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引发的思考

2017-03-15童建奇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

摘 要985、211高校的大学生在我国的高校体系里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名校生为什么会感觉一无所有?让人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说到底学习成绩的优秀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不是学业的好坏决定的。本文从名校生的心理现象入手,探讨教育的本质,以期解答名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惑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自我价值;教育本质的异化;浮躁;平凡教育

最近微信朋友圈频转了一篇复旦大学一名学生写的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文中提到作者上了复旦后,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成绩优势不再明显;而相比其他一些同学而言,自己没有突出的特长、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家境的贫困、人际交往的不受欢迎等问题给自己带来了焦虑感和自卑感。为什么名校生还会有自卑感?在其他同龄人看来,名牌大学的底子让人艳羡;同时名校生在毕业择业时所具有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名校生自身期望值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没有贵贱之分,但却会有阶层差异。985、211高校的大学生拥有一个发展的良好平台,他们对于自身的期望值和今后的发展要求是比较高的。所谓的比较他们自然不会再和普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比较,而是和身边的同学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因此,尽管大家都是名校生,但是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时还是很大的。

2 应该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特别基层和农村的中学基本上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而进行的应该教育,课程中音乐、美术甚至体育等课程基本都是摆设;而城市特别大中城市的学生由于家境相对的优越,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从小会给自己的小孩上各种特长班、兴趣班,因而在综合素质上是更强的。因此,到了大学,相比城市的学生而言,来自基层和农村的学生没有特长优势,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竞争力相对缺乏。而到了大学,学习成绩好坏已不再是同学之间比较的唯一因素,家庭状况的差异、见识的广度、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会更为直接地反映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所以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会存在心理焦虑和自卑感就不足为奇了。

3 教育本质的异化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时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它并不直接具备改变阶层或者阶级的功能。而当今社会教育被异化了,被赋予了很多本质之外的功能。以比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改变整个家庭的面貌和命运。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学生尤其如此,本以为上了名校自己以后的人生就將顺风顺水,但真实的状况并非那么简单,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自然会给学生带来焦虑。

4 浮躁的教育

当代社会发展的唯“GDP”论、重视数量指标忽视内涵质量的发展方式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影响;高校看重占地面积、图书馆面积的大小,社会各种考证培训班、短期速成班铺天盖地等现象说明教育浮躁了。快速成功、走捷径等现象深入年轻大学生的头脑中,对于一些985名校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考上985名校,头顶天之骄子的光环,内心不免会暂时的膨胀,但这仅仅是代表高考这一关的成功,如果立马就要跟别人比成功,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比吃穿、比物质条件的话高校贫困生就会立马打回原形。

5 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焦虑和自卑感

5.1 当代社会需要多一点平凡教育

所谓平凡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孩子们对自身有客观和清晰的认识, 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 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定位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 进而找到契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简言之, 就是教育孩子树立平常心, 做个平凡人, 做好平凡事 。

同时平凡教育还意味着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365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成为科学家、企业家、明星才是成功,不是只有做大官、发大财才算光宗耀祖。平凡不意味着就是平淡、就是失败,平凡教育即找到自己合理的人生定位。平凡教育要求我们要尊重劳动,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的都算成功。

平凡教育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并不是考高分,不是成为尖子生。考试成绩的优秀只是代表小孩学习这一方面能力的出色,而完整的人生还需要很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平凡教育还意味着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只要在今后的人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他就是有出息的。

对于考上名校的学生特别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平凡教育意味着考上名校不代表已经成功,它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终点。在今后的大学生活和人生中还需要继续努力,通过努力来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5.2 高校要关注贫困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和自我价值实现。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具有与其他大学生类似的心理问题,同时由于相对拮据的经济状况和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的“心理”更具有特殊的敏感性、自卑性和脆弱性。所以在关注贫困大学生时不但要注重物质支持,也要重视精神扶持;不但要注重思想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1)开设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自我价值感提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贫困大学生而言,它能帮助他们敢于积极面对“贫困”,使他们形成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它能帮助贫困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提升自我意志力,敢于接受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它能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符合自身水平的标准,适度地调整自己各方面的期望值 。

(2)针对个别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个别自我价值感很低的贫困大学生,学生管理部门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在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说服教育;同时要多方面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资助的方式方法及途径上积极创新,在经济上保障贫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多方面地对他们进行精神扶持,减少他们的心理焦虑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浮躁的社会呼唤平凡意识教育[J].师道,2008(06).

[2]李庆华,刘迪.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6).

作者简介

童建奇(1981-),男,江西省泰和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52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
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酒店人员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浅析员工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