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制定师范生培养计划的根本原则

2017-03-14赵金辉张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师范生

赵金辉+张龙

摘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这对于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应遵循以下根本原则:强化基础知识,开设新课改适用性课程;立足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理论平台,增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以加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师范生;培养计划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整体来说,逐渐显示出3个普遍的方向:谋求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相统一;将课程设置与学生实践及职业发展相结合;适应时代和实际要求,不断增设新的课程。新形势无疑对专业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机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也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 强化基础知识,开设新课改适用性课程

强化基础知识,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特点。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及课程设置,虽然与综合性大学有若干区别,但总体来看,师范性特点体现还不够,为了“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而忽视新课改,脱离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致师范生缺乏教学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应当从自己的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教师教育这个核心,以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要求为导向,设计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确定突出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举例来说,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增设“中学课程标准”“中学教学大纲”“中学教材分析”等课程,使学生对将来要教授的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未来的实习和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重以及重点、难点,明确教学内容;练习撰写其中若干内容的教案,采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演练。同时还应加强普通话、汉字书写、演讲、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相关课程,开设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选修课,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开设书法课,写好“三字”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练习如何写好字,而且领悟如何辅导自己将来的学生写好字。对于课程的考核也相应的增加其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比例,书面考试之外,增加实践环节,如让学生试讲中学课本的某一章节、组织一次班级活动、主持一次主题班会等等。评分可由师生共同进行,既能够体现公正性,又注重实效性,而且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贯彻到了教学和学习之中。

二、立足新课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存在差异性,消除“差生”定位,倡导鼓励性和赏识性教育。这对教师来说,应该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

其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案,而师范院校作为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样也应该全面推行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首先,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全新的课堂方式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其次,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质疑,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其二,努力营造一种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氛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培养教师人才的重点。因此,师范院校应立足现实,营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平台,如校刊、校报、宣传墙报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制作设计方案,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参观模拟实验,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有所启发;开放学校的录播室,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进行微格教学、课堂模拟教学,在熟知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发新型的课程体系,推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等新观念,而践行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广泛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课余活动。例如,开设教育科学讲座,联系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讨论解决的办法;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教育实践能力的自觉性;组织学生到中小学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调查报告,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改革动态及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等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完善教育实习体系。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师范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基础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很多师范院校把教育实习安排在课程基本结束之后,一般在大四集中6~8周时间。但是实习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在此期间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论文、考虑毕业去向问题,也就分散了实习活动的注意力,使得集中的教育实习方法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实习体系必须予以完善,循序渐进,把教育实习活动深入到大学4年之中。大一2周时间,以见习为主;大二3~4周时间,一边见习,一边讲授个别章节;大三4~5周时间,以实习为主,讲授课程;大四5~10周时间,讲授课程的同时兼做班主任。在见习与实习中,应鼓励学生了解实践教学情况,提倡学生积极探讨创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新型教师”形象出现在讲台上。

四、构建理论平台,增强学生科研能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以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加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加强教育学科建设,为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基础。高等院校中应该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如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相关学科教学论、教学方法法等职业技术理论;教学哲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职业理念。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整合,以此来增强师范生教育学科的专门知识,发挥理论基础在科研活动中的先导地位。

其次,通过指导阅读书籍、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教育科研对于很多本科师范生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如果投入到科研项目中也会非常盲目。因此,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树立起学生的科研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收集和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者篇幅较小的论文。鼓励学生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调查,参与收集数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为科研做好铺垫。

最后,基于教育实习,达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教育科研是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承擔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通过实践,就会自觉地发现很多问题,从而可以基于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尝试确立研究课题。这样不仅有理论知识为依托,而且有实践调查做论据,实现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郜锦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何蕾.论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9,(8).

[3]郜锦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4]苏丽卿.数学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2).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师范生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