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2017-03-14陶继华王安东赖小东

关键词:岩石学理工大学岩浆

陶继华, 曹 俊, 王安东, 赖小东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岩石学”是地质学、固体地球科学和地质类院校(系)教学结构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从事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工作的基础[1,6]。“岩浆岩石学”作为“岩石学”系列课程的重要分支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岩浆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和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浆活动与矿产、构造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岩浆岩石学”与其他地质类课程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保证其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2,8-10]。“岩浆岩石学”课程教学包括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许多地质勘查单位更加强调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3,14]。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其前身为“放射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到现在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5,7]。学校历来十分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其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尤其注重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5,11-13]。同时,该专业已于2011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专业,2012年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卓越人才计划”专业[4]。“岩浆岩石学”是该专业的主要学位课程之一,而其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近年来的“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东华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在地质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岩石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为此,下文从教学大纲、教学平台、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浅显体会,旨在与同行专家一起探讨,共同促进“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1 整合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岩浆岩石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关键[1,2,8,15]。东华理工大学作为全国较早开设地质学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之一,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教学实验平台——放射性地质国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4]。“岩浆岩石学”的实验课程教学以该实验示范中心为平台,并制定了详实的教学大纲,把实验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有的“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安排课程学时为24学时。整个实验教学内容采取层次递进教学模式,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性实验,占总课程量的75%,主要学习常见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的观测,常见岩浆岩结构、构造的特征的观测,常见岩浆岩种属鉴定特征的观测;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性实验,占总课程量的20%,主要学习按相关岩石分类命名原则给出较正确的岩石名称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占总课程量的5%,主要学习简单的岩石成因分析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鼓励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5],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现有的教学大纲提出修改意见,并允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满足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前提下,对教学大纲进行微调,以此积累并总结好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大纲,有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 适时跟进实验平台建设的发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近年来,学校大力支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建设,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改造该专业的放射性地质实验中心,大大改善了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4]。其中,与“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相对应的显微镜实验室和基础岩矿标本实验室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为跟进实验平台建设的发展与提高,挖掘实验室硬件设施投入带来的教学实际效果,保证新的岩石手标本和岩石薄片内容与实验指导书相配套,满足实验大纲的教学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教学经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3 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认为,启发式教学在地质学教学,尤其是岩石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3,5,1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进行岩石手标本教学,后进行对应的岩石薄片教学,形式上则是先观察、思考,后描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他们自己手里的岩石标本和岩石薄片,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做好详细的描述与记录。观察和描述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举手提问,通过解答和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或提出新的想法,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考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把“听课学习”变成“专题式讨论学习”方式,避免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形成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过程[1,3]。这样逐层推进,步步为营,使学生最终具备扎实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

4 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机制,强调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考核机制,加大实验课程考试比重,有利于改变地质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培养具有扎实地质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1-3,5,8,11,12,]。

鉴于“岩浆岩石学”的学习成果最终是应用于岩石的鉴定,而其工作成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实验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因此,应该尽可能通过考核结果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致力于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知识的习惯[1]。为此,我们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在具体的考试内容设计上,我们采取对未知标本和薄片进行鉴定的即时考核机制:在每位学生考试座位上放置一块未知手标本和对应的岩石薄片,学生通过放大镜、小刀、显微镜对岩石标本和薄片分别独立进行观察和描述,给出岩石分类和命名,完成岩石鉴定报告。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也引起了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柴凤梅,木合塔尔·扎日,汪立今. 浅谈“岩石学”课程建设及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9 (2):92-94.

[2] 陈骏,胡文瑄,李成. 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 (1):133-139.

[3] 董国臣.“岩石学”教学与实践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15 (4): 17-19.

[4] 姜勇彪,郭福生,张树明,等. 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15 (1):36-39.

[5] 姜勇彪,张树明,刘平辉. 如何加强地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5 (2):195-197.

[6] 赖绍聪. “岩石学”系列课程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04(3):58-60.

[7] 赖小东,何炜静,王安东,等.具铀资源特色地球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东华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为例[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 (3): 147-150.

[8] 李旭平,房庆华,樊爱. 也谈“岩石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8 (3):82-85.

[9] 刘建朝,薛春纪. 实践教学是保证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J]. 中国地质教育,2004 (1):24-25.

[10] 罗小平,沈忠民,陈义才,等. 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构建资源勘查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105-108.

[11] 张树明,郭福生,孟显云,等. 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3 (3):54-56.

[12] 张树明,郭福生,余修日,等. 我院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设想与实现[J]. 中国地质教育,2004 (1):67-69.

[13] 张树明,孙占学,姜勇标,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06 (4):102-108.

[14] 张晓军,魏俊浩,王敏芳,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J]. 中国地质教育,2013 (3):102-105.

[15] 张照录,刘晓,丁东业,等. 地方高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配置[J]. 中国地质教育,2015 (1):129-132.

猜你喜欢

岩石学理工大学岩浆
昆明理工大学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浙江理工大学
广西平乐厄背地区煌斑岩岩石学及重砂矿物学特征
大兴安岭北段构造发展与某地层成因联系
安徽东至查册桥金矿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