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种鸭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7-03-14高绪慧高亚东魏笑笑李志中韩姗姗秦立廷
高绪慧,高亚东,魏笑笑,李志中,韩姗姗,秦立廷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动保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一例种鸭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绪慧,高亚东,魏笑笑,李志中,韩姗姗,秦立廷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动保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近期实验室接诊到一例来自山东潍坊地区的种鸭病例,通过对发病鸭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最后确诊该鸭群为葡萄球菌感染。经实验室药敏试验,并筛选出敏感药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终控制病情的发展。
种鸭;葡萄球菌;诊断;治疗
葡萄球菌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传染病,葡萄球菌感染多发生在炎热季节,家禽常发病的部位是骨髓、腱鞘以及腿部关节等,有时也可引起败血症。2016年7月,动保中心接到一例以跛行、采食量下降、死淘率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病例。具体诊断和治疗经过如下。
1 发病情况
某大型种鸭场存栏樱桃谷种鸭9万羽,各批次均有1%左右的种鸭表现出趾关节肿大,行走不正常,采食下降,死淘率增高,经济损失较严重。
2 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不振,两翅下垂,缩颈,嗜眠,食欲废绝(见图1、图2),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胸腹部以及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有血样液体渗出。破溃后将周围羽毛沾污;病鸭站立时频频抬脚,驱赶时表现跛行或跳跃式步行,跖趾、跗关节肿胀,破溃。
图1 病鸭两翅下垂,缩颈,嗜眠
图2 驱赶跛行,疼痛,行走困难
3 病理变化
趾关节肿胀、变形,切开肿胀的趾可见由纤维组织-肉芽肿形成的肿胀块(见图3)。跖趾关节变形,关节面粗糙,关节腔内积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跗关节肿大,关节腔内充满血样脓液。死鸭有腹水,肝肿大、质脆,呈绿褐色;脾肿大、瘀血(见图 4)。
图3 趾肿胀,里面充满纤维肉芽肿和脓液
图4 脾肿大、出血,肝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料涂片镜检 采集病鸭脚趾肿胀处脓液、心包液均匀涂抹于载玻片玻片,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到有大量短链、单个或成簇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2 细菌培养及分离 无菌采取病种鸭脚肿胀处浓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NA)平板、胆硫乳(DHL)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和BP板中,于37℃恒温培养24h。结果显示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直径为1~2mm的菌落,DHL平板不长菌(见图5);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具有明显溶血环的较大菌落;在BP平板上生长出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见图6)。取平板典型菌落涂片,可见清晰的呈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见图 7)。
图5 病鸭脚掌肿胀浓汁涂板培养12h后,NA长菌,DHL不长菌
图6 BP平板上培养出的葡萄球菌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图7 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的葡萄球菌
4.3 药敏试验 对分离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钠极敏感,对新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高敏,对氨苄西林、沙星类中敏,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不敏。
5 诊断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葡萄球菌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及时隔离发病的鸭子。
6.2 参照药敏结果,注射头孢噻呋钠0.1~0.2mg/只/次,每日2次,连用5d。
6.3 对于个别有关节或趾部有病变的鸭子,用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6.4 病情严重的鸭,由于治疗价值不大,直接淘汰处理。
6.5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6.6 做好鸭舍内的卫生清扫与消毒工作,保持地面或网架的清洁,每日用百毒杀等对全场、鸭舍进行彻底消毒。
6.7 及时清理饲养场地上的尖锐物,防止对鸭只脚部造成外伤。
7 小结与讨论
从实验室诊断到临床治疗,及时准确。治疗过程参照药敏结果,给药合理有效,同时,加强环境消毒和减少应激,投药后第2天开始死淘不再上升,一周后5000只规模的鸭群死淘由10只左右下降到正常死淘1、2只,降低了养殖场经济损失。
创伤是葡萄球菌病主要的传染途径,但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雏禽脐带感染也是常见途径。某些疾病或人为因素是葡萄球菌病的诱因,例如刺种免疫、断喙、划破、刺伤、腐蚀等。发生免疫抑制病,破坏免疫系统,继发败血型葡萄球菌病,导致家禽急性死亡。发生皮肤性疾病时,由于造成皮肤损伤,极易继发葡萄球菌感染。雏禽一旦感染葡萄球菌,1~2d内死亡,病程较长的在发病后3~5d衰竭死亡。种禽感染葡萄球菌,会引起瘸腿、跛行,失去种用价值而被淘汰,个别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科学饲养消除外伤因素,加强消毒可有效预防本病。
S858.32
C
1673-1085(2017)01-0050-03
2016-12-17
高绪慧(1985-),女,汉,山东省胶州市,助理兽医师,硕士,家禽疫病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