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03-14孙继凤
孙继凤
教学内容:
《登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是精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列宁在普罗宁隐居时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登山路,为了锻炼意志仍旧走那条小路下山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该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好作品,又是激发学生从小不怕困难,锻炼坚强意志品质的优秀范例。
教学目标:
1. 联系列宁上山、下山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列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非凡的勇气,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学习和体会侧面烘托的妙处。
2.认识“皇、搜、隐”等13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和生活经历理解巍峨、头晕目眩等词语的意思。
3.背诵“他们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列宁坚强意志品质的强力感染,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上山、下山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列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非凡的勇气,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學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引入
1.同学们,登山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运动,有谁参加过吗?谈谈你登山的感受吧。
(生分享自己的登山见闻及感受。)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登山》一课。师板书课题。读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生:谁去登山?
生:登山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登山的结果怎么样?
…………
(师顺势将主要问题写到副板书上。)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相信通过认真读书,大家一定寻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21页,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
2.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利用副板书加以引导:我们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交代清楚“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力争做到扎实有效,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感悟
1.感受小路之“险”。
(1)同学们,这是一条怎样的登山之路呢?现在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的语句。
(2)小组内自学,交流读书感受。
画一画:在小组内读书,圈画重点语句,说说自己对小路的认识。
(3)全班交流,体会重点语句。
说一说: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首先读一读自己圈画的语句,然后谈感受。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感悟小路的危险。
第一处重点部分:通过直接描写,初步感受小路之险。
引导学生抓住对小路的直接描写,根据“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这句话,展开想象,进行交流,感受小路的危险。
第二处重点部分:通过人物语言,进一步体会小路之险。
读一读:请学生动笔画出巴果茨基的话,“路太窄”“太危险”“经过深渊的边上”引导学生读人物语言,从这些话中进一步体会小路的危险。学生喜欢哪句就练读哪句,读后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第三处重点部分:演一演,深入感悟小路之险。
演一演:引导学生从人物经过小路的情境中感悟小路的危险。在引导学生反复读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小路的语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透 “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贴、移动”等。请平时胆小的学生模仿当时的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谈谈感受。
出示句式对比练习:
读一读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想想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A.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B.他走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抓住“不慌不忙、一步一步……”等词语体会列宁的临危不惧。
指导学生用“不慌不忙”说话,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4)指导朗读,再现小路的危险。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读出小路的危险。在师生评价中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感悟意志之“强”。
同学们,这条通往山顶的小路异常危险,可是他走了两次。
(1)小组讨论:列宁上山和返回时都走了那条危险的小路,目的和心情却不相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出示列宁的话“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我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害怕”“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等词语,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优秀品质。
(3)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3.体会风光之“美”。
列宁战胜了那条危险至极的小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所以他登上山顶时看到的风景也格外壮美。我们共同欣赏一下
(1)师出示“山顶日出”图片,并配乐朗读。生静静地倾听,细细地体会。说一说你的所见、所思。学生尽情地表达,感受景色的美。
(2)师生美读第15自然段,指名读、合作读,读出山顶日出壮观的美,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突出以读为主。学生在读、画、演中感受小路的危险,在讨论中感受列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非凡的勇气。】
四、揣摩写法
这篇课文写了列宁两次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可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渲染小路之险,这是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作者通过对话、行动、细节描写渲染小路之险,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列宁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板书:侧面烘托。)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全文,揣摩课文的写法,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做到言意兼得,从读学写,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读了列宁登山看日出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做人、做事既要有顽强的意志,也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同学们,你们有过战胜困难的经历吗?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也可以是在社会中偶遇的……说一说,供大家分享。
(生分享自己的勇敢故事。)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也能为本单元习作提供素材,为写作做好材料的积累。】
六、激励提升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上总会有荆棘丛生、崎岖坎坷。老师相信列宁的故事会给你启迪,当你遇到困难时,让列宁的话鼓励你前行。
(课件出示:“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我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齐读这句话。结束。)
反思:
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境界值得敬佩,文章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我在教学中抓住“读中感悟,从读学写”这一理念展开教学。
1.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领学生品读课文。登山之路的危险是文章的重点,也是烘托人物优秀意志品质的关键所在。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读一读”“演一演”来体会小路的危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的边上”“路窄得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让学生品读。通过人物动作“贴着、慢慢向前移动”等词语体会通过小路的艰难。课堂上,我以读为本,安排了自由读、指名读、默读、用喜欢的方式读、美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实践活动,做到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表达,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2.“课文是习作的最好范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也努力落实 “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注重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共同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体会作者描写“小路危险”的目的是要从侧面烘托列宁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到侧面烘托这种写法的妙处,并鼓励学生将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在拓展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战胜困难的经历,目的是为本单元的习作《第一次 》做好素材积累,力争做到阅读与写作两手抓,在閱读教学中找到与习作教学相结合的着力点,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尽可能达到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中心小学)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