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葫芦丝教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和《葫芦丝巴乌教程》的比较研究的意义
2017-03-14朱雪梅
朱雪梅
摘 要 葫芦丝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的独特器乐,伴随着政治经济的改革开放,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葫芦丝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欢迎,也越来越受到国人尤其是青少年音乐爱好者的热爱,葫芦丝教材的使用也在广大葫芦丝爱好者们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李贵中的《葫芦丝巴乌教程》在葫芦丝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理论方面奠定了基础,给葫芦丝的理论发展开启了先河。李春华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的实用性很大,目前在葫芦丝学习者中使用率也比较高,给葫芦丝爱好者的葫芦丝学习历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 《葫芦丝巴乌教程》 比较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提出了坚持文艺“双百”和“二为”方针。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因此得到逐渐的恢复发展,历经坎坷的民间乐器也得到了复苏,从新的起点上开始飞跃。在德宏傣族聚居区,葫芦丝文化艺术又悄然兴起,人们又开始制作和吹奏起久违的“筚朗道”(葫芦丝的傣语名称),但它的主要社会功能已从“传情媒介物”功能转变为“审美娱乐”功能。
今天,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葫芦丝并非一种乐器,因为葫芦丝的音域过于狭窄、价格低廉、没有出路等等。而这些对于葫芦丝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也只能说明是对于葫芦丝的宣传、普及工作远远不够。其中,葫芦丝这乐器,早已走上了广阔的世界舞台,并得到了世界上很多音乐爱好者的称赞,其地位、价值均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肯定。人们或在茶余饭后吹奏一曲,或人多聚众时表演一曲,或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时吹奏一曲或来一次小比赛赢一杯酒喝。他们常做的比赛是换气比赛,看谁能使音乐连绵不断的持续时间最长(因葫芦丝古调吹奏最讲究“循环换气”要一气呵成,不能张口换气,民间的艺人们经常做这样的比赛)。葫芦丝艺术爱好者开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葫芦丝吹奏和制作技艺。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葫芦丝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热爱,它以简单、好学、便宜、好听等优势遍布于小孩、青年以及老年人群。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学习葫芦丝,并先后出现了李春华、龚全国、龚家铭、哏德全、李仲培、冯绍兴、杜德光、龚廷政等一批专业和业余文艺骨干。同时,各种葫芦丝教材也争相出炉、百花齐放,这给葫芦丝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教材选择,而究竟什么样的教材才真正最适合葫芦丝学习者呢?这就是教材研究的主要目的。 葫芦丝历史悠久,其渊源能到先秦时期,主要流行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
阿昌族、彝族、傣族间广泛传播,极具地区特点。葫芦丝所吹出的颤音犹如抖动的丝绸,又如飘逸的云彩,分外吸引人。音色亮丽、又似百转千回,温柔如水、富有读音及舞蹈性,有着管乐器特点,也可表现出弦乐器特点,如滑音等。目前很多著名的曲子,如《梁祝》等均已改编成了葫芦丝来演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科教材犹如雨后春笋群芳争艳。葫芦丝教材也是如此,各种教材先后出炉,这给我们葫芦丝教材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编写出版一大批既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教材,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而且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每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的条件也各有不一,因此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需要的教材。本文通过对李春华编著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和李贵中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两本教材的比较研究,给葫芦丝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2.
[2] 李贵中.葫芦丝巴乌教程[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01).
[3] 刘鸿飞.葫芦丝音乐理论研究现状评述[J].青年文学家,2009(23).
[4] 王克勤.中外初中化学教材分析比较之借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5] 于伟.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04).
[6] 魏運华,李俏.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
[7] 谷贤林,王敏泽.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
[8] 王文平.语文教材选文的新视角[J].文教资料,2006(03).
[9] 赵薇.人教版与科教版高中新课程《物理》实验教材(必修部分)比较及教学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8(03).
[10] 王宏蕾.中美两本文学教材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11] 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