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的创新
2017-03-14花跃奎
花跃奎
[摘 要]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首次写进了五年规划。绿色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又融入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关乎我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循环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首次写进了五年规划。这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绿色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的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从和谐到冲突,再从冲突走向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人类为了生存和种族延续,既要开发和利用自然,又要保护和修复自然这样的辩证过程。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人类就离不开生它养它的自然界。人类为了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就必须开发和利用自然,用自己的劳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资料。所以,早期的人类史体现了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的一面。当然,由于那时人口的数量有限,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从总体上看,在人类社会早期,人與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平衡的,人类的活动强度没有超出大自然可以承受的程度。比如,古时候人类用木材生火做饭,由于那个时期人口数量有限,砍伐工具落后,砍伐木材并不影响生态平衡,木材燃烧产生的炊烟也会被大自然净化掉。又如,古时候人类经常狩猎,以获取肉类和动物的皮毛。由于那个时期人口数量有限,狩猎工具和技术相对落后,人类狩猎并没有影响到生态平衡。
进入近代以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质的改观。17、18世纪,世界进入了牛顿力学时代,人们习惯用力学的观点去阐释一切,构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机械自然观,它割裂了自然界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妨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构,形成了人类与自然的二分模式。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助威声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分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扭曲,人类从此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反生态观。“人类中心论”从此深入人心,成为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自然界成了单纯被人类索取、剥夺甚至是破坏的对象,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高技术的运用和物质财富的急剧膨胀,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资源极度消耗、匮乏;二是环境污染严重、酸雨面积扩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恶化、臭氧层破坏严重。这个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绿色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每一个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愿景。早在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有了奋斗目标,还要有实现目标的行动方略。经过建国后近30年的探索实践,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肉类、棉花、煤炭、钢铁、化肥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当然,在看到这些经济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大量资源依赖进口;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到困扰;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此,必须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走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这表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绿色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又融入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绿色发展”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直接关乎“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成效,关乎我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绿色发展”体现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建国初期不计成本“大干快干”“多快好省”的发展模式,到改革开放初期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国初期,由于经历多年战争,我国物资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相当困难,社会百废待兴。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扼杀在摇篮中。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封锁,并且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那时候我国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人口总量较小,经济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尚不突出,环境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十年“文革”耽误了发展时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当低下,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际上又面临苏联、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因此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资源环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逐渐带来了资源短缺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自那以后,我们国家在发展观念上逐步实现了转变,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科学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200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此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中央提出的又一个建设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党的十八大继而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标志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十三五”规划中,党中央又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共同构成新常态下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四、“绿色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矛盾的战略选择,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保持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但经济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非常重视,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若干发展意见。全国人大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等法规,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同时,国家在省级、市区级推出了一批试点地区,在一批开发区和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全面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大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力度。首先,切实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制定和执行“十三五”规划,建议各个层次制定宏观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都要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向节约型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其次,在全国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试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到了在全国推广阶段,可以按照“以点带面”思路,认真总结区域、行业、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并尽快在全国推广。
三是鼓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发展是国家大战略,如果没有企业参加、主动作为,就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绿色发展,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广大企业的必然选择。让广大企业尽快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节材和环境友好;第二,企业生产出节能环保型的产品。这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增强软实力、提升竞争力、争取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四是建立绿色发展奖惩机制。第一,建立激励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价格、技术经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第二,实施绿色消费战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第三,加快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纳入对地区、企业统计范围,形成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四,建立绿色品牌评估、优选和宣传机制。鼓励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品牌产品和生产企业,形成有利于优强绿色品牌产品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