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原则与方法
2017-03-15欧阳熠生
欧阳熠生
一、创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化学教师创设化学课堂情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情境的构建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教学“金属资源保护”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日常铁制器皿的生锈情况,使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例子,促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金属生锈等问题。
2.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为学生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应具备启发学生智力与认识的效用,促使学生在情境的浸染下,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醋除了做菜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踊跃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对酸的化学属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现实性原则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所以化学教师为學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在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回答“碳酸饮料开瓶后的气泡是何种物质”,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二、创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1.依托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依托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通过直观的实验内容,开发和启迪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对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激发他们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知识想象的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空间,进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为学生演示颇具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蘸有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学生惊奇地发现,灯芯竟然被点燃了。通过这样的实验内容,笔者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以生活化视角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一些与人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可运用于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能源利用”时,笔者要求学生比较煤气、氢气与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为实用。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向学生渗透环保思想,所以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氢气。于是,笔者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然后引导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此外,笔者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下水井爆炸、乙醇汽油利用等,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
3.通过设疑,为学生创设悬念式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借助巧妙设疑,设置悬念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从而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分子”时,笔者先向学生提问:“100+100=?”话音刚落,学生大笑,齐答:“200。”然后,笔者却在黑板上写下:100+100<200。看到这个式子后,学生感到十分不解。接着,笔者做了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学生惊讶地发现,混合液体的体积竟然低于200毫升,学生相继向笔者询问原因,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适当地点拨,提醒学生“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听到笔者的提示,学生仍然迷惑不解。于是,笔者抓住这一契机,为学生细致地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并收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化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