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2017-03-14苏宁孙凤娥杜晓彤
苏宁 孙凤娥 杜晓彤
摘 要 基于管理实践产生和发展的“管理会计”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然而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目前尚且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导致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大大降低,不能适应当代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50
0 引言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融合了管理学之后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是可能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和管理会计本身研究内容的局限性,使其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及学术人才的需求。据测算,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因此,高校应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师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1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1.1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交叉
“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均有所重复,而这三门课程都属于高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三门课程各有侧重点,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却有重复的章节,容易形成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成本。通过比较分析章节内容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存货决策、预算管理、投资决策等主题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重叠,而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成本预测与决策等部分则与“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现象。这些重复的内容大多还是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重复的讲解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容易打乱学生的学习逻辑。
1.1.2 教材主题陈旧
李宗彦(2015)以我国15本主流“管理会计”教材为样本,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内容进行编码分类,最后统计得到教材涵盖的主题及其比重,在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的主题大部分仍旧以传统会计主题为主,比如短期经营决策、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而相对比较前沿的内容如生命周期成本、环境会计、适时制生产等则在教材中覆盖较少。
1.2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题
1.2.1 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讲课+作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调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课程作业与考试的内容上也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层次不高,无法把握课程的精髓并且学以致用。此外,绝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形式是以卷面成绩为主,考试内容也大多出自课堂讲授的知识,较少有结合实务的案例分析。许多学生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去学习,对考试范围外的知识关注较少。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取得高分,但并没有掌握管理会计人才应具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1.2.2 课程教学缺乏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会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理论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现代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也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具体来说,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课程中实验、实训学时很少,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大多数高校给学生设置了实习学时,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往往自行联系企业或事务所,而且从事的多数是财务会计和审计类的实习,在实习中也缺乏教师的引导,实习效果并不够理想;第三,师资队伍中多数授课教师未曾参加过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践,一直以来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虽然理论水平很高却欠缺实践经验。
2 “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 调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2.1.1 规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与多门课程都有所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管理会计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理性的调整。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部分,牛彦秀(2002)认为两者交叉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因此,建议协调两门课程的交叉内容,将存货决策与投资决策纳入“财务管理”,将预算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甘永生(2010)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关成本会计的研究逐渐转向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成本信息提供和成本管理,成本会计职能的拓展使得“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趋于一致。鉴于此,建议考虑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进行合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1.2 更新“管理会计”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随着管理会计职能的变化和管理会计实务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补充和删减。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的战略重点已基本上转为市场和产品导向,企业对管理预测和决策的信息需求也已有所改变。因此,合格的管理会计师应该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组织战略,提供管理者所需的会计信息。相应地,教学内容也应在这些方面加以完善,将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纳入课程之中,例如生命周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主题内容,并根据重要程度有所侧重。
2.2 丰富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2.2.1 采用小组讨论与知识讲授相结合的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达到最终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之前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实际案例引入,提出几个问题,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探索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围绕这几个问题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令学生成立若干小组,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结论,教师辅以点评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同时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2.2 改进现有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试内容上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型,减少计算题的比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以应对日趋复杂的企业决策和管理问题;在成绩计算上,降低卷面成绩的比例,提高课上小组讨论发言、案例分析的成绩比例,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认真态度等方面给出评价,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成绩。
2.3 注重实践教学
2.3.1 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事先经过周密的准备,选择特定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并在课上组织案例讨论。这些案例都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将学生置身于商业情境之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分析复杂的问题及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进一步地引导,不断补充、概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经验交流可以促使师生深入思考、教学相长。
2.3.2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模拟实验室或安排管理会计电算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训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企业和事务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和事务所建设成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务所中参与管理会计工作,进一步学习商业知识、管理、沟通等技能。最后,高校应定期与合作企业和事务所相关人士沟通,积极了解企业和事务所对管理会计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信息,以相应地调整“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
2.3.3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了解、把握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应用的理解。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更需要走出去开展必要的企业实践,充实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管理会计事务,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将富有经验的企业专业人士请入课堂,进行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拓宽教师的视野。
本文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资助(项目编号:HXKC15028)
参考文献
[1] 李宗彦,瞿诗宇.我国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了什么?——基于国内主流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5(6).
[2] 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旬刊,2015(1):17-19.
[3] 李九斤,王瑞华,徐畅.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8):127-129.
[4] 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40-41.
[5] 甘永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版,2010(7):18-19.
[6] 马丽莎,向育宾.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