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研究

2017-03-15滕开雯

价值工程 2017年6期

滕开雯

摘要: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是一种企业大学建设运营新模式。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能够发挥人力资源部、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的协同作用,将专业部门负责人、专业专家人才充分卷入到培训当中,将企业大学的学科、课程和师资建设落到实处,使培训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培训师工作站的建立、运行需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激励标准。

Abstract: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rainers' workstation provides a new enterpris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rainers' works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can bring the synergy of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professional department and training center into full play, and bring the head of professional department and professional experts into the whole training process. It can integrate the disciplines, courses and teachers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implementation will 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ining e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er workstation, need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work standards and incentive standards.

关键词:培训师工作站;企业大学;集成培训

Key words: trainer workstation;corporate university;integrated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37-03

0 引言

企业大学是企业教育培训的重大变革,是标杆企业的成功实践,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大学在企业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众多中国企业大学中,真正有效运营的企业大学不足三分之一(葛明磊等,2016)。国内企业的培训师在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上仍处于一种相对薄弱的状态(黄永卫,2013)。企业在建立企业大学时常面临如何将企业大学建设落到实处,如何将业务部门卷入到企业大学建设和运行中,如何让培训起到良好效果的难题。培训师工作站是将企业大学建设中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企业大学运行中的学员和师资融合等进行资源整合的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基以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案例分析,建立了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新模式,为企业大学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企业大学建设模型,刘颖和吴峰(2014)从已有研究中归纳出战略性、学习体系、知识管理、技术、人才发展和绩效评估是企业大学设计模型的关键点。吴峰(2012)从场论模型角度提出了企业大学的评估模型,企业大学的评估体系包括战略性、经济性、组织学习、学习体系、学习技术、合作联盟、领导力发展、人才发展、組织知识、品牌影响力、绩效与变革、社会教育责任等十二项指标。

企业大学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如何建立使专业部室、人力资源、基层单位、培训中心整合集成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其次是如何使专家人才培养、管理实践创新与企业培训师融合与结合,使专家人才、企业培训师、创新实践与教材课件融合结合;最后是如何使专家人才、企业培训师与培训中心培训任务融合结合,使专家人才、培训师评聘、使用、考核、激励融合结合。这些融合结合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组织设计、职责任务分工设计、工作机制、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

2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师工作站建设案例

2.1 培训师工作站集成培训模式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和专业部室共同进行了培训师工作站的建设运营工作,为公司11700余名员工每年进行10万人天的培训。培训师工作站由各专业部室、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三方共建,公司内训师和优秀专家人才共同参与,按虚拟组织实施项目制运作管理。培训师工作各主体间关系如图1所示。

2.2 培训师工作站构成及分工

培训师工作站组织结构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公司资源优势、构建协同培养机制、促进知识技能转化”和打造专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性平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系统性平台、各类培训资源的整合性平台和优秀成果转化与传播的共享性平台“四个平台”为目标,对“工作站”的运作方式、组织设置、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做出相应规定。

培训师工作站原则上按专业划分设置。根据专业设置电网检修、电网营销、电网调控、安全管理、科技信息、财务审计、人力资源、工程建设、规划计划、物资管理、行政管理、党群管理、基础管理13个工作站。培训师工作站设站长、副站长、秘书并下设项目组。项目组设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根据需要设置项目联络人。工作站组织结构设置见图2。

人力资源部、专业部室、培训中心按照职能要求,共同承担工作站的建设指导、运作管理、任务执行、支撑协调职责。人力资源部是工作站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作站运行制度建立,工作站运行评价考核;负责工作站项目计划、立项审定;负责根据项目情况协调配置资源,保证工作站正常运转。专业部室是工作站专业主导部门,主要负责根据本专业发展和人才、员工培训培养需要,编制工作站项目计划;根据项目任务指定项目组组长、配置培训师进行项目开发实施;负责项目实施督导和验收评价。培训中心是工作站支撑协调机构,主要负责配合编制工作站年度项目计划;负责指派各专业工作站项目组联络人跟进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建设利于培训师创新研发、团队攻关的工作室,服务支撑工作站高效运行。

