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
2017-03-15顾红艳
顾红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不仅在各个学校中开设英语学科,同时也在深入研究有关于中国英语的内容。如今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社会语言学即为其中一种,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语言学,二是社会学。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之争以及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对中国英语的启示,以期能够为我国中国英语研究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中国英语;概述;异同;启示
前言: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国家均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其在表达方式以及所代表的含义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而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在很多国家中均得到了推广。语言学自出现之日起,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也随之拉开帷幕,逐渐认知语言学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两者的结合研究则是在21世纪才正式开始,其中社会语言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研究中国英语,也能够获得有关于世界英语变体方面的内容,促进语言文化发展,因此我国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英语的研究。
一、认知社会语言学概述
认知社会语言学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种,其以认知以及社会取向为核心,将两者进行综合后形成了新的社会文化语境,其能够将语言及其认知进行分析,并成为变体与认知的研究,这也是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该语言学囊括了多个学科,如生物学、人类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其可以充分展现出人思维、环境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将社会语境进行优化,同时也是文化、语言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客体角度而言,认知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整体,个体不同其所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对于各个方面的认知也存在差异[1]。
二、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之争
(一)异质论
我国学者在研究世界英语变体方面得到了如下结论:多数学者认为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所谓中国英语,其主要内容为规范英语,能够表达出中国的文化规范,也能够使行为模式、文化价值等方面得以体现,并整合为一个规范变体,其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但中国式英语与之不同,带又有贬义的意味,指的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读音方面的错误,或语法方面的错误等,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十分不利。另外,在于使用主体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中国式英语带有鲜明的个体性,而中国英语则不同,其集体性较强,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式英语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中国英语方面已经趋于稳定[2]。
(二)连续体论
一定意义上而言,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之间有着连续性,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个连续体,具体而言,中国式英语的较早,而中国英语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实现了优化,如今在各个方面也已经趋于成熟。整个连续体中存在着判定标准,而判定的指标是英语母语者对其的看法,是否处于其可接受范围内,在其可接受范围内又会对其划分等次。一般而言,中国英语更符合标准英语的要求,而中国式英语则很难满足其要求,若能够将中国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变,也就能够增加标准英语的概率,这也意味着我国人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我国也在不断优化英语教学,使学生群体能够掌握更加精准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使中国英语的群体能够得到扩大。
(三)同质论
前文只提到过我国部分学者认为两种英语之间存在着异质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者均持此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英语的要求,其主要是受听者的影响,无论人们使用的是中国英语,或是中国式英语,在判定时均需要由听者来决定,即听者如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其在听到不标准的英语发音时,即会主观上将其定义为中国式英语,而当听者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时,其不仅不会将英语发音不标准的人视为中国式英语群体,反而会对其产生很强的亲切感,甚至在其认知里,其认为中国式英语才是标准的英语。而导致出现此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其所接触英语的时间长短不同,对英语的掌握能力不同,以及判定是否为标准英语的主体也不同[3]。
三、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对中国英语的启示
(一)过于形式化
在研究中国英语方面,我国虽然站在了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下,但依然无法改变其研究深度,如其只是将语言学描写方面作为重点,却并未对其背后的意义展开探索,使得研究过于形式化,此种特点在词汇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很多研究者只是将中国文化中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单独提出了,并对其进行描写,认为可以将其视为中国英语的特色,但其实不然,此类词语只能够代表某一类特点,无法将中国英语本质充分展现出来。如我国人们在探讨外国文化时,鲜少使用中国文化词语,而当外国人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其往往会使用中国文化词,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异[4]。
(二)研究对象不明
无论研究哪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的研究对象应做到明确,然而在中国英语方面却并未能很好的做到此点。我国研究者在世界英语理论方面,或是在中国英语方面,均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在对中国英语进行总结时,也往往只是将以往的语料作为主要内容,缺乏新元素、新知识。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下,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之间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英语显然更为正规,其研究对象也多为学习者;而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为第二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以及不稳定性,两者在某些方面达到重合后,又会因各自的特点而出现不同之处,最终导致了研究对象不明的现象。
(三)缺乏系统理论框架
在研究中国英语的时候,很多学者均会根据自身对中国英语的理解,以及传统研究方式来进行,直觉方法即为其中一种,此种方式主要以汉语特点和汉语思维为主,并由此一点点探索中国英语特点,但很显然此种方式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国英语,反而會使其中夹杂中式英语特点。若此种情况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舒缓,长久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错误的知识观,使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之间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甚至会逐渐被中国式英语吞并,如此一来我国在与外国进行各方面交流时均会受限,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文化交流[5]。
总结:综上所述,研究关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语言学发展,也能够使我国在英语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尤其处于当今形势下,英语占据了重要的发展地位,如今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中国英语目前最大的用处只是用于交流沟通,尚未对语言学研究方面提供有意义的帮助,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支持,但该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可上升空间,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红英.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看中国英语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4:90-96.
[2]于翠红,刘件福.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范式新进展[J]. 现代外语,2015,06:(02)833-841+874.
[3]曹亚茹.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新词研究[J]. 海外英语,2015,(11)22:219-221.
[4]张丹亚,杨珮艺. 英语变形记——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看英语在中国的进化史[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5:167-168.
[5]曹燕萍,姜孟,陈丽慧. 认知语言学内部转向——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兴起[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4: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