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牧民养老方式现状分析

2017-03-15高晓华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牧民内蒙古

摘要:内蒙古地域辽阔,草原面积比例大,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人口众多,但是牧区往往存在交通不便,分散居住,相对来说,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牧民的生活需求,有的地方,还没有自来水和电,所以牧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差的情况,尤其一些家庭的牧民老了以后,由于子女忙于放牧为生计奔波,无暇照顾老人,还有一些残疾、失能、失独或无子女老人的生活更是困难重重,在中国老龄化这个大背景下研究牧区老人养老意义重大。

关键词:内蒙古;牧民;养老方式

基金项目:2016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集中养老问题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6NDB019)

2014年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在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分别开展城市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互助养老和牧区养老等四种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探索,加快推进内蒙古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所以内蒙古农牧业人口比重较大,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做好内蒙古牧民养老工作意义重大。

一、内蒙古牧民养老困境

基于牧业生产的牧民,大部分牧户分散居住在自家草场,牧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广大牧民生活条件比较差,比如日常购物极不方便,牧民孩子上学从小学开始就需要住校,牧民就医也要去往附近的乡镇医院,据1996年报道内蒙古牧区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意外死亡;牧民生病不能及时得到体检和医治,致使一些感染如肺炎、胃炎也能死亡。牧民缺少科学饮食的常识,常年缺少蔬菜、水果,所以心脑血管疾病人数较多。

牧民日常交流对象就是自己家人,子女忙于放牧等活计,老人在家不仅做家务、做饭,而且孤独寂寞,尤其一些空巢、独居老人更是没有交流对象。有的老人身体不好,甚至失能、残疾,能维持生活也是不容易。还有一部分老人进城租房给孙子女陪读,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总之,牧区老年人总体生活条件差,精神空虚寂寞,缺少娱乐,医疗条件差。

过去,牧民的养老方式只有居家养老,只有个别五保户老人才能入住养老院,但是,多数老年人又不愿意离开自己家住进养老院,所以大部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是比较平淡、无味的,生活质量不高。

二、内蒙古牧民养老方式新思路

2009年开始,内蒙古乌盟化德县由于老人空巢化、老龄化、贫困化问题严重,探索出“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帮互助”养老新思路,到2012年9月,该县建成27个互助幸福院。之后,这种集中养老模式成为学习的典范。受乌盟这种创新养老方式的启发,内蒙古锡盟在牧区养老方面创新起步比较早,积极探索、发展牧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以阿巴嘎旗的哈乐穆吉养老院为例,它就是“群众住得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的牧民养老中心,牧民亲切地称它为“福园”。这家养老院实现了老人、子女、企业和政府的“四满意”,即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舒心,老人安度晚年的同时,孙子女上学也能回家,有了好居所,同时,实现了“养老育幼”功能,也就是探索出符合牧区实际的“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牧區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有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双重性质,而且牧区集中养老饮食、风俗、文化等都一样,也沿袭了牧区传统养老习俗。

内蒙古为满足牧区老年人进城养老需求,鼓励牧区以草场、牲畜合作入股等形式的“公建民营”、“民建民营”养老公寓建设,开发牧区生态移民养老设施,比如伊盟和锡盟的生态移民,牧民进城安置,老人有政府发放养老金,移民补偿金等。还有,开发医养型等多种养老新路子,一些牧民集体养老中心,例如苏尼特右旗朱日和幸福院,创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照护,医疗保健、文化建设等服务,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发展“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矛盾。

三、内蒙古牧民养老方式发展趋势

内蒙古民政厅官网在2019年9月报道,2016年锡盟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镶白旗、镶黄旗、正蓝旗6个旗共建6处牧区养老院、建筑面积20.8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4800多张,预计在2018年底前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这种牧民集中养老方式,既方便了邻里照顾,养老中心提供各项助老服务,又没有改变居家养老的方式,所以一些地方已经开办营业的牧民养老中心受到广大牧民的推崇,入住率很高,牧民满意度也很高,而且个人花费还很少。

由此可以看出,牧民集中养老是未来内蒙古地区牧民养老方式的趋势,这一养老方式实现了传统牧区养老到进城养老的转变,也降低了牧民进城养老成本,解决了牧区独身、空巢、陪读等各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解决了外地工作、没有时间照顾父母的牧民子女的困扰。

参考文献:

[1]李继学.互助幸福院成农牧区养老方向.中国财经报,2013年7 月27日

[2]赵东,武岩峰.吉祥草原特色养老——锡林郭勒盟牧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写实.内蒙古日报(汉),2015年8 月5日

[3]聂鑫.牧区老人面临养老困境.中国妇女报,2003年4月19日

[4]通拉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养老困境的破解之道.中国民政,2016(08)

[5]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锡林浩特市探索牧区养老_医养结合_模式.中国社会报,2015年4月14日

作者简介:

高晓华,女,内蒙古人,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牧民内蒙古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中小学合唱基础教育扬帆起航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美丽的内蒙古
商人买马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