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学环节 挖掘语文课堂教学潜质

2017-03-14胡玉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胡玉杰

摘要:傳统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包含固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新课程标准要求新时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环节,深度挖掘语文课堂教学潜质,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环节设计 ;潜质挖掘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把持课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生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学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减少无效教学环节,优化、整合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寻找关键词句,感知文本内涵

预习是语文课堂学习的首要环节,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预习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把握文本内容,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文本中关键词句是贯穿文本的主线,只要把握住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文本内涵。语文教学中,预习要讲究方式方法。预习不同于完全自学,教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但仍需要进行预习方法和技巧上的点拨,整体阅读文本是预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翻查字典资料等方式,初步了解文本内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寻找文中关键词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引导学生快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提高预习效率。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教师让学生预习新课:“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困难,你会怎样做?”学生纷纷思考并回答。有的学生说:“升入初中,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别人差很多,老师讲课时,我有好多内容都听不懂,我一定不会放弃的,我要继续努力。”还有的学生说:“我总是难以和其他同学搞好关系,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我要找到原因,用真诚感动他们。”教师鼓励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可怕,试着预习课文,看看文中这个孩子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找到文中你认为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认真预习课文。有的学生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我觉得这一句是文中的关键句,这是父亲教给我克服困难的方法。”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顺利有序。

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寻找出文中关键词、中心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思考,理解、识记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本内涵。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预习环节做得越好,学习文本时效率越高,对文本的主旨把握得越准确,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就越快。

二、朗读品析内容,体悟文本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本内涵,在朗读中有所感悟,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既要保证读得流畅,还要保证读得富有感情。朗读文本,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要读出思想、读出内涵、读出意蕴。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沟通互动的桥梁,初中语文选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教师要用朗读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以情激情,让学生饱含深情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注重朗读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经典语段展开品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与品析不是割裂开来的,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品析语段,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作者情感,继而将这种情感带入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芦花荡》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铁道游击队》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期,在富饶的冀中平原,涌现出一批批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一同走进芦花荡,感受英雄们的传奇。”在分析老头子性格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析朗读课文:“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本文中对老头子进行语言描写的部分虽然不多,但却深刻体现出老头子的性格特点,试着找一找文中关于老头子的语言描写,从中看出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仔细阅读寻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句话体现了老头子爱憎分明、勇敢自信的性格特点。”

品析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在品析过程中,要渗透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如何读、读得如何,这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评价。学生的品析朗读必须与教师的精点精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让学生朗读感悟,教师不点评,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朗读品析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给予点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会质疑探究,厘清文本思路

当前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而教师的问题意识泛滥。这样就导致教师满堂问,学生疲于应付问题,没有一点自主思考、自助发问的机会。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具备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让质疑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质疑提问是学生思维活跃性、创造性的体现。通过质疑,学生会形成一种阅读期待,在这种期待中产生探究愿望,主动学习文本内容,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时,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疑问,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自行解决。而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与学生开展合作,共同解决。

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关于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人事迹导入新课:“都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往往是隐晦的,下面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看看他是怎样描写这‘深沉的父爱的。”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师生共同研读课文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关于父爱,可以写的主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背景开展叙述?”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表扬,同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有的小组说道:“如果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很平常,但文中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文中已经作了交代,所以作者选取了‘背影这一独特视角。”

对文本进行探究学习是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发现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问题,认真研读文本内容,进行深刻思考、讨论,最终解决疑难,达到厘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目的。

四、交流总结经验,拓展文本域度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快速提升。学习不同体裁文章有不同方法,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初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文言文、散文等,学生要根据体裁的不同,掌握学习方法。学生交流总结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格外重要。比较浅显易懂的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够理解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但一些较复杂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提示要逐渐深入,通过教师提示,学生逐渐进入思考情境中。

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整体感知环节时,教师提问:“读完课文后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认真感知文本内容,然后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有良心、善良的人。”教师顺势提问:“作者一家又是什么样的人,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回答。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问道:“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文中人物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纷纷交流总结。有的学生说:“虽然老王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并没有因此报复社会,而是积极面对生活,他的勤劳、善良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还有的学生说:“与老王相比,作者一家人社会地位较高,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老王社会地位低而看不起他,而是尽量帮助他……”

进行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根據学生需要和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初中生好奇心依然很强,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优化、整合中,教师要深度把握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感知文本内涵。在朗读品析环节,教师要紧紧抓住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文本情感,脱离文本内容进行的品析是无效的。学生的质疑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学生只有勇于提问,才能激活思维。开展交流总结是拓展文本域度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海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优化五个环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

[2]冯现冬.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唤醒策略[J].语文建设路,2012,(19).

[3]李彩云.让“四环节”走进语文的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