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脑:预防老年痴呆
2017-03-15杨玉慧
杨玉慧
打麻将玩牌吧,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玩玩游戏吧,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多做家务吧,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不要总坐着无所事事,要不然会得老年痴呆……
上了岁数的人,绝大多数是知道而且惧怕“老年痴呆”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全球有上亿人正在受到老年痴呆症的困扰。具体到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得病人数在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患者之多已经够让人震惊,更可悲的是,到现在为止,人类依然没有发现什么药物可以根治“老痴”,也就是说,一旦发病,就如离弦之箭,只能往前飞,我们能做的只有通过各种措施来增加阻力,降低箭的速度,延缓病情发展。
老年痴呆发展的三个阶段
严格来说,进入老年后,人的大脑有一些退行性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具体表现为:记忆力不如以前,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差等,所以我们会戏称老人为“老小孩”。不仅是大脑,身体各器官机能都有所下降,这是人生的必然。而达到“老痴”的程度,还是有一个漫长过程的。
轻度“老痴”阶段:主要特征就是健忘,从厅里起身要去厨房拿把汤匙,结果到了厨房就忘记了自己要来拿啥。当然不是说只要有健忘的行为就是老年痴呆,有时候大脑分神也会这样。但是如果频繁健忘,或者经常做一些“丢三落四”“骑驴找驴”的事情,而且伴随着唠叨增多、性格偏激等症状,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那是因为认知可能也发生了障碍,对事物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下降了。
中度“老痴”阶段:主要特征是迷路,不认人。这是因为大脑中辨识空间的部分受损,哪怕是经常走的自家小区,也会出门就找不到家了,还不认人,先是说不上来老朋友的名字,再发展下去就是认不清朋友的模样,经常有“我看着你面熟,但是真想不起来你是谁”的表现,再发展就是连家人可能都不认识了。这个阶段的老人很容易因为迷路而丢失。
重度“老痴”阶段:那就是生活不能自理了,只能卧床,吃饭、穿衣、大小便均由人伺候,话也说不清楚,逻辑思维混乱,生活质量很差。重度“老痴”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病情都是逐渐发展的,我们认识到“老痴”的发展阶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可以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尤其是第一阶段,不要认为这是“正常”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老年痴呆的相关因素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到现在还未能找到,我们普遍认为,确实有一些因素与“老痴”相关,这些因素,有的不可控,有的可控。
不可控因素:年龄与遗传。年龄自不必说了,有研究证明,65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每增加5岁,患“老痴”的几率就会增加一倍。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人人都有老痴,只是程度不同。另外,统计学发现,患有“老痴”的家庭,其直系后代患病的几率有明显增高,可见遗传也是因素之一。
可控因素: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运动、社交活动等因素。我国是个烟草大国,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吸烟会引发肺癌。与此同时,吸烟还是“老痴”的诱发因素,有研究显示,每天抽烟超过2包、烟龄超过20年的人群,在65岁以后,几乎人人都有“老痴”的症状。饮酒方面,少量饮酒(每天男士不超过20克纯酒精,女士更少)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大量饮酒,就会伤肝、伤脑,致“老痴”。
慢性病因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慢性病的患者,得“老痴”的几率会更大。而这些慢性病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有关,有的因素是可控的,比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有的因素则是不可控的,比如遗传。
不可控因素只能依靠医学发展来解决,而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认识并调整可控因素。
老年痴呆的自我预防
虽然目前做不到根治,虽然发病因素不确定,虽然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老年痴呆。
首先,不隐瞒,不回避。一旦发现自己有“老痴”的苗头,要及时告诉家人,这样在性格偏执、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可以争取家人的谅解,有利于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延缓病情发展。
其次,多用脑。应以快乐的或者平静的心情用脑,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等许多活动,都可以锻炼大脑,延缓衰老。达尔文曾经提出过“用进废退”的原则,说的是我们的大脑,不会用坏,而是会“越用越灵”,因为在用脑的过程中,大脑通路能得到建设或者强化。
第三,多运动。这不仅是防止“老痴”,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因为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大脑血液充沛,还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多种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冷静等不同的感受。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大脑。
第四,记事本,随身带。这是针对发病初期的老年人说的。一旦发现自己健忘、记忆力下降,那就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一旦想到立刻记上,然后一件件去完成。记事本不仅是提醒老人要做的事,而且通过一项项完成记录的“任务”,会给人以极大的自信心,这对延缓大脑退化是有利的。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对于“老痴”的家属来说,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随时的关注。记得多年前,一位国外的摄影师发布了一组作品,名叫《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记录了父亲患“老痴”三年来,儿子的深情与陪伴。其中有一段话,摘录如下:
我带着父亲参加了母亲的葬礼。但是回家后,每隔15分钟,父亲就问我母亲去了哪里。我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她死了。父亲震惊极了,问我为什么没人告诉他?为什么不让他参加葬礼?为什么他从没去医院探望她?......他全忘了。
于是,我改口说,母亲去巴黎照顾生病的舅舅了,暂时不回来。
在亲情面前,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温暖的陪伴。当然,除了陪伴,还有一些爱,可以用行动表现出来:
1.避免老人单独外出,制作随诊“名片”,以防万一。名片上写的项目有:本人姓名、家庭地址、子女电话、病情等信息。名片要多做一些,分别缝在外衣、内衣等多个部位,一旦走丢,可以期待好心人把老人家送回家。
2.不训斥、不苛责。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案例,就是儿女与老人家争执,总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其实有的时候,老人家的想法偏激,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生了退行性变,无法与年轻人同样思考问题。所以,在这种时候,就想想,是对错重要?还是老人身体重要?自然就不会去争了。还有万一老人出了什么差错,失手打坏家具,或者走丢被送回家等,他们本身就是恐惧的、无助的,此时切莫再行苛责,而是应给予温和的抚慰,让老人的心情尽快平静下来。
最后,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