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专业化之路的思考

2017-03-14

关键词:摄影记者摄影专业

李 劼

(抚州日报,江西 抚州 344000)

当前,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盛行,摄影器材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操作简便的智能手机一道,使人人都能拍出符合纸媒和网媒采用要求的图片,普通人都能成为享有传播信息能力的公民记者。新闻摄影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的巨大变化,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间竞争的空前激烈,一些传统媒体对新闻摄影的态度微妙,一再削弱摄影记者地位、裁减从业人员、降低薪水,传统媒体专业摄影记者深切地体会到,媒体大变革时代的压力倍增,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然,读图时代的媒介渠道、思维观念、用人机制在改变,无疑为新闻摄影记者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因为对优质的新闻图片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

走专业化道路是摄影记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如何不断适应数字时代的新要求,在强手如林的新闻摄影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是每个新闻摄影人走好新闻摄影专业化之路,开拓新闻摄影新天地亟待思考的难题。本文拟从创新思维、影像语言、人文素养、道德伦理、情感表达等方面,从专业技能技巧、个人素养操守两方面,探讨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新闻摄影专业化水准。

1 创新思维与个性表达,让专业新闻摄影无往不胜

专业新闻摄影的专业化,要求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从创新层面,探究解决摄影记者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这也是指引我们通往专业之门的金钥匙。

1.1 题材创新与思维深度

在数字摄影时代,摄影记者的专业化水准,体现在无论任何主题策划和题材,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都能拍到媒体编辑愿意采用、有可视性、与众不同的新闻图片,而不一定非得遇上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才能一显身手。

在日常新闻采访中,摄影记者能碰上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使碰上了也不见得轮到自己去,所以摄影记者不能天天指望碰上天灾人祸的突发事件,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在日常新闻和社会新闻上下功夫,不断锤炼自己的技术技巧,做到不论题材大小都能轻松驾驭好,为真正遇到重大题材时从容应对打下坚实的基础。题材是成就摄影作品的前提条件,通常的做法是寻觅拍摄别人没拍过的题材,在老题材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而不能一味地满足于拍摄车祸、乡村戏班、儿童患白血病等被人拍滥的老套题材。如《中国青年报》的赵青拍摄的《电视上的奥运会》,同样是拍摄奥运赛事的题材,就另辟蹊径选择非决定性瞬间,拍摄不同场景下人们关注奥运比赛的画面,独特的思路巧取了荷赛奖牌。

公民记者无法与专业记者相比,因为专业摄影记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深度思维能力。在新闻事件面前,独特的拍摄角度和多维度观察能力,以及跳出浮华表象的冷静思考与研判能力,这不仅是做好深度新闻报道的综合职业素质,也正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优势所在。

深遂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来自于不懈的专业追求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知识储备,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学习思考过程。全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快的要求,要求快速反应、快速判断、快速抓取瞬间,这里面考验的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和形象思维,同时还有文化修养、政治素养、沟通能力等非形象思维能力,这些都来自于长期学习和实践。除了盲拍、手动调焦、持机稳定性等摄影专业操作技能训练,努力做到人机一体之外,还要关注阅读新华社、路透社、法新社、马格南等知名媒体精彩图片,通过大量读图形成形象表达意识。只有大量涉猎新闻摄影专业书籍、政治理论著作、国家政策法规,甚至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经济、哲学等方面知识,才能在面对突发新闻时从容应对,才可能成就有深度有内涵的好作品。同时,时刻关注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动向,主动适应媒介整合的发展形势,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会操作除摄影之外的视频、音频采集和后期处理技术,还有无人机操作技术、360°全景拍摄技术等新技术,提高文字功夫,实现从单一到全能的全媒体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

1.2 视觉语言与个性表达

任何新闻摄影作品都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摄影记者在浩如烟海的影像堆中,必须找到独特的影像语言,以个性化的视觉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如《新快报》副总编、著名摄影记者李洁军的《复制战争》,将玩偶置于模拟战争环境背景之中,以极其主观化的方式再现战争的经典瞬间,这种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影像,正是新时代更新新闻摄影观念、满足视觉影像创意需求的一个缩影。

视觉语言的应用可以解读为新闻摄影的形式感问题,通过光影、线条、构图、质感、对比、角度等摄影视觉语言的创新,来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新闻信息、表达思想感情,从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和新鲜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摄影记者可以尝试以下几种个性表达方式的训练方法: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可使用的点线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寻找自然界中的抽象符号来象征隐喻某个意图、随意盲拍再现潜意识、换个角度看世界[1]。但我们又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创新、角度上的创新,这只是新闻摄影的手段,还要注意与新闻事件内容相结合,表达人物情感和丰富的新闻信息,提高新闻图片的新闻传播价值。如以拍摄体育新闻摄影闻名于世的新华社记者费茂华,在体育赛场和大型活动现场总能抓到“独特”瞬间,如拍摄于伦敦奥运会的作品《烈火战车》,他在百米赛场上发现,任何自己想象到的独特位置早已被别的摄影师占据,于是他爬到三层观众看台上,发现看台正好在奥运火炬的正上方,于是思考如果短跑名将博尔特若夺冠庆祝胜利,会多跑一段距离或许会从火炬下经过,结果他拍到了博尔特与升腾的火炬在一起的新闻图片,通过人无我有的独特视角,表达博尔特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与火热的运动激情。追求独特的理念和表达方式,再一次让他在强手如云的国际新闻媒体竞争中笑到了最后。

