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

2017-03-13简红江何国忠

理论与当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归国中华个体

简红江 何国忠

增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

简红江 何国忠

“小康社会”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实现是全面的、全民族的事业,这就必然要求充分调动不同创新主体积极性,发挥各创新主体聪明才智,汇集中华民族各方面力量,形成凝心厚重的智慧,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新征程。

一、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观特征分析

(一)多元性

西部留学归国人员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显著的多元性。一方面,每个个体有着迥异的留学背景经历,不同的留学地文化价值观,就会以多种形式着床于不同个体文化价值认知领域。另一方面,每个个体都拥有自身的文化价值观集合,不免存有几种文化价值观。母国文化价值观,留学地文化价值观,以及其他民族文化价值观。尽管文化价值观有着不同的地位,但文化价值观认知的多元性,客观上对价值观载体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多元思维意义。由此,不同文化价值观碰撞所产生的新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角度,必将推进文化价值观更生叠进。不同文化价值观载体间的碰撞,同一载体中不同文化价值观间的触动,必然会激发不同文化价值观载体能动地做出选择,在实现主流文化价值观认知同时,迸发出创新源泉。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体现出“多元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整合”,是促进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环节。

(二)交互性

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要素的多维性,不同文化价值认知载体间的多样性,必然带来文化价值观的交互性。一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个体间不同文化价值观交互;二是个体本身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价值观间交互;三是个体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与其所在地域文化价值观间交互。不管这些文化价值观采取怎样的交互形式,但不同文化价值观交互所促生的新思想、新思维总会触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动图景。由此,不同文化价值观载体会不自觉地应用其贮藏的文化价值理念,对视、听、触等肢体感官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价值思考与判断。同时,由于个体所感受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时空多变性,文化价值观的交互性,必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不同文化价值观间的交互性,对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三)反刍性

反刍本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称谓,于此借用,借以说明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观生命基因的归根再现。在一定层面上,反刍现象表现出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致的原理内涵。相对于生命历程来说,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中大部分在国外学习是短暂的。他们对留学地文化观念认知与接受不免存在粗放性,或者说,只处于“引进”阶段,并没达到理想的“消化、吸收”阶段,所以要实现“再创新”目标,就必然要应用反刍原理对引入到他们思想意识中的文化观念进行细嚼品味,筛选提炼,去粗取精。将先进的有益的文化观念置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液中,让其繁生新枝,从而达至“再创新”的夙愿。于此,文化价值观的反刍性,就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带回的先进文化价值观与本土优秀文化价值观的进一步融通交媾。同时,在他们所储备的文化价值观集合中,母体文化价值观处于最为根基层面。正是母体文化价值观的地位,不断生发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观的反刍现象,其是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

(四)外展性

文化价值生命同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内外文化基因相互作用下,不断推进文化价值观的多方位成长。在创新思维驱动下,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观必然表现出显著的外展性。这里所谓的外展性,是指在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启示下,他们多种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在某一特定时刻以不可抑制的力量向外拓伸,内生出独特而新颖的创造力。他们回到祖国西部,就是展现自我生命的创新力量。他们不是对所掌握的新思想、新观念与新技艺的演练,而是以此为手段“谋求”个人的“丰功佳绩”。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文化价值观的外展性,是他们创新的品质根基。他们带着一腔报国爱国之志,踏入异国他乡,拓延了视野。他们思维的广阔性与灵魂的透射性,集结了创新的外缘良方。文化价值观能动自觉的外展性,是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二、中华优秀文化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文化根源

(一)“诚信中和”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深奥根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其中“诚”无疑成为“天”与“人”的架接通道。“诚”本意是自然、真实、无瑕,体现出宇宙的纯朴性态。而“人”作为自然的恩赐,更应顺承此种纯朴性态。由此,人作为最具能动性者与灵性者,将自然之“诚”化为人的心灵认知及其外在的良能行动,是达至宇宙人生一体的根本必然。西部留学归国人员的回归,自觉地表现出“诚”的天人一体性态。他们建设祖国西部的意愿,帮扶西部人民的爱心,无不体现出“诚”的纯然本真,孕育着丰富的“和而不同”的创新观,呈现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无限创新域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品质高尚的人能够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并能接纳有益的观点,从而实现和谐的氛围。相反,品质低下的人,只一味地追求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排斥、打击。西部大开发、大建设是九州共铸的事业,是容纳无数境界高尚的君子市场,而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市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作为创新载体,立于“诚”的真挚场域,引入不同观念,为创新驱动注入了能动机制,真诚地映射出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命题。

