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佣品牌的形成
2017-03-14陈朋
文|陈朋
菲佣品牌的形成
文|陈朋
菲律宾女佣作为全世界知名的家政服务品牌,得到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信赖和认可。菲律宾女佣这一国际性品牌的形成,离不开菲律宾总统的高度重视和政府战略性的推动,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两个法案的出台,使菲律宾政府将海外劳务人员派出严格控制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制定规范的招募、培训和派出程序和规则,并通过政府间谈判最大程度上保护菲律宾海外劳工在国外就业的权益。
一、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菲律宾海外劳工
1995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执政时,确定了“菲律宾海外劳工”缩写为OFW这一称谓。菲佣是菲律宾海外劳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菲佣品牌的形成经验体现在菲律宾政府对于海外劳工的各种发展战略中。
菲佣的产生及外输是与菲律宾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劳务输出政策分不开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没有参与劳务输出,主要是由一些国外机构和国内某些私人机构组织进行。1974年以后,由于国内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和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国内要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当时的菲律宾政府便开始把劳务输出政策列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积极参与劳务输出活动。从此以后,菲律宾劳务输出便日益兴盛起来,规模日益扩大。
三、政府成立专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明确
菲律宾政府有两个部门负责管理菲律宾海外劳工的相关事务:外交部、劳动和就业部。
外交部的国内机构或国外使馆有保护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的义务,外交部下设移民工人事务法律助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提供所有的法律援助服务。
劳动和就业部会关注海外工人在东道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下是否得到公正待遇,帮助劳工得到法律援助和推荐适当的医疗中心或医院。下属的两个机构包括:(1)菲律宾海外就业署 (POEA)具体负责海外劳工管理的有关部门事宜;(2)海外工人福利署(OWWA)给予菲律宾移民工人及其家属所有的可能需要的帮助,负责与代理和(或)雇主联系。
二、法律保护,鼓励外出就业
1974 年 5 月菲律宾政府颁布《劳工法》,明确提出国家将对菲律宾海外劳工进行充分保护,为其提供充分及时的经济、社会和法律服务;通过综合推介和开发计划促进菲律宾人海外就业;通过政府间安排招募和介绍菲律宾人赴海外就业,并为其提供最优的就业条件。
法案规定,菲律宾允许私人就业部门在劳工部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方针下,参与海外就业工人的招募活动。禁止雇主直接招聘菲律宾人赴海外就业,禁止旅游公司和航空公司销售部门参与海外工人招募活动。规定只有菲律宾公民和公司,或菲籍公民控股75%以上的公司被允许参与海外工人招募活动。申请许可证必须拥有劳工规定的注册资本并交纳相关注册费,还必须交纳保证金,以保证遵守规定的招募程序、法律法规和适当的就业条款和条件。招募机构在申请人员获得就业岗位或实际开始就业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收费必须按照劳工部公布的正当收费标准,并有显示费用构成的发票。
1995年,菲律宾政府 《海外劳工与海外菲人法》规定,只向承认或保护菲律宾劳工权利的国家派遣菲律宾劳工,这些国家必须有保护外国劳工权益的相关法律,而且是劳工保护的多边或双边协定的签字国。菲律宾政府可根据国家利益和公众社会安全的要求,随时终止或禁止外派劳工。菲律宾将任何无营业执照或非官方批准执照持有人进行的,旨在谋利或非谋利的涉及招募、输送、利用、雇佣工人的活动,包括咨询、合同服务、承诺和广告等视为非法招募并给予严厉的处罚。
四、总统高度重视,从基本法律保护扩展到人文关怀和持续发展
1981年颁布第1691号总统令,进一步明确规定,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主要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项目及其他可以管理的行业”。同时,成立“海外招聘部”。
1987年,政府将“海外劳工福利基金会”扩大为“海外劳工福利部”,该组织在有菲律宾劳工的各国和地区都建立了“菲律宾劳工社会中心”,由各中心负责当地与菲律宾劳工有关的事务。
1988年6月21日政府又宣布将每年12月定为“海外菲律宾人月”,以示政府对劳务输出事务和海外劳务人员的关心与重视。
1995年通过的总统8042号法令从财务上支持劳务输出,政府设四个海外工人基金,分别是:(1)紧急遣返基金,用于因战争、流行病、自然或人为的灾难或不幸事件等,业主或代理机构没有责任赔偿的以及业主或代理机构没有能力支付的遣返费用(回国交通费),最初规模是1亿比索;(2)海外移民工人贷款担保基金,用于劳工出国前贷款和家庭帮助贷款,规模为1亿比索;(3)法律援助基金,用于移民工人和海外菲律宾人的法律援助,规模为1亿比索;(4)国会移民工人奖学金,奖励那些在海外的菲律宾人和(或)其21岁以下的直系亲属,在自然科学或技术领域继续求学或深造,规模最初为2亿比索。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发布,菲律宾政府保护海外劳工在外工作的合法福利,从人文层面关怀他们,让海外劳工感受到菲律宾政府对他们的全面支持,从内心认同这份职业并安心工作,有助于保持海外劳工就业的稳定性。
五、覆盖广泛的菲佣岗前培训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在劳动和就业部下设海外劳工就业署、海外劳工福利署和技术培训中心,各省市县也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培训中心和管理人员。每个出国人员都要参加菲律宾劳工和就业部提供的免费培训,学习方案均由海外劳工就业署审查和批准。根据劳工所去的国家和所要做的工作,安排他们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包括有关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基本的工作要求等,争取派出的劳工都能找到并适应工作。
菲律宾海外劳工就业署授权或发放营业执照的培训机构就有1000多个。同时,政府还出资设立了大量菲佣学校,对有志从事该行业的女性进行专业化的免费培训。菲律宾劳工和就业部提供的培训和考核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技能培训;一个是语言文化培训。
(一)技能培训课
要求学员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等,学会洗熨甚至叠各种面料的衣物,清理房间,根据菜谱烹饪适合雇主口味的饭菜,还要学会照料老人和儿童。通过考核者颁发菲律宾国家技术认证证书NCII,有效期 5 年。
(二)语言和文化课的培训与考核
所有首次出国提供家庭服务员服务的菲律宾劳工都必须参加。目前,培训机构提供的有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中文普通话和广东话以及英文培训5种语言课程。通过 1周左右的培训,受训者需要学会用目的地所用的语言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课程内容包括问候、时间、数字、厨具和电器名称、食物和调料名称、度量衡以及家庭成员称谓等。此外,受训者还需要对目的地的地理、宗教、烹饪风格、价值观、节庆、着装要求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方面有所了解。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者颁发证书。
菲佣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法律法规发布、政府部门管理和强大的培训系统,造就了菲佣这一世界性品牌,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教研室主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