如果是图片专题,还要注意影像叙事手法的运用和内在逻辑的联系,以独到的新闻视角、温暖的拍摄者立场、个性化的摄影语言与精心的故事编排,拍摄出打动人心的时代影像,讲好我们身边的中国故事。

2 人文关怀与道德操守,让专业新闻摄影走得更远

专业新闻摄影之所以专业,在于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从精神道德层面,解决其内在发展动力和社会责任及担当问题,这也是新闻摄影存在的根基所在。

2.1 人文素养与真情实感

新闻摄影记者通过影像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客观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摄影记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立场。人文关怀是指能够关注到人的精神世界,关注到事件背后所反映的深刻社会内涵,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更多地体现出对社会上的人的关注,对于人性的考量等[2]。新闻摄影记者只有满怀真情,始终以平民视角,着眼于社会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通过人的视角关注世间万物,关注人类的生存际遇与情感道德,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才能以人性的光辉引发人类情感的强烈共鸣。只有满怀人文素养和情怀的摄影记者,才能真正进入被摄者的内心深处,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佳作,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

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感,首先体现在对被摄者的尊重上,要心存人文情怀,富有同情心,要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摄影记者应有的道德操守,更体现为对受众的道德教化和精神力量所在,通过影像传播的力量,可能改变弱势群体的困境,甚至可能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如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拍摄的名作《火从天降》,以惊恐万状的女孩被燃烧汽油弹烧伤,呈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反战浪潮,使越战得以提前半年结束。中国摄影记者余海波的《中国大芬油画村》获荷赛艺术类二等奖,也很大程度得益于扑面而来的人文精神,让人感受到画工们的艰辛与梦想。

反之,如果摄影记者是自私自利、追逐名利之人,不仅很难达到人文关怀的境界,还可能因为制假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摄影记者能够克服“等靠要”的浮躁不实思想,真正深入基层一线,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摄取鲜活的生活气息,真诚地热爱这片土地和人民,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才能拍摄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2.2 伦理道德与专业形象

伦理道德,具体到新闻摄影领域,即摄影记者和新闻媒介拥有宪法予以的权利去拍摄和发表照片,但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得考虑怎样去做。更直观地说,这种考虑包括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拍与不拍,用什么方法拍;拍得的照片是否是新闻事件最真实的表述;照片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当照片以某种形式发表后会对读者和被摄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怎样在满足公众知情权利的同时,照顾到被摄者的权利等问题[3]。新闻摄影行业最容易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导演摆拍新闻、文图不符、刻意篡改造假、过度后期处理、挪用往年图片等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问题。

摄影记者是否遵守新闻摄影伦理道德操守,直接关系到主流权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关系到新闻摄影记者自身良好的专业形象,也关系到新闻行业传播环境和秩序。专业摄影记者在拍摄犯罪嫌疑人、性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时,还有深度烧伤或溺水身亡的儿童及惨烈车祸现场场景时,都要注意运用技术性处理,规避直接清晰地拍摄人脸,以免为被摄者今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或是使读者阅读图片后产生不适观感。原《每日商报》摄影记者李颀拯拍摄《小广告》新闻摄影专题中,书写“枪支迷药”小广告的被摄人因为身份特殊,拍摄时选择侧逆光位,并且在长头发和被摄人吐出浓烟烟雾的遮挡下,几乎无法识别被摄人的脸部特征。

当下,新闻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数字时代新闻信息传播迅猛的情况下,为博眼球和追逐利益的需要,有偿新闻、新闻图片制假等有悖新闻伦理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有从业者素质不高、相关法律监管机制不严、新闻道德教育缺失等种种原因,专业摄影记者一定要严格自律,恪守新闻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坚守做人底线和承担传递社会正义感的特殊责任,提高媒体公信力和促进新闻媒体良性发展。

新闻摄影记者要满怀赤诚之心,时刻以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自己的新闻摄影理想,以主动作为的姿态革故鼎新、奋发有为,坚持记录时代变革和历史发展进程,培养新闻敏感性和形象思维,研究受众的读图心理,在选题、立意、手法、思维、情感运用等层面不断突破创新,加强业务和各种知识的储备,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凭借新闻摄影专业化这个法宝,在数字时代新闻摄影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必将为新闻摄影事业开拓出无限广阔的光明前景,推动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1]钟建明,山姆王,应爱萍.摄影与表达——当代摄影实践与理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7:301.

[2]崔晓鹏.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理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3):183.

[3]曾璜,任悦.图片编辑手册[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245.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摄影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