(二)“致虚守静”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智慧源泉

“致虚极,守静笃”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表达了心灵高度的重要性。虚空心灵,是创造的根慧。只有把塞满的心田空出来,才能遇见创造的光芒。如果心田被世俗尘物遮蔽得严密无缝,心中创新之灵犀将永被淹没。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慧源,在于虚静之极。“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其中的“真”就是虚极的心灵空间,是创新载体生命价值体现的幽渊。如果不能坚守此种境界,而是追逐眼花缭乱的尘物,纵有创新之心,亦无创新之实。相反,若能以“守静”“守真”排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并能坚守此种状态,积极应用各种有利因素,创新之果必将含苞待放。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内蕴丰厚,能立于民族前程思考,觉悟人生价值在于实现创新,从容选择了回归家乡建设家园。他们的虚静心境与实际行动深刻地表达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尚情操,是创新的源宗。

(三)“自性真性”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真如反映

西部留学归国人员的创新智慧展现,关键是靠他们自身去发现“真性”,开挖创新空间。外在条件与名利,只是激发他们创新力的必要手段。从生物学意义看,一切设备工具、实验仪器与人为创设的条件,都是没有生命的,不会自觉地参与到创新中去,而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与人一起产生创新智慧。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毅然回归故里,就是自性真性的反映,就是自觉宇宙人生创新的意义,充分展示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本真。

(四)“生生日新”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能动源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把自然力量化为民族生命的根源,不断汲取自然界运化的无限能量,为民族生命之光添薪补源。其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以宏大高昂的姿态表征出中华优秀文化天人一体的鲜明个性,准确地表达出中华民族深蕴的生命力。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承接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特质,不仅有着创生不已的品格,而且有着“富有而日新”的追求。他们的思想与行动,思维与实践,凝练出时代创新动源,“图写”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

(五)“实事求是”是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科学诉求

现代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西部留学归国人员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探索作风,是当代创新精神的真切反映。从文化历史地位看,在中国近现代民族存亡之际,实事求是精神为新中国诞生储备了无限的正能量。其中,遵义会议就是实事求是的会议,成为科学对待中国革命的典范,对后期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西部留学归国人员是新中国哺育成长的一代,受到实事求是文化观的熏陶。在他们的文化血脉中,实事求是的科学风骨,已生孕出永恒的遗传密码。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孜孜笃学的求索旅程,练就了他们筋骨与心志的理性同一,折射出实事求是的优秀文化品质。他们探索科学,格物致知,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对现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真诚诠释。

三、西部留学归国人员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路径选择

(一)立华夏创新之志,承“旧邦新命”之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其深刻的时代意蕴即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但其重大使命是以“革故鼎新”的姿态,兴邦安民。由此,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中华优秀创新体,就是要再造华夏雄风,凝聚创新动力,共同构筑民族复兴。中华民族之所以有着古劲恒久的生命力,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华民族血气里存有浩浩其天的创新机制。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就是要沿承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之精髓,建设家园、体恤百姓。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勇于、善于创新生命,是个体生命创新与民族生命创新的并接,赋予了“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民族创新风范的时代新意,呈现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个体生命价值的民族创新厚重情怀。

(二)内养“成己”之修,外至“成物”之行

梁漱溟先生认为:“任何一个创造,大概都是两面的:一面属于成己,一面属于成物。”其从人与物两个层面揭示出创造的内外价值。对西部留学归国人员而言,“成己”就是实现个体理想目标,积淀个体学修。通过学修,体认个体精进的路向,从而达至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入把握,不断激发内心学养与创新灵感。“成物”就是展现个体人生价值。基于“成己”的个体内心世界愿景,通过他人、社会、国家与民族的外在条件,实现建功立业,成就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实物等各方面的创新成果,达至“成物”之目的。可见,“成物”是以“成己”为德行基础的,两者同存共生。由此,西部留学归国人员以“成己”境界观养育“成物”创新实践观,是其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内在驱动器,是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三)觉悟“天命”之性,善驭“明德”之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中之“天命”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自然率性而为的高度称赞,是对自然赋予人以“创造”本性的嘉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即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在于造就一代新人,并达至最高境界。将两段语录结合在一起看,“天命”之性即在“明德”之行,“创造”本性即是人的最高境界。由此,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对“天命明德”的觉悟,就是创新,并以创新造就更多的创新载体。同时,跨出陈规窠臼,达到去故取新的目的。因为“宇宙中一切都是新陈代谢的,只有创造力永远不灭而是值得我们执着的”。所以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应安然地承接大自然的遗传密码,能动地参与宇宙大化历程,与天地共同实现着新陈代谢的定律,展现创造力的费隐之道。在参赞化育过程中,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就是要觉悟个体创新才能,坚守创新理念,开阔创新视野,力行创新实践。适时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奏响民族创新乐章。

四、结语

增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创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爱国主义内容的广泛性、具体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认同,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千百年来智慧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创造价值的认同。在此语境下,他们“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来证明自身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生命意义,正是创新西部、创新民族的积极反映。面对“富有而日新”的世界,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就是要从“万物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中,撷取民族优秀文化有利元素,开挖生动创新情景,激发开发西部、振兴民族的“创新自信力”。

(第一作者系遵义医学院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第二作者系昆明医科大学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归国中华个体
丹阳市“三个聚焦”精准服务归国留学人员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