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盟携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打造“萌动公益实验室”
2017-03-14整理羽佳贺思聪
整理|羽佳 图|贺思聪
11月15日,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微盟企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萌动公益实验室”在上海微盟大厦正式启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谢玲丽与微盟联合创始人兼软件事业群总裁方桐舒为“萌动公益实验室”揭牌并致辞,双方将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公益”的创新与发展。
据介绍,“萌动公益实验室”旨在通过微盟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中的年轻IT科技人才对传统慈善公益进行创新和变革,以公益创想、头脑风暴和互联网实验等形式,孵化孕育更多“互联网+公益”的新项目,用互联网创意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助力现代慈善公益事业加速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优化慈善公益形式,升级慈善公益能力。
“萌动公益实验室”启动仪式后举行的第一期活动聚焦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和志愿者身上。微盟的研发团队观看了“笑笑服务队”的志愿者十多年来为患儿们长期进行志愿服务的新闻报道,感动于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志愿者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受限于线下公益在传播、组织方面手段的不足,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升级现有的志愿服务能力以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成了当务之 急。
01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谢玲丽与微盟联合创始人兼软件事业群总裁方桐舒为“萌动公益实验室”揭牌
参与第一期活动的30多位微盟“程序猿们”分为6组围绕着“互联网+点亮患儿心愿”进行了讨论和头脑风暴,充满青春朝气的90后们为公益志愿服务的发展大胆创想、出谋划策。“许愿墙”“萌动爱心”“许愿风筝”“火柴盒”“完成患儿心愿”等微信小程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每个小组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程序应用方法时,更是让人对这些平均年龄26.7岁的90后们的智慧和爱心肃然起敬。这些小程序使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起爱心志愿平台成为可能,其中提出用微盟的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许愿墙系统,配合基金系统和社交(志愿者)系统,使整个产业链形成闭环,通过商家入驻爱心基金,以及社交系统里的图文事迹、点赞评论、爱心积分等功能,为患儿实现愿望,提供人力资源和充沛的资金支持。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谢玲丽表示,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发挥多方渠道,通过互联网的高效优势整合各地资源,才能探索出一种持续造血模式,“互联网+公益”在这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萌动公益实验室”的启动,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互联网+公益”和“慈善四进”方面踏出的一小步。慈善不仅要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楼组(宇),还要进互联网企业,借助微盟这样优秀互联网企业的年轻人才来帮助慈善公益更好地切入移动互联网,达成互联网时代慈善公益的线上蝶变。
微盟联合创始人兼软件事业群总裁方桐舒表示,此次微盟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的“萌动公益实验室”,体现出微盟作为有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正利用自身行业优势来实现“科技向善”,帮助公益活动更好地适应当今的互联网环境,达成更高效的传播与持续性的开展。
据悉,自去年10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微盟达成合作以来,双方共同打造“智慧公益”模式,先后通过微盟提供的微预约、微官网、微相册、微场景等软件技术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官方微信“蓝天下的至爱”进行升级和慈善公益项目申报,在推送公益信息、加强互动协作、扩大公益影响力等方面带来提升。在微盟的协助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首支公益广告“蓝天至爱计划·CSR在行动”也在微信朋友圈亮相,利用社交平台的流量优势,将公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02 程序员韩赵凯充满激情地讲解第六组设计理 念
03 “程序猿们”分为6组围绕着“互联网+点亮患儿心愿”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