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分析

2017-03-15屈杨杨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9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视野传统文化

屈杨杨

摘 要:学习好历史这门课程,能让学生们坚持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进行科学的阐释,从而更加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阶段是学生们首次学习历史这门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印象,初步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基本认识,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意识。通过了解国际间的历史,能认识和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汲取先人创新成果,开拓自己的视野。由此可见,通过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历史 学生 传统文化 责任意识 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37-02

由于初中历史多是开卷考试,所以很多师生注重的是浅层的教学和学习,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知识点所在的课本位置,并将重点突出标记,从而能在考试中,根据试卷中的提问,在历史书上快速准确地寻找出答案所在位置。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在考卷中,做对题,拿高分就行,并没有做到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了解。这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会让一部分学生步入高中后,由于基础不牢固,高中历史成绩下降,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国家的建设。

1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

1.1 历史知识的复杂性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

千变万化的历史长河留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点,相较于语文、数学等课程,会有很大的联想空间,让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某些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而初中历史教师都为科任老师,除了教学时间外,与学生联系较少,缺乏沟通,课程任务较紧,课堂测验情况少,这让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长此下去,堆积的疑问越来越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日益下降。

1.2 初中历史教学未体现出主体性和主导性

老师的”教”,永远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若是混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和老师的主导性教学的概念,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若是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强,教师又不注重引导性教学的方式,势必会产生灌输性教学的情况。学生们因此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印象不深刻,也会对历史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更不能提高历史这门学科的分数,教师也会丧失成就感,打击到教学的积极性。

1.3 缺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

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纸质的考试和课堂上的对答练习,最能评价一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缺少对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无法明确学生对历史知识在什么情况下是基本掌握,什么情況下是有待于提高,就无法根据教学大纲合理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授课中不能得到体现,例如:观看历史剧和历史影评等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由前面对初中阶段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缺失的基本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可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意识、引入情境教学形式和合理运用史料教学的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扎实掌握历史知识,吸取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传承古代文化,发扬古代文明。

2.1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观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就是注重对学生学习中质疑、联想、求证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一个英明的君主,不一定会是一个负责的父亲,一个残暴的杀人犯,也不一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人有两面性,事物也一样。历史往往对成功人士和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事件进行大肆的宣扬,而往往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另一面。因此,要勇于对历史事件进行质疑,挖掘出事物的另一面性质。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学习者应通过历史图片、历史的等级制度等情况进行联想,从而验证自己的质疑。求证是一种精神,过程也是艰难的。但是,面对不确定的结果,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力求真知。

2.2 创设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情景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形,传授历史知识。通过特定的情形,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变迁感同身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对历史的兴趣。语言情境,要求任课老师注重语言魅力,善于运用高昂的语言、爱憎分明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问题情境,根据教材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整个课堂讲课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物情境,在授课过程中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历史文物或者文物的复制品,加入历史文化在传授课程过程中的运用。影视情境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通过放映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实地情境,在春秋郊游和重大纪念日时,学生们应该走出课堂,浏览历史纪念地。表演情境,让同学们对具体历史情境进行翻演,提高学生的说话、模仿、观察能力。

2.3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程度

史料是历史演进的完美体现,缺乏史料,历史就没有了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史料,使学生更能理解历史,事半功倍地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的规律和变迁。通过史料的运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能通过各种渐变而又快捷的方式阅读史料。但是,史料的运用应该注意一些事项,比如要以教材为准则,教师对史料的推荐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合理地运用好史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兴趣就具有了推动作用,引导着人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初中的历史,并不是去刻意让学生记忆历史中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而是让学生们去认识历史的真相。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接受历史的教育,一定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 张洪波.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价值工程,2013(33):283-285.

[3] 魏恤民,吴美娟.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探索[J].历史教学问题,2015(6):119-122.

[4] 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学周刊,2014(31).

[5] 熊南琴.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16):212.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视野传统文化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居· 视野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真相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