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2017-03-14刘坤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课堂教学

刘坤彪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刘坤彪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翻转课堂模式成为当下创客时代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高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决定翻转课堂效果的因素,设计了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室有机利用,将学生自学、探讨、提问、作业展示和老师辅导、讲解、总结充分融合,为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行的应用方案。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自从“互联网+”名词首次出现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思维渗透所有行业和领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引擎。“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这场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工具的教育变革中,传统课堂教学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现状,重构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新型教育生态?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变革,课堂“翻转”才变为现实,教师将课堂教学资源(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录像、教学软件、电子教材、作业等)上传到数字化平台,学生按照课程学习目标,登录平台并获取各种教学资源,自主完成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平台反馈的学习结果,老师可以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专题讲解,改变了传统教学组织方式,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受到国内外师生的广泛支持。

一、“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础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并非两个行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营销管理思维,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拓展的新型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并非去颠覆传统教育,而是为学生用户提供适应现代通信环境的教育服务[1]。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各种集约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等。微课是以讲述具体知识点为目标,通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呈现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2]。慕课是以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为载体,向授权用户提供课程学习、交流、互动等服务的教学模式[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是学生在课前登录在线平台,观看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提前预习;课中教师解答学生反馈的疑问,并讲解重难点操作及注意事项;课后学生自主练习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教育,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全程参与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练习答疑、教学评价等所有教学活动,将课外信息反馈到课堂,再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辅导与课外自主学习紧密衔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学资源变得更加唾手可得,学习时间变得碎片化,学习体验更加多样化,信息互动更加实时化,资源分享更加便捷化,更多的社交网络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提供渠道。数字化学习平台记录了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活动,并形成大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等,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思想的关键是颠倒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过程。课前学习者自主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完成新知识的预习,并在线反馈学习中的问题;课堂上借助教师的指导、点拨、解答等完成知识的内化。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和实验后指出,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四大因素:多元的教学环境、学习观念的转变、精心组织的课程内容和双师型教师[4]。

1.多元的教学环境

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等都是翻转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选择任意的时间、地点,可能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会议室、寝室、企业或家里等,学习的时间就不一定限制在课堂内,任何空闲时间都是学习的机会。

2.学习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导演,学生应在导演策划的剧本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在不同的学习情景和工作过程中,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换言之,教师的工作重心是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辅导学生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研发;而学生要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或情景为导向,适应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习主动性,着力提升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精心组织的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是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体,涵盖了教学理念、项目和动态课程资源。为体现高职教育的“行动导向”特点,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先行后知、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它不等于教材的章节知识。严格地说,课程内容是科学序化的教学内容,内容选取包括知识、技能、素质、情感等,须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过程程序化教学内容,内容安排要符合职业成长和学生认知规律。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教师按照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在这种以工程职业实践环境为依托的任务驱动教学的环节步骤中穿插理论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单一项目要包含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经过重复相同的设计与制作步骤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4.双师型教师

由于课程内容中的工作任务模块源于工程项目,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工程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真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秀课程,并逐步形成精品课程资源库,带动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另外,教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搭载丰富的企业项目,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为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二、“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行业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灵魂,直接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一思维体系包含以下具体思维。

思维一: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教师要懂得“体验之上”的法则,学习原本是学习者探索未知事物和获取技能的过程,若学习过程充满惊喜和好奇,那么课堂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如果学生能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设计开发产品,那么他们就会深刻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和适用性。

思维二:简约思维。在这个节奏加快的时代,尤其是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教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紧扣重点讲授。教学资源的设计同样需要简约,比如微课要突出简短、完整、知识点清晰的特点,PPT、PDF等演示文档要力求精致,避免冗长累赘。

思维三:大数据思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资源大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生成有价值的数据,是向用户提供教育增值服务的基础。教师采用精准营销模式,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方案。学生只要进入课堂或登录资源平台,他的所有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就会呈现在教师眼前,教师能轻松地为用户实时推送教学资源。

2.准确把握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翻转课堂不仅仅是颠倒课堂与课外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反转课堂知识传授与知识巩固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多个微课或教学录像等,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按照实际工程项目实施的流程和业务规范,分组进行实操、研讨、创新等团队协作,教师为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咨询、总结、考核、复杂问题点拨等辅助管理服务;课后学生查看教师的点评与指正,反思、修改出错的操作,最终掌握技能。

3.遵循翻转课堂的实施原则

原则一:有利于学生获取和内化知识。以往学生主要在学校安排好的上课时间和教室里聆听教师的讲解,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讨论、交流,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式、渠道过于单一。而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延伸到课外,学生可灵活掌控学习时间和地点,反复观看授课视频,及时地在线上与其他学习者互动,随时发表问题和创意想法,会引起众多学习者和教师的关注,这样的方式能持续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置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式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进入项目的研发或工作任务的执行。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标准、分析方法、理论应用、思维方式、职业素养等进行现场指导,这样使得教师能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和能力水平,为进一步的分层教学提供可靠的数据。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模式下,在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加入了教师的指点、评价、总结和跟踪,使得知识内化效果的评价变得具体化。

原则二: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知识结构、变通能力等参差不齐,造成了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获取和内化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以往有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浅薄,希望增加难度,而有的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希望简化知识。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赢得用户的满意度,教育服务也不例外。翻转课堂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基础、提升、精通类型等),不同学生各取所需、互不干扰,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各有所长,真正实现分层教育。

(二)“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图1 “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深刻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把课程视为产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思路,以面向产品、过程、系统生命周期的工程教育方法[5](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技术路线,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和排序。以真实工作环境和项目(任务)为载体,设计必要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使用项目教学法或引导文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并制作成微课视频体系,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课堂前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观看微课视频,下载各种学习资料并自主学习、训练测验,在线提交疑问。课堂上学生针对课前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参与教学情境中的各个项目任务模块,学生可借助小组协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在老师的辅导、点拨之下完成项目的所有环节,最后生成作品。课后学生把小组的作品提交到线上并展示出来,可查看其它小组作品,相互借鉴。那些学有余力并希望深入钻研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任务的训练着力强化应用技能。形成如图1所示的“互联网+”思维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总结与思考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86.

[2]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7.

[3]程晓伟.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软件导刊,2015(5):182.

[4]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5]郭玲.融合CDIO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32.

[责任编辑:罗幼平]

Design of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under “Internet +”

Liu Kunbiao

(WuhanCityVocationalCollegeWuhan430064Hubei)

Flip class mode is becoming a hotspot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which has caused a great and strong rea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xplore “Internet +”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design, the author mad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educ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flip classroom and factors to decide the classroom effect, designed a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overing three stages of before, in and after class based on Internet+, apply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and the classroom, combing the students self-study, discussion, ask questions, assignments and teacher counseling, explaining and summarizing fully, which supplie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realizing the Internet+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net +;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2017-02-11

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淘宝网店运营实训教学研究”(2013194);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基于Android的高职院校移动教学平台研发”(B2015286)

刘坤彪,男,湖北松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Web应用与移动应用开发。

G424.21

A

1672-1047(2017)01-004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1.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