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3-13刘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刘芬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人康复科,山东济宁 272000

不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芬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人康复科,山东济宁 272000

目的探究不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晚期看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且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微,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不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致使局部性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软化。当前,脑梗死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1]。绝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并影响患者日后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脑梗死属于不可逆中枢神经元损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虽然能够使病灶周围坏死的缺血组织得到有效的恢复,并缓解局部血液供应状况,但对于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并不显著[2-3]。因此,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介入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研究不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入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12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在入院治疗后均进行磁共振、CT检查,排除患有精神障碍、血压疾病、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康复训练介入的不同时间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晚期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即:在患者发病后的15~30 d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即: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的48 h~14 d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46~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7±3.24)岁;实验组男性38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48~81岁之间,平均年龄(56.9±3.7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实验组的早期康复训练介入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且神经病学体征上为出现病情进展现象,于48 h~14 d实行;而对照组的晚期康复训练介入时间主要在患者发病后的15~30 d实行。具体康复训练介入治疗措施如下。

(1)心理康复。由于脑梗死病情较为危急,且发展较快,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抑郁、抵触等情绪,甚至使患者丧失生活的信息。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康复治疗,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减小由于突然偏瘫、躯体障碍、失语等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与治疗。

(2)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行神经生理疗法等,包括:①卧床患肢功能训练,即:让患者选取仰卧位、良肢位、患侧卧位等,通过使用气垫床以防止患者的患肢受压,并对瘫痪肢体进行定时的按摩,并注意更换体位。②床上功能训练,即:让患者对患侧、健侧进行适度移动、翻身、桥式运动,以及躯干活动训练。③坐位训练,即: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之后,结合患者可忍耐的角度、时间等,逐渐从卧位变为坐位,且角度在10~15°之间,每一姿势保持15~30 min。在训练过程中,要在患者的背部垫被褥,让患者背靠被褥达到患肢肌肉锻炼的目的。在患者能够独立坐起之后,让其坐在床沿,将下肢下垂,以锻炼下肢肌肉。④站立训练,即:结合患者的恢复状况,让患者保持正确的站姿,进行双下肢负重站立活动及患侧下肢负重站立活动,以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下肢功能。⑤步行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站立之后,要采用交叉侧方迈步方法、上下楼梯训练方法等,锻炼患者的步行功能,1次/d,每次时间控制在45 min左右。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即:在康复训练治疗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穿衣、进餐、洗浴、刷牙等,以进一步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

1.3 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不同时间段介入治疗后30 d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单盲法予以评测。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评分。其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残损程度采用简式FugI-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进行,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则是采用修订巴氏指数(MBI)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运动评分比较

实验组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患者的上肢功能为(20.3±8.7)分,下肢功能为(16.8±7.2)分;而对照组在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患者的上肢功能为(28.7±8.0)分,下肢功能为(17.9±8.3)分。而在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肢功能为(29.6±7.8)分,下肢功能为(22.6±8.3)分;而对照组在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患者的上肢功能为(28.9±8.3)分,下肢功能为(18.7±5.6)分。进比较发现,实验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与MBI评分比较

在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实行康复训练介入治疗护,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与MB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与M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 治疗后MBI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63)对照组(n=63)22.3±8.3 22.5±8.1 14.2±7.0 18.6±8.0 29.4±7.9 29.0±7.3 56.0±10.2 23.8±9.8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加高的发病趋势。在患者在出现急性脑梗死之后,病灶周围的半暗带区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不会出现可逆性改变,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减少脑水肿,控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的侧支循环状况,增加脑部血流的供应,使其部分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4-6]。但即便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导致患者留下后遗症,降低其生活质量。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主要是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之后,对患者各个部位的神经细胞进行有效刺激,进而促使神经轴突联系与神经侧枝循环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侧大脑半球功能[7]。同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介入治疗,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逐渐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来说,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发病后的12周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介入治疗时,就需要把握好介入的之间,以免康复训练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8]。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看出,实验组患者在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神经功能缺陷、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其改善情况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并改变神经系统的部分基因表达,让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9]。同时,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关节活动强度,避免患者后期出现肌肉萎缩,降低其致残率,并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王灵芝,符雅屏.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97-299.

[2]范云霞,符晓艳.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1):106-109.

[3]牛玉秋.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41-142.

[4]沈卫红,李丽.品管圈活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2):5-9.

[5]陈立英,廖仁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70-4472.

[6]李美冰,钟细燕.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92-194,197.

[7]韩振霞,时庆.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 43-45.

[8]张荷,郑冬图.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94-96.

[9]田宓.时间护理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6(3下旬刊):33-35.

R4

A

1004-6569(2017)01(b)-0024-02

2016-10-30)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