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
2017-03-15陈传贵
陈传贵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由于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便很少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了;而家长也普遍认为家庭、工作以及自身的难处没有必要和孩子多交流,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孩子们不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从而对父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产生误解,或对父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品德教师,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品德课堂,引导孩子们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更多地了解父母,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一、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学会换位思考
長期以来,小学生一直在被父母关注、呵护的状态下生活,却很少关注父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在品德课上我们师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为子女和家庭全身心的付出,从而主动为父母分忧。
笔者在教学《父母的难处》(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这课时,课前布置孩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父母有哪些难处。
师:课堂上引导孩子在小组内讨论“父母有哪些方面的难处?”父母的这些难处哪些是由自己引起或者与自己有关系的,请你们用笔写下来。(生写)
生写完交流讨论后举行小小辩论会:大人的难处我能帮着解决吗?
本片断教学中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为家长分忧的思想。学生在辩论、讨论、交流中体会到自己也能为父母解决一些难处,并引导他们学会将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巧妙调解家里的烦心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责任感首先是在家庭中得到孕育的。如果孩子能从小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以自己的智慧处理家庭中的烦恼,以具体、主动的行为参与家庭生活的进程,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少年。
笔者在执教《家里的烦人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员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应该正确对待家中的烦恼,为家庭幸福尽自己的力量。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再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帮助学生解决烦恼。
小学高年级的儿童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独立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已经能够体察到家庭矛盾之所在。这是他们对家庭问题“懂”的一面。但在理解父母的难处、家庭矛盾的化解、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是他们不懂的一面。
本节课中笔者就是从儿童家庭生活中这种“似懂非懂”的基础出发,进而帮助儿童学习处理家庭深层次问题。教学时笔者先从“幸福”入手,在《相亲相爱》的音乐声中感受家庭幸福的瞬间,回忆并介绍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让“幸福”为“烦恼”铺路。等学生进入状态、打开话匣子之后,再过渡到对家庭中烦恼事的回忆和表达。通过“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这一小组活动学习,帮助学生归纳出解决家庭烦恼的一些基本策略。课堂上教师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合适的方法尝试着解决家庭中的问题,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这正是品德课堂上的教育智慧所在。
三、引导学生学会并乐于与父母交流
现代家庭由于父母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与孩子生活空间的疏远,精神交流时间的减少、方式的单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等种种原因,使得父母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思想现状、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成长中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父母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父母作为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不仅应该成为孩子尊敬的长辈,还应该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
在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填一张调查表,让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学习、课余生活安排、饮食或穿着三个方面汇报父母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和父母之间有了这条沟,产生了隔阂。
在品德课堂上教师智慧地设计了相关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把父母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并乐于与父母交流,从而充分发挥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让我们品德教育者,做个有心人,在我们的课堂上智慧地引领,让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