工作站承担培训项目策划与实施、培训资源开发与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与共享职责,工作站核心工作任务有5大项15个小项,如表1所示。

2.3 培训师工作站项目制标准化管理

培训师工作站采用项目制标准化管理。工作站项目管理是对工作站承接所有项目从计划管理、过程管控到考核评价的项目全过程管理,是工作站项目实施的标准和依据。工作站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跟踪管理。项目标准化实施管理流程分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和项目结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项目输入和输出。例如项目任务书(表2)作为工具表,明确了项目任务书中的各要素,包括项目名称、责任部门和经费预算等,明确了每个空格填写的规范,成为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2.4 培训师工作站工作规范

培训师工作站工作规范是根据工作站运行管理要求,针对工作站承接不同项目任务特点制定的业务管理流程及工具表单、作业标准与规范,是工作站工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和对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对团队人员进行激励的依据。

例:培训项目调研工具设计标准

调研工具结构:调研分析报告须包括标题、调研问卷/提纲说明、正文3个部分。

调研工具编写:调研工具编写字数不作要求,力求简洁明了。调研工具标题为“关于调研项目名称+调研问卷/提纲”;调研问卷/提纲说明为关于问卷目的、问卷方式、问卷填写方法等内容的基本描述。研究报告正文内容通常为各个具体的问题或陈述,通常表述为“问题题干+选择项”的方式。

调研工具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文件格式为WORD版,文件页面设置为上、下、左、右页边距2.5cm。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单位为仿宋_GB2312四号字;调研问卷/提纲说明为宋体四号字;正文内容为宋体四号字,单倍行距。

调研工具模板:参见——模板范例。

2.5 培训师工作站激励标准

培训师工作站激励坚持“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结合、促进成长;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结合、正向引导;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价值认同”的原则。针对工作站和培训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学习、提高技能、培训人员、承担课题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认同和肯定。培训师工作站激励,根据工作站和内训师、专家承担并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采用“工作任务积分”的方式,按内训师、专家个人积分和工作站团队积分,明确激励标准进行激励。具体工作任务积分标准如表4所示,根据培训授课、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不同的任务,以学时、数量等为单位,分别按照一项任给予相应应的基础积分,如果更高级别的授课等,乘以一个相应的系数。一定周期内所有任务的积分总和,构成了该培训师的总积分。

培训师承接的培训授课任务,若属于工作站入站项目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则按照本表中第一项“培训授课”积分标准计算积分,不再重复计算课时课酬。

工作积分计算后,根据工作积分,可进行相应的项目奖励。将工作站(专业部室)年度积分和培训师个人年度积分,按照综合排名前30%为A、31-60%为B、其他为C的比例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将运用于专业部室和培训师年度绩效、职业发展、评优评先等方面。

3 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建设新模式

基于培训师工作站的企业大学,是由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引,以信息支撑体系和培训师工作站集成培训模式为基础,以组织管理、课程研究、培训师资、培训课程、运管管理和评估管理六大体系为支柱进行建设的(图3)。以培训师工作站为基础的企业大学建设中,培训师工作站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联接作用。

4 结束语

以培训师工作站为基础的企业大学,能够将专业部门卷入到企业大学的建设运营全过程中来,在培训师和专家人才之间建立起一个共建共享的培训资源整合平台,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和培训中心之间以项目制标准化运作为手段,以明确顺畅的流程管理为指引,按照严格工作规范和任务积分激励,使企业大学的建设、运营落到实处,使培训效果能够充分转化成工作绩效的新型企业大学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葛明磊,張丽华,郭子豪,杨舒文.企业大学设计模型的再思考——来自华为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8):27-34.

[2]黄永卫.企业大学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43-44.

[3]刘颖,吴峰.企业大学逻辑:基于个案的设计模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4):6-10.

[4]段磊,杨奕,樊祎.企业大学最佳实践与建设方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