加的人数主要集中在就近搬迁的小南湖村和澹台墓村,日均耕作时长相应的增加了,有59%的农民干脆就在田地间解决午饭。
4.2 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由于耕作半径增加,很多以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中老年因为出行的不方便只能放弃劳动,村庄搬迁靠近城镇且加上煤炭开采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不少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改为外出打工或者从事其他产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既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地荒芜或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与使用,又易产生资本外流,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消极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采煤塌陷导致大片的耕地积水不再适宜耕作,人均耕地只有0.3—0.7亩,仅仅依靠种地作为生活来源已经不现实了,调查结果中有66%的农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地,完全依靠种地的人数只有8.5%,主要是专门从事规模经营的农业大户。在调查中对已经放弃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进行了统计(见图1)。
调查200人中一共有35人搬迁放弃了农业生产,其中男性为9人,女性为26人,在31—60岁之间的女性放弃农业生产的人数最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不方便使用交通工具,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多数五十多岁的女性主要家庭职责是在家照看,农业生产主要由家中壮年劳动力完成,30岁以下的男性调查中有五人放弃农业生产,其中四人外出打工,一人在社区内开办小型超市。
耕作半径的变化对于农业结构调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同种类农作物所需的耕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不同。相比于经济作物和蔬菜的种植来说,林业和果园的种植、管理和采摘等工作进行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少,且对管理要求比较低,比较适合于耕作半径的增加。在调查中村民原来习惯于在旧村址或者临近耕地上划定一定面积的区域种植蔬菜,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搬迁后新村址主要是楼房,且离地距离比较远已不再适合继续从事蔬菜种植。
4.3 社会保障的影响
目前,兖州市有效利用煤炭企业支付的补偿资金,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依据现有的条件和基础,鼓励集中搬迁,对矿区范围内规划期内需要搬迁的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采取合村并点的方法,促进新村建设向城镇、中心村集中。新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改变了村容村貌,转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11-12]。但是,搬迁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隐患,由于耕作半径的增加导致了异地搬迁村民远离旧址后耕种土地不方便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13-14]。
为了降低搬迁居民的生产开支,使耕作半径的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当地政府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比如给予交通和生产补贴等,修建田间道路或者统一配置大型机械方便进行农业生产,对于劳动力要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既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又要保障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有合理的就业渠道,提高生活水平。据调查,该区八个已搬迁村庄政府均没有给予交通补助费,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往返公交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支出费用和生活难度。
大型机械能够提高田间劳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和时间的消耗,能够做到省时省力。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能够减少农民在路途消耗的时间,方便大型农业机械进出田地,为耕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保障。对大型机械的配备情况和田间道路的修复情况的看重,说明农民越来越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实力。在调查中道沟社区和澹台墓村村委会专门配备了大型耕作机械,耕作期间村民可以使用,既省时又省力,该做法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对于田间道路的修复情况该地区政府主要是通过土地复垦的方式进行。
5 影响机制分析
5.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3月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某镇进行有关压煤村庄搬迁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发放和个案访谈形式,问卷调查表共设了40道选择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耕作便利度方面的变化;第三部分是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变化;第四部分是当地政府对搬迁居民的扶持和社会保障工作调查。第五部分是对调查情况的补充与备注。样本中被调查的对象是已经搬迁的八个村庄的村民。每个村庄发放二十五份调查问卷,共发放二百份调查问卷。
5.2 研究对象
压煤村庄搬迁后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调查的八个村庄中,只有小南湖村和澹台墓村选择就近建新村址,其中小南湖村搬迁年限已久远,属于自愿搬迁,且新村址继续压占煤炭资源需要进行二次搬迁,澹台墓村经过实地调查新村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村民对搬迁村址的选择满意度较高,但耕作半径未发生较大变化,剩下的六个村庄都选择了临近城镇搬迁,耕作半径变化较大,农民是否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更加明显。本研究从耕作便利度、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选择影响因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计量角度来说明哪些因子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性比较大。
5.3 模型选择
通过调查获得相应的数据,针对搬迁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进行了量化,分为比较愿意、勉强愿意、不太愿意、不愿意四种程度。在分析中为了了解耕作半径增加所带来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将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作为因變量,采用二元选择的模型,比较愿意、勉强愿意赋值为1,不太愿意、不愿意赋值为0。
