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思考
2017-03-15何国强赵海涛宋亚文
何国强+赵海涛+宋亚文
摘要:网络在带给人们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在知识密集、思想活跃的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情绪和价值判断的影响日益增强,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浅要分析了目前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现状、具备的优势以及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途径,以期为今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带给人们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各种各样的“亚文化”“非主流声音”也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网络舆论也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弘扬文化主旋律,推进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打造诚信、健康、文明、法治的网络空间的责任,做好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校园安全与稳定的关键环节。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网络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值得重点探讨和研究。
当代大学生均为90后,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学习新事物,更容易接受现在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化。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阶段,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正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着影响和冲击。但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阅历和能力去正确区分、摒除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左右。往往分不清楚网络舆论可能带来的影响,因而及时参与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的引导,帮助大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网络舆论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现状与不足
(一)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在辅导员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来开展工作,也都通过加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不过,这些手段的使用通常被用来发送通知或提醒,信息单向传递的多,双向传递的少。作者通过与不同的辅导员交流发现:多数辅导员只是把网络作为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把舆论引导当作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看待。
(二)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
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既须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储备,也须具备网络舆情分析领域的知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现在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不一,对非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辅导员工作十分烦琐,事务性工作缠身,如果再缺少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或培训,对于网络舆论把握和引导的能力便会捉襟见肘。但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计算机技能非常熟练,能够熟练地使用贴吧、SNS、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甚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表观点和看法去影响其他人。如果辅导员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跟不上学生的步伐,又怎能与之交流引导呢?另外,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的话语权是平等的,辅导员缺少了现实中学校赋予的“权威性”,对于舆论的引导能力从而也受到挑战,就须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舆论。
(三)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缺乏持续性
要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就要求辅导员随时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对正能量的予以肯定,对负面的及时反驳制止。但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可以说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大大小小都属于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有些高校辅导员还承担着一部分行政工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缺少时间和精力,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力度不够,即使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而不能持续进行,引导范围窄,缺乏持续性。
二、高校辅导员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优势
(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系道路和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体现了党中央对舆论引导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舆论引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要求辅导员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具备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解读水平,能够了解、把握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观点、立场、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上具有的优势保证了网络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
(二)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强
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容易成为民众和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是维持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辅导员是和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紧密的学生管理者,也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善后处理的主要人员。在容易引起舆论热点的校园突发事件中,辅导员可以成为舆论领袖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
(三)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更强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普遍受过较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学历层次,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强,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善于通过网络媒体搭建互动和对话平台,在獲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上更具有优势。
(四)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密切,更易得到学生信任和支持
高校辅导员能随时随地和学生保持密切交流和联系,年轻活力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使他们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亦师亦友关系,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使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能通过易为学生所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形式让学生受到教育,容易赢得学生信任和支持。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途径
(一) 加强辅导员网络技能培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意识
高校学工和人事部门应当把网络技能的培训作为高校辅导员培训、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过集中授课、外出培训、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运用网络的技能。学校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辅导员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使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学生交流,提高辅导员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引导意识。
(二)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虽然辅导员工作繁忙,但是在这个“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延伸网络思想政教育的阵地,拓宽工作渠道,提升工作水平,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关注网络舆论动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形成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工作方式,加强自身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
(三)辅导员应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扩大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力
在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少数学生是制造网络舆论的主体,并对多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一特点,这一部分比较活跃“少数学生”就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起了非常重要的中转和过滤作用。如果能在学生群体中把这一部分“意见领袖”培养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协助辅导员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把需要传播的信息通过他们传递出去,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辅导员可以增加形成多个网络舆论的兴奋点,参与互动引导
高校辅导员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可以增加形成网络舆论兴奋点,慢慢引导网络舆论改变原有状态,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由于网络舆论自由度较大,一定要有时机和度地准确把握,用适当的方式展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对于热点问题的舆论导向要有所掌控,可以主动出击积极营造校园网上的热点信息,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构建,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
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助于建设和谐、稳定、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传播信息、海量意见,消除校园中存在的焦虑、困惑、极端式不积极的因素,对校园稳定安全、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丽,产慧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2]苏运生,卢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播[J].教育评论,2012,(3).
[3]张明平,吴奕.新媒体语境中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J].高教纵横,2015,(8).
[4]孟庆涛,刘业兴,唐勇.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引导[J].科技信息, 2007,(32).
[5]张彦,霍晓丹,孙也程.高校网络舆论状况及舆论领袖的作用和特点[J].典型研究, 2012,(10).
编辑/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