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夜,一份暖心的外卖订单
2017-03-14佚名
文|佚名
冷雨夜,他点外卖送流浪者,还备注“麻烦尽快送,让他吃得热乎点……”天气虽冷,但人心很暖。这几天,昆明冷得够呛,但很多人却被朋友圈里这张图片暖到 了……
10月22日,昆明主城区经历了严寒和冷雨的双重夹击。晚上20点42分,德胜桥豆花米线莲花池店,离打烊只有17分钟,顾客渐少。20岁的店员谢云达接到当天最后一个订单。
单子显示,一名顾客点了份外卖:4个叉烧包、一份加焖肉的豆花米线、一碗小米南瓜粥,价值26元。不过,在这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对方指明把餐送到一个天桥上。留言上写着:“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学府路学校正门天桥上,有个正在睡觉的乞讨者,麻烦小哥一定送到,尽快!天冷!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吃饭,中午就看到他在那儿了。一定要送到!”
谢云达立即拿着订单找到了门店经理陈彪。做餐饮以来,陈彪见过各种各样的外卖订单留言,但是这份订单上的留言,却让他无比温暖。此时,店里其他员工都已下班,只剩陈彪和小谢,“要不是店里只剩我们两个人,还要收拾关店,我俩真想自己跑一趟,把这份订餐给那个流浪汉送过去。”被这份订单打动的老陈,把订餐留言拍照发到了朋友圈,写道:“天气虽冷,但人心很暖。好人一生平安!”陈彪决定,也将自己的一份爱心加入到餐品中。他们在订单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份招牌豆面汤圆,豆花米线也加了双倍的肉,分量加了一倍。
20点57分,陈彪将餐品送到外卖骑手刘武超手里,叮嘱他一定将餐送到。拿着沉甸甸的外卖,刘武超骑上了车。此时的雨还未停,风穿过雨飕飕地刮在他的身上,这是他优先送的一单。
刘武超今年26岁,入行1年多,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到“给流浪者送餐”这样的需求。他又给订餐者打了个电话,再次确认,也好奇地打听了一下对方的情况,“订餐者是个学生,他很善良,我当时特怕送错了餐,辜负了这个小伙子的一片好心。”
他找到了送餐目的地—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学府路正门天桥,一个仅着夏天长袖、面容有些模糊的老年男子正蹲在地上。那是个瘦弱的大爷,只穿着薄薄的T恤,瑟瑟发抖,脸色暗沉,看起来没啥精神。身边围着几块纸板,勉强能挡点风。“这是别人给你点的餐,你赶紧吃。天气冷,一会儿就凉了。”刘武超说。大爷很诧异,抬头凝视着小刘,接过外卖袋子,沉默片刻,然后低下头,说了一句“谢谢”。此时是21点12分。
通过订单中留下的电话,我们联系上了这位订餐人。没说几句话,他就想挂电话,连名字也不愿透露,“这件事真的太小了,不值得采访,要不然给人感觉好像是炒作”。几番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他,订餐者叫王亚,今年25岁,安徽萧县人,在昆明理工大学读研三。
“那天中午,我在学校门口天桥上看到他,年纪比较大,在那里睡觉,既没求助,也不像其他乞讨者一样在身前放个碗,因为平时天桥上并没有乞讨的人,因此印象比较深。”王亚说,他本想过去问一问,但对方好像在睡觉,便没好意思凑过去。当晚,王亚再次路过天桥时,微弱光线下,发现这位老人还在那里,用手当枕头凑合着睡觉,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这个场景,让王亚心里一酸。
当得知餐厅加餐,骑手优先送餐的举动后,王亚很意外也很开心,在他眼中的一件小事,却成了一次暖心和爱心的接力赛,这份26元的外卖订单,很快在昆明人的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寒日里的小故事,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