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03-14李磊
李磊
摘 要 以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依托,分别从入局、定局、困局、解局、破局角度对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专业设置、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全新思路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家政学 拔尖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12
0 前言
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家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全国家政服务企业65.2万家,从业人员2162万人,但按市场需求分析仍然缺口2000万左右,按每10人需要一名行业管理者,家政服务行业管理人才缺口也达200万,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短缺困境越来越成为影响行业整体发展瓶颈,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行业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家庭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
当前家政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在高等院校建立拔尖创新家政学人才体系,如何打造行业精英,改变目前行业局面,体现高等教育向行业“精英化”培养发展趋势,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内涵
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所谓拔尖创新人才原指在各个社会领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鲜明荣辱观,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而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来讲,拔尖创新人才应主要指具有厚实专业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厚博精深型人才。概括起来应该具有“四位一体”能力的人才。一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修为;二是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三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意识;四是具有出众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2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家政学专业从2003年招生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家政服务行业专业管理人才。但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家庭服务业的关注,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43号“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文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家政学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国内一些高校纷纷新建家政学专业。但专业设置趋同,培养模式复制程度高,只注重人才培养数量而忽略质量,培养出的人才与家庭服务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首先,很多学校硬件基础条件建设出现滞后,家政专业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只能以培养“成品”为主,无太多精力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本身就需要高水平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保障,并且与国外先进实验条件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家政学专业是近些年才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在二本层次只有吉林农业大学和湖南女子学院开设此专业,作为新专业各校本身对其投入就很有限,尤其家政学的应用型学科属性又导致其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又难与和其他专业学科进行共享,投入动机就会更弱。在这种境遇下,专业只能无奈于硬件基础条件的限制,采用工厂流水线似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技术型“成品”人才为主,缺少个性化及拔尖型人才培养。
其次,目前家政学学科体系分散并缺乏开放性,难以构建课程集群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求学科要具有一定统整性,课程设置应该让学生在从宽泛到专业,再到交叉这样一条线性的知识体系上。而家政学科由于建立在技能应用性培养基础上,导致像营养、服饰、艺术、护理、管理等方向难以形成课程集群并发掘其课程核心。导致再实际中更多以填充形式对课程进行设置,有人形象把家政学教育比喻成“一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多学科交叉融合固有的屏障仍未打破。
再次,高校对家政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不够。
一些家政教育者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同于素质教育,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一次性的改革实验,未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纳入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对现有家政学人才培养现状与行业需求调查表明,传统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同质性强,思维方式以模仿型、再现型为主,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其素质、知识、能力与家政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家政学教育培养的当务之急,尤其是高等教育家政学教育必须立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开展“平台+模块”课程设置。根据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采取“平台+模块”模式课程设置。在入学第一年开展通识教育,实行在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及文理交叉平台(校级选修课程)构成。第二学期让学生根據自身兴趣及能力开展选修模块课程。“平台+模块”突破学科及实践逻辑,平台体现纵向课程体系,模块又体现横向课程联系。
(2)构建“一体+分层”的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依托省级质量工程 “家政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项目,开展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实践,尝试“4+3”本硕衔接学制。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分为“拔尖班”、“创新班”、“卓越班”,不仅实施“分层制”教学,更在分类指导与分层考核上实施区别化教育,形成“一体+分层”的培养模式。
(3)以“两创”为依托,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外环境。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为途径,前者倾向对学生理论科研能力培养,后者倾向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自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来共获得如“新型家政教育咨询公司”、“多角度镜子”、“家政服务员职业认可度调查”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2015年,家政学专业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人文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不仅整合自身专业资源,同时又依托学院整合心理学、艺术设计、社会工作等学科实验资源,为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障。同时依托专业与日本山野女子大学联系,每年日本大学讲师团来校完成不少于40学时讲学,同时定期选派家政学拔尖人才前往日本开展访学活动。通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想结合模式,共同打造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外环境。
4 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总结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各高校深入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近几年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总结以下几方面思考,希望能为各高校及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思考。
总结一:“教育理念”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源。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研究性学习及成功教育的模式。尤其是作为人才培养的标杆——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应充分考虑地区及专业的特色,应做到“通天接地”。即“通天”指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与厚基础”,“接地”则体现对行业、产业集群具体匹配上,不能过分追求“高水平、顶尖、领军”,而忽视拔尖学生培养的地域性和独创性。
总结二:“专业设置”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推进器。
開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打造成完备交叉学科体系。“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做茧缚体,破而丛生。“破”则要善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多学科理论融合创新人才;“立”则要从学校制度层面给予确定,保证人才培养、人才考核相关制度执行延续性,避免“朝令夕改”,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执行的稳定。
总结三:“实践环节”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稳定剂。
“知虽良而能不逮,犹之乎弗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虽都具有良好智慧,但缺少身体力行的实践能力,这等于“不知”。培养与训练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除了通过一些平台项目等途径支撑外,更重要的是应把实践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始终。实践是激发创新潜能的最佳途径,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保障与稳定作用。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GJX2015C12)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
[2]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云鹏.由美国博士生课程看创新人才培养———以教育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4] 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