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5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7-03-14蔡军
蔡 军
(榆林市神木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 榆林 719300)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5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蔡 军
(榆林市神木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 榆林 71930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将另外1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远期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临床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提高患者远期椎体高度恢复状况,减少骨水泥渗漏状况,可将其作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骨折类型,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该病也常采取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此次研究中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患者椎体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CT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符合《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关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无脊髓灰神经根损伤状况;均无手术禁忌;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0例患者中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9.4±4.2)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将另外1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 (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局麻,并对患者行单侧椎跟弓注入骨水泥,取俯卧位,在C臂透视机辅助下进行常规椎弓根入路穿刺。对照组患者穿刺针抵制椎体前1/3位置,调制骨水泥至黏稠状,使用压力注射器注入,直至骨水泥到达患者椎体后壁,当骨水泥硬化后拔针。观察组患者穿刺入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穿刺结束后,将工作套管前端置于患者椎体后缘,使用手动钻钻出通道,通过椎体通道置入球囊,经C臂透视机辅助下扩张球囊,使用注入管向空腔中注入骨水泥,保证空腔填塞完好[1]。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进行2年随访,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远期椎体高度、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状况。活动能力评分1~4分,分数越高,活动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远期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84.9±10.4)%与对照组(70.5±8.7)%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3,P<0.05)。
观察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为(1.3±0.2),与对照组(1.4±0.1)相比无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P>0.05)。
观察组患者无骨水泥渗漏患者,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渗漏。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x2=4.615,P<0.05)。
3 讨论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骨折类型,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也将逐渐严重,对于传统开放手术的耐受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均属于椎体微创手术,其手术切口小,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了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及患者骨水泥渗漏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时,通过高压注射骨水泥,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骨水泥渗透,且其无法纠正患者椎体后凸状况,因而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改善状况不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利用球囊扩张辅助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采用球囊扩张后,患者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有效避免了骨水泥渗透状况[2]。且球囊扩张后也能促进患者椎体恢复;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时,也能改善患者后凸畸形状况,对于存在严重后凸畸形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临床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提高患者远期椎体高度恢复状况,减少骨水泥渗漏状况,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可将其作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1] 李浩,方宣城,邱新建,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J].安徽医学,2012,33(5):538-539.
[2]徐宝山,闫广辉,夏群,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3):133-136.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1.058
2095—9559(2017)01—2833—01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