本文采用的Logistic模型,为逻辑斯蒂函数,模型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服从logistic的函数分布的,由于调查问卷的数据难以定量化,运用logistic函数能有效地将回归变量的值域限制在0—1之间,本文将搬迁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作为因变量,将其取值定义为0—1。设y=1的概率为p,那么,要计算p则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模型的参数。
对数似然函数为:
Logistic模型服从Logistic分布为:
在SPSS中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此次建立模型主要是分析搬迁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属于二元回归分析,为此选择二元Logistic进行分析。即农民是否愿意从事农业生产=f(耕作便利因素、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因素、社会保障因素)+随机扰动项
5.4 变量选择
压煤村庄搬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耕作半径的变化,而耕作半径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农民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本文以搬迁前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为因变量,通过调查问卷得到数据,对于搬迁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回答,有14%的农民选择比较愿意、有42%的农民选择勉强愿意、有34%的农民选择不太愿意、有10%的农民选择不愿意。同时,以耕作便利度、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耕作便利度因素主要包括往返费用、农作期间往返次数、日均耕作增加时长、交通工具的变更、农作期间午饭地点五个因子;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因素主要包括主要生活来源、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是否改为规模经营、每年增加的生活费用、经济作物与蔬菜种植五个因子;社会保障因素主要包括是否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是否配备大型机械、田间道路修建情况、就业培训、是否增加生产补助五个因子。具体情况如表3。
本文采用了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然后进行如下操作:文件打开数据中选择调查好的excel统计表,选择菜单栏中的分析并选中回归中的二元Logistic回归,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将是否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一变量放到被解释变量中,将往返费用、农作期间往返次数、日均耕作增加时长、交通工具的变更、农作期间午饭地点、主要生活来源、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是否改为规模经营、每年增加的生活费用、经济作物与蔬菜种植、是否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是否配备大型机械、田间道路修建情况、就业培训、是否增加生产补助共十五个因子放入协变量中并在选项中可以选择与模型拟合的信息、参数估计、似然比检验等,即可得到该次分析的回归结果。
5.5 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八个已搬迁村庄的二百份调查问卷关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生产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回归分析,显示了解释变量筛选的过程和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检验结果,具体结果见表4。
表4为回归模型中个别自变量显著性的参数估计。第一列为投入变量(共有十五个自变量),第二列为自变量系数估计值,第三列为系数估计标准误,第四列为个别参数检验的Wald值,第五列为自由度,第六列为显著性概率值,第七列为胜算比。
sig是显著性指标,一般大于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小于0.05表示差异显著,小于0.01表示差异极显著。在各个因素中,农作期间往返次数、交通工具的变更、主要生活来源、是否配备大型机械、田间道路修建情况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存在着正向的相关性关系,而且这种相关性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往返费用、日均耕作增加时长与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了检验。所选择十五个自变量有九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该模型假设具有统计学意义。
胜算比的作用在于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联度,若有一个虚拟自变量的胜算比为3,表示在该自变量上,测量值为1的观察值在因变量为1的概率是测量值为0的观察值的3倍,胜算比值越高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强。若以往返费用为例,表示样本在往返费用的测试值每增高1分,那么农民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比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胜算概率就增加2.023倍。在上述表中往返费用、农作期间往返次数、交通工具的变更、主要生活来源、是否配备大型机械和田间道路修建情况这六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比较强烈,其中田间道路修建情况与是否配备大型机械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大。
6 结 论
本研究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地调研搬迁引起农业生产的过程是否受到影响,哪些因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大,对后面提出对策提供事实依据。
(1)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往返费用、农作期间往返次数、交通工具的变更、主要生活来源、是否配备大型机械和田间道路修建情况这六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比较强烈,其中两个自变量属于社会保障方面,三个自变量属于耕作便利度方面,一个自变量属于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说明选择三个影响因素中耕作便利度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更为突出。
(2)田间道路修建情况与是否配备大型机械最能影响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田间道路修建情况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有着密切的关系,搬迁后对农业生产的最大影响就是耕作半径的增加,来回路途时间的消耗让很多的村民,尤其是土地很少的农户慢慢放弃从事农业生产改为其他生产方式。在实际调查时发现,随着近几年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尤其是国家免收农业税的政策实施之后,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利润和经济利益越来越高。当地有些村通过转包其他农户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力度,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耕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通过与村民实地交流也发现这些人大部分已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致。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道沟社区已经在着手给村民配备大型机械生产工具,而王家楼和北湖村则没有进行该项工作。机械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速率,节省人力物力。随着路途的增加,且本身搬迁后各村村民的可耕种土地就少(人均约0.3—0.7亩),很多村民不愿意经常往返于新村址与田地之间,所以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增多也使得更多村民保留农用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3)往返费用、农作期间往返次数、交通工具的变更和主要生活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往返次数的增加过于浪费时间,交通工具的变更需要更多的费用支出,费用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增加交通工具归根结底是因为耕作半径增加后更方便出行,在调查中就有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搬迁前主要依靠步行或者脚蹬三轮车去田地劳作,搬迁后因为路途的遥远而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配置了电动车、机械三轮车等就是为了田间作业的时候方便出行,减少往返时间浪费。耕作便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从事生产的热情。搬迁后生活来源越依赖于农业生产的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致就越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良辉,刘严军,蒲玲媛.压煤村庄搬迁选址综合评判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31(8):4-6.[WANG Lianghui, LIU Yanjun, PU Lingyuan. A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loca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coal village[J]. Coal economy research, 2011, 31(8):4-6.]
[2]徐乃忠,张玉卓. 采动离层充填减沉理论与实践[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XU Naizhong, ZHANG Yuzhuo. The mining strata filling sink reduc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 Beijing: Coal Industry Press, 2001.]
[3]郭爱国,张华兴.我国充填采矿现状及发展[J].矿山测量,2005(1):60-61.[GUO Aiguo, ZHANG Huax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lling mining in China [J].Mine surveying, 2005 (1): 60-61.]
[4]李英祥. 塌陷复垦土地技术在压煤村庄搬迁中的推广应用[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B12):87-89.[ LI Yingxiang The application of subsidence reclamation land technology in the relocation of pressed coal village [J]. Journal of Hebei Energy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2007,7(B12):87-89.]
[5]韩荣俊. 压煤村庄搬迁政策初探[J]. 煤炭经济研究,1998(2):11-12.[HAN Rongjun. Study on the relocation policy of coal pressed villages [J]. Coal economy research, 1998(2):11-12.]
[6]张建伟,杜成信. 破解采煤塌陷村庄搬迁的有益探索——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J]. 科技信息,2010(29):367-368.[ZHANG Jianwei, DU Chengxin. A study on the removal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Huaibei, Anhui Province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9):367-368.]
[7]淮北市人民政府. 淮北市采煤塌陷地村莊搬迁规划[G]. 2010.[Huaibe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Huaibei coal mining subsidence village relocation plan [G]. 2010.]
[8]淮北市人民政府. 淮北市土地復垦整理专项规划[G].2010.[Huaibe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Huaibei special plan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G]. 2010.]
[9]济宁市人民政府.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G]. 2003.[ Jin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Jining urban master plan (2004-2020) [G]. 2003.]
[10]王师.兖州煤业大举扩张打造资源新版图[J].证券导刊,2010(35):67-68.[WANG Shi. Yanzhou coal resources to create a massive expansion of new map [J]. Securities herald, 2010(35):67-68.]
[11]兖矿集团. 兖州市压煤村庄搬迁中长期规划[G]. 2011.[Yanzhou Mining Group. Yanzhou City village migration in coal mining and long-term planning [G]. 2011.]
[12]王毅然. 压煤塌陷村庄搬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术探讨,2009(20):339.[WANG Yira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relocation of coal collapse villages [J]. Academic exploration, 2009(20):339.]
[13]杨耀淇,肖武,余洋,等.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评判法的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优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0): 376-380.[YANG Yaoqi, XIAO Wu, YU Yang, et al. A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elocation mode of coal villag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evaluation [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41 (10): 376-380.]
[14]闫文娟. 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YAN Wwenjua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tructur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D